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纪检书记
2010-4-23 14:51:56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家有贤妻盛良母,从笔者文中读到了婚姻的坚实,从“贤”到“廉”,渐而勃发出家庭的暖!编者欣叹!无关墨染,推荐!
今年1月份,我从古丈县红石林镇政府调到古丈县纪委工作,成了一名党的忠诚卫士,妻子也就成了我的“纪检书记”。
我在乡镇工作长达14年之久,由于在乡镇无正常的上下班时间和固定的办公场所,忙起来无日无夜,闲起来也照样无日无夜,有时可以放心乐常睡它过三天三夜也没有人官你,自然也就养成了自由散漫的工作作风。我调县纪委后,开始根本不适应机关固定的工作节奏,特别是早晨八点钟上班,因此每天早晨七点一过,妻子就将我从梦中摇醒,催促我起床。我揉揉惺松的眼睛,打着哈嗛,慢悠悠地穿衣穿裤,当我走到卫生间的时候,妻子早把牙膏挤好了,水也倒好了……当我洗簌成后,已经是七点五十了,我还在慢吞吞地穿鞋,妻子催道,还不快点,再慢就要迟到了。我嚷道,催什么呀,不就是迟到几分钟嘛。妻子说,你们纪委干部上班都迟到,那还怎么要求别的干部按时上班啊!不能对别人马列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正人先正己。于是我一路小跑,在八点种前赶到了办公室。有时我提前下班,妻子知道后,一再劝我要遵守单位的作息时间,不能还像到乡镇那样随心所欲。之后,在妻子一再严格要求下,我渐渐养成了按时上下班的习惯;并完成了从一个散漫的乡镇干部到一个严谨的纪检干部的转形。有时在上下班的路上遇到熟人,说我习惯好,在乡下工作那么多年,没有养成散漫的工作作风。我听后,暗自窃喜,这应归功于妻子对我的调教。
妻子虽然是一名下岗职工,如今自谋职业,但知道纪委是“特权部门”,一般人都要畏惧三分,在畏惧的同时又想巴结,目的是在某些地方或方面关照一下。我调到纪委后,妻子没有因此得意忘形,而时时事事处处谨小慎微,给我常打自律预防针,常吹廉洁枕头风,不该吃的饭局不要参加,不该拿的东西不要拿,不该去的场所不要去,同时要我慎交朋友,不要被极个别别有用心的人拉下水,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一次,有个同学打电话,邀到到某餐馆吃饭,说是给我介绍一个新朋友,我刚要出门赴宴,妻子进屋了,问我去哪里,我说去参加一个饭局,因为当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妻子便要我打电话问清楚,同学介绍的是什么朋友,通过电话,得知同学介绍的是一个矿老板,因安全事故被县安监局处罚了,要我融通一下,能否减轻责任。妻子说,这样的朋友尽量少交,否则会坏了你纪检干部的声誉。我只好给同学说,我有点不舒服,改日再聚。果然,同学介绍的这个朋友因责任事故重大,被公安机关刑拘了。好险啊,要不是妻子及时提醒我,这次我就要栽跟头了。
妻子下岗后开了一个缝纫店,生意虽然不红火,但也过得去,每隔十天半月就要到吉首布匹批发市场进货。今年4月中旬,妻子又要到吉首去进货,因前段生意不好,没有赚得多少钱,因此进货款不够。刚好这段时间,我手头上有一笔公款,是给全县副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卖《廉政准则》的钱,由于没有及时到州纪委宣教室去结帐,钱便暂时由我保存。我拿出其中的2000元递给妻子,妻子问我钱是从哪里来的,我便照实说了。妻子却说,那不行,公家的钱怎么能乱挪用呢?我说,反正还没有去结帐,等你赚得钱后再退给我,放在那里还不是放在那里,再说又没有人知道。这时,妻子的态度很坚决,不行就是不行!公家的钱一分都不能动!之后妻子说,第一次是最危险的一次,最致命的一次,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后就会贪得无厌,滑向违法乱纪的深渊;你在乡镇当了那么多年的领导,都没有挪用过公家一分钱,到了县纪委就更应该保持清廉。妻子的话让我醍醐灌顶,也让我这个受党培养多年的党员干部感到汗颜。是啊,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最后妻子只好打电话,向我大哥借了2000元钱,作为货款去了吉首。
从此,领导、同事和朋友称妻子是我的贤内助,廉内助,是我的“纪检书记”。也正因为如此,我的家庭才时时荡出温暖的春风,才时时奏出和谐的乐章。
“妻贤夫祸少廉妻价最高。”是啊,家有贤妻,是领导干部的福气;家有廉妻,是领导干部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