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头头网首页 >> 博文 >> 正文
山欢水笑石堤美
2010-4-20 13:35:29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四月八”,土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这个欢乐的节日,盛大的节日里,处处是欢腾,处处热闹,人人开心,真是山欢水笑石堤美!文章,一字一句洋溢着欢乐,读来让人心情灿烂如春!欣赏,问好作者!
  
  古城石堤街,现在是彩色的街;横跨梅江的石堤桥,已变为彩色的桥;天女散花似的太阳雨,装点了一个彩色的天地。天女散花,喜上加喜。山欢水笑,脉脉含情。一切是那样绚丽,一切是那样清新。
  
  古城新姿展笑容,喜迎三省七县来宾;石堤广场开盛会,欢庆土家传统佳节。
  
  这些,就是石堤镇土家、苗、汉各族人民沉浸在欢乐之中的佳景盛况。
  
  石堤镇位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北角,是毗连川鄂湘黔四省的天然要塞,享有“渝东南门户”的美誉。
  
  这里,年年欢庆“四月八”,今年节日更光彩。人如海,歌如潮,旗如林,鞭炮声响入云霄。欢乐的节日,盛大的节日。
  
  “四月八”,是农历四月十八的简称,是土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四月八”佳节,前后欢庆两天,四月十七开始,四月十八结束。远在明朝嘉靖二十七年,石堤湾支州首府打妖寨(现称打捞寨)的土家总管、民族英雄彭万镇、彭镇黄,带领一百五十健儿,同其他兄弟民族的健儿一道,奉旨征伐南满的辽东,“奉集一战,成绩显著”,卫国有功,名垂青史。由于出师一年,与家乡父老未通音讯,家乡的人都以为一百五十健儿全都捐躯殉国,岂知四月十七深夜,一百五十健儿全部凯旋。家乡的人们欢腾雀跃,惊喜之余,都道是祖宗有德,威灵显应,于是立即举行祭祖首祭式。祭祖刚毕,又值鸟声噪鸣,人们以为是百鸟朝贺,天意使然,因而又欢庆一天。自此,土家世世代代都过起了“四月八”。
  
  今年的“四月八”一早,穿着节日盛装的人们涌进石堤街,围满石堤广场四周,爬满了楼台和楼房平顶。彩色的“蘑菇”(雨伞)和彩色的会场交相辉映,真个佳景喜人,盛况空前。
  
  盛会上,气氛庄重浓郁,景象十分壮观,激情深切动人。八十老翁舞龙灯,老当益壮;年轻小伙背大鼓,任重道远。威风大鼓,展现了石堤四万土家、苗、汉各族人民团结战斗的雄风;唢呐悠扬,吹奏出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心声;单狮独舞,象征了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双龙竞雄,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协作、友谊与竞争精神。大溪乡的龙灯和里仁乡的龙灯、狮子灯,上下飞舞,左右盘旋,人如壮士托天,龙似飞行腾空。龙灯、狮子灯、唢呐喜庆调,一起揭开了首届文化节的序幕。
  
  三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古老土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而又能歌善舞的土家、苗、汉各族人民,他们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
  
  你看吧!土家摆手舞、铜铃舞跳起来了,苗家花伞舞跳起来了,花灯舞跳起来了。身着民族盛装的石堤中学、里仁乡中学的青年男女学生,在尽情地欢歌漫舞;连海洋乡小坪村年近花甲的潘光兵老艺人,也在用他的心向节日献艺。优美抑或雄壮的舞姿,浓郁而又感人的激情,与远道而来的嘉宾,与在场的数千群众,思想感情产生了深层次的共鸣,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交流。石堤大地充满了欢乐,人们脸上挂满了笑容。党的民族政策放光辉,使传统的民族形式注入了新的内容,古老的民族文化重新大放异彩。
  
  就拿土家铜铃舞来说吧!
  
  铜铃舞,又叫“跳土菩萨”,土语称“摇八苞”,是石堤的民间传统舞蹈。该舞蹈起源于古代土家族宗教祭祀活动,人们借以驱鬼赶邪、消灾灭病,经长期演变而成欢度节日、喜庆丰收的民间舞蹈,如今又注入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内容,感情奔放,威风强劲,给人以力量,深受人们喜爱。
  
  石堤小学的竹马操、磨磨秋,一展土家、苗、汉各族少年儿童的风采,天真、活泼,朝气蓬勃。只见他们一色的红领巾、白衬衣、花竹马,随哨声或进或退,或左或右,或旋或转,进退旋转自如;磨磨秋上,几个少年上下飞旋,飞腾圆转,气势恢宏,惊险不凡。
  
  骑竹马、打磨磨秋,都是石堤男女青少年热爱的游戏性体育活动。竹马可作寒冬、雨天走门串户的交通工具,磨磨秋经常出现在节日和赛会上。骑竹马的活动,有竞走赛、团体接力赛、个人或团体攻撞赛、攻堡垒赛等,花样繁多,不一而足。
  
  磨磨秋,则是由固定的木桩(竖立)与转动的横梁构成的“T”形体育设备。打磨磨秋,就是男女青少年二至六人,各占横梁一端,或托、或趴、或吊、或倒立,团团车磨,团团打转,同时上下翻飞、腾跃,既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惊险游戏,又是体力、耐力特别是胆量的竞争。
  
  旋转吧,旋转吧,旋转的气势,旋转的舞蹈,旋转的地球,旋转的时空!
  
  今天的歌舞、体育表演,参加者绝大多数是青少年,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和人民的希望。让他们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让他们继往开来,使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弘扬光大。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要求,是贯彻“双百”方针的需要。
  
  人们观赏了保安乡下坝村的灯儿戏,又围住了“山歌王”们。“山歌王”们从岸上唱到彩船上,从中码头唱到下码头,彩船越过书箱宝剑峡,然后直下两江口,再上北河桥,唱得欢乐满山坡,唱得江河翻碧波。
  
  何为“山歌王”?由于石堤山歌蜚声大西南,出现了众多的山歌手,一九九一年石堤山歌队在川湘黔边区“边城茶洞歌会”上独获殊荣,被誉为“山歌王”队。中共石堤区委原区委书记田景云同志在石堤工作期间,身体力行,为发展石堤的山歌和文化事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被作为石堤山歌手载入了《中国土家族文学史》一书。一九九O年中国作家协会四川省分会组织了一部分少数民族诗人、作家前来石堤体验生活,接受石堤山歌及其他民间文化的感染。于此,足见石堤“山歌王”们的厉害。
  
  且看,船到两江口,微微风拂浪,激情随浪涨,请听山歌王们的拿手好戏:
  
  送郎送到下码头,船下洞庭妹泪流。
  
  桨片打水催船走,片片打在妹心头。
  
  送郎送到两江亭,情妹停桨船不行。
  
  不学野竹几条根,誓做芭蕉一片心。
  
  ……
  
  歌满坡,歌满河,唱不完,唱不尽。如今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大唱民族团结的盛况,山歌王门抖神威,亮歌喉,为振兴石堤山区热情呐喊,为繁荣民族经济推波助澜。
  
  省内外的领导同志们和来宾们,全神贯注,按动快门,一盏盏镁光灯、一架架录相机,录不完的珍贵镜头,摄不完的盛会风采。
  
  热情好客的石堤人,请领导、来宾们品尝了又油又香的菜菜饭、又嫩又香的豆腐鱼。豆腐鱼,这闻名川湘边境的佳肴,色香味俱佳,豆腐有豆腐的名气,河鱼有河鱼的味道。河中鱼、坡上豆、山间的矿泉水,煮好了这豆腐鱼,本已足够鲜美,再佐以荤葱、姜米、鱼腥草、植物油,更是远闻扑鼻香,吃来鲜又嫩,喝汤则可醒脑提神,口胃大开,香气长留口中、心中,久久回味,久久不绝。豆腐鱼不仅色鲜味美,而且营养丰富,更有健脾开胃、理气和中、温补脾阴、清心明目之效。
  
  酌酒吧,拈菜吧,添饭吧,请你们把石堤风味品尝够,请你们把祝福话语记在心头,只有这样,我们才放心,我们才心安。
  
  当领导同志和来宾们乘兴而归、满载而归的时候,石堤人不忘向他们致歉:今年节目内容不够丰富,接待、服务不够周到,明年请你们再来,我们还有许多文体奇葩还没来得及向你们奉献呢!石牛卧江、自生天桥、两工映目、美女晒羞等等著名风光,你们还没观赏到边呢!
  
  再见了,来宾们!再见了,领导同志们!
  
  今年的“四月八”,已经尽兴而归;来年的“四月八”,必将更加灿烂辉煌,更加绚丽多彩!一定要让阳雀(“四月八”民族艺术节的标志)飞遍广袤的石堤山乡,一定要让阳雀过路远传名。
  
  来年的“四月八”,快点来吧!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