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头头网首页 >> 博文 >> 正文
音乐·钢琴曲
2010-4-17 16:20:41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音乐能打动人的内心,陶冶人的情操,它带给人的魅力和愉悦是无穷的、是无以言表的。作者以真挚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音乐的喜爱和追求。
  
  喜欢音乐已经有些历史了。从最初的外国民歌印尼的梭罗河,俄罗斯的三套车,苏格兰友谊地久天长,日本的拉网小调开始。曾特意买过一本《外国民歌101首》,没事的时候跟着简谱唱唱,回味着音乐带来的无穷魅力。在网前时期,不是喜欢什么就可以买得到,尤其在我们这个闭塞的小城里。再后来,开始跟着流行趋势的脚印走了。先是令人惊异的理查德·克莱德曼。他那优美的旋律,梦幻般的情调仿佛带我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那是真的被称为浪漫的声音,感觉你所听到的每一个音符都那么清纯明亮,像山泉,从长满苔藓的湿润洁净的巨石上一滴滴落下,和风把红黄色的树叶,粉白的花瓣吹落下来,落入水中,和着泉声在郁郁葱葱间舒缓迂回。这是音乐带来的意向,那么美。
  
  在接触克莱德曼之前,以为钢琴就是当当当敲命运之门的贝多芬与金碧辉煌的音乐厅联手的专利。直到从他那清新的乐曲中才感受到了古典与现代的融和,也从通俗易懂的旋律中了解并喜欢上了钢琴。那段时光我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他带走,带入亲切、安详而愉快的音乐世界中。令人感激的是当时很容易可以买到正版,效果出奇好,后来发烧到成套收藏。他的很多乐曲被我一个个时期的喜欢过,然后淡忘,只剩下零星的旋律在心中残留。只有中国传统改编的《红太阳》一直喜欢到百听不厌。听着金发碧眼的法国音乐家为你奏出的“红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感觉很奇特很亲切,好像他和我们拥有着同样的历史,好像民族已经融入到了世界之中。
  
  我不清楚音乐的态度和生活态度有什么关系。总之喜欢的时候像是要以腻烦为最终目的的。在深夜和临晨的寂静中,在长途和短途的旅行中,让如水的旋律四处流泻。想着它也许是可以陪我度过下去的,直到它失去声音,直到我意念模糊。可很多我们当初的期待并没有成为永远。像每一次我们搬迁转移时会仍掉很多东西一样,时光的斗转星移也让我们放弃甚或抛弃很多。当我熟悉到听一两小节就知是克莱德曼的什么曲目时,音乐最终落到了弃置的下场。后来的凯丽金、雅尼、班得瑞以及马友友和埃尼奥.莫里康内,在流走的岁月里轮换成了流过的声音。
  
  只有钢琴曲我一直依赖依恋,虽然已不再是克莱德曼不再是李云迪。就像我们即使厌倦了某一段感情,仍然不会泯灭对爱的追求一样。在钢琴单纯的节拍里,有着纯粹的心情。在喧闹的都市,在日趋紧张的空气里,更喜欢那些轻松熟悉的旋律。目前难以释怀的钢琴演奏的流行歌曲即如此。这些歌韵在无人演唱的情况下,生出一种独特的美。在它纯净与清澈的旋律里,多了一分宁静,少了一分浮躁。喜欢静静欣赏沉醉着,仿佛整个世界只有它和我。“钢琴与浪漫共舞,柔情与真爱齐飞”的电影“钢琴师”“海上钢琴师”还有韩剧“冬日恋歌”也给钢琴增添了不少色彩。
  
  “所有的时刻都仓惶而模糊,除非我们能因了你而停下来,远远的回顾。”音乐应该是最有价值的。因为每一段喜欢过的流水般的音乐都记录着我们一生的故事以及故事的背景感情和心境,都铺满了我们走过的时光的烙印,载满了那些平淡又不失回味的过去。仿如自己珍藏的陈年旧酿,嗅一下,饮一口,回味品尝着,那些希望的或不堪回首的。
  
  音乐,快乐时我们需要它焕彩,沮丧时需要它安慰,寂寞时需要它陪伴,紧张时需要它疏导。音乐,不用语言却直达我们心灵的最深处。我对音乐的爱是永恒的。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