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头头网首页 >> 博文 >> 正文
家乡的腊肉
2010-3-15 10:54:26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一则腊肉引发的情结,深深触动作者的心。当往昔“脍炙人口”的肥美佳肴,如今悄然的淡出在日趋丰富多彩的生活里,我们的怀旧,依稀记忆里那块腊肉的诱惑、浓香、或怀想……
  
  时常记得小时候,在乡下,在家里吃过的腊肉的美味。现在生活好了,可以每天吃肉,总是没有过去吃腊肉的滋味。我们小的时候,平时生活比较紧困,就是等着过年,一年到头才美美的吃肉。每到腊月年关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置办些年货,弄许多的肉。过春节才是几天,肉不好长时间存储,就用盐把肉腌了,挂在房梁上,可以一直挂到五六月的热天。隔一段时间家里来重要客人了煮着吃,吃腊肉真是小时候期盼的,现在回味起来更是想吃。
  
  我想之所以把用盐腌的肉,称为腊肉,可能是因为与腊月有关,在腊月置办的肉吧。说到腊肉,我到现在记得腊月杀猪弄肉的场面。到了腊月那一段时期,家家户户满院子都洋溢着笑声,每家都要轮流着接屠夫到家里杀年猪。一家杀猪,邻居互相帮忙,我们小孩跟前跟后随着杀猪匠看杀猪。家里一锅一锅的烧水,等盛满好大一木桶开水后,一干人将又肥又大的猪弄到用板凳或者砖头支起的门板上死死压住,屠夫拌住猪头,朝脖子一刀子下去,那血就汩汩流将出来。随着猪的嘶叫挣扎,血就喷的更快,一会等放完血,猪就不动了。于是,大家将猪抬入盛满开水的大木桶中浸烫褪毛,然后开膛破肚,洗清下水,将肉分成小块。
  
  年猪杀完,主人根据烹调需要,猪油在锅里炼了,等冷却凝结了在缸盆里用来日后炒菜做饭等。那时候都很少吃菜油的,到后来我在城市生活,回趟老家是觉得家里的饭菜香,都是因为猪油炒的菜比较肥的缘故。瘦肉一般用来炸丸子、做夹砂肉,专等在春节期间吃,也有许多的人家将瘦肉炒好多的臊子或者肉片,多放些盐,上面漫一层炼过的油,存贮起来慢慢食用。剩下的猪肉则用麻绳或者草绳串好,用盐腌制在缸里面,过一段时间后再提出,挂在房梁上,用报纸等遮掩不让落上尘土,逐渐风干水分。一冬过后,腌过的腊肉呈枣红色,切开后香气浓郁,特别是炖煮后,香气扑鼻,夹炒出来的菜肴非常可口,令人垂涎欲滴。
  
  腌好存放的腊肉,据说能存放的时间越长证明肉质越好。所以真正的腊肉,不要说城里人极少见,就是在乡下,也被视为珍品。只有贵重的客人到来,主人才会拿出待客。小时候我们最盼家里来客,来了客人,我们就可以吃一些腊肉。当然那时给客人的腊肉也不是很多,是一种对客人的尊敬和礼节。也有走亲戚给亲朋好友带点腊肉的,记得我刚到城里时,我大妈就给我送过一回腊肉,碰巧我二叔从西安回老家,吃了以后几年都在说腊肉香,我也一直在感念那次的肉香。
  
  腊肉在家乡已经流传了很久很久,可是现在腊月春节,乡下做腊肉的人家比较少了。近几年我在春首季节回老家都没有吃到腊肉了。过去主人用腊肉来待客,说明腊肉的美味与对贵客的珍视,也说明过去腊肉的确是极为珍贵的,那时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吃肉还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要长时间的存贮鲜肉更是没有可能,一点点肉自然被奉为珍品。正因为现在社会发展,老百姓的生活都好了,有专业养猪的,平时肉很多,肉是吃不完的,腌肉的人也几乎没有了。
  
  如今,我也是一步一步远离故土,从乡下走进小县城,然后又进了一个中等城市。即使有乡下的亲友来访,现在他们带的礼品也开始从“土特产”过渡到“洋产品”了,有时,看到他们用钱买的礼品,真想问问,家里有没有做腊肉呀?你给我来块地道的腊肉吧!
  
  家乡的腊肉,我怀念……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