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二五”号角的吹响,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绿色就业”开始逐渐在中国风生水起。中国为什么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绿色就业?社会各界该如何为绿色就业推波助澜?
顺势而为引领转型
绿色经济是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指出,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发达国家的许多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环境问题。中国发展中存在资源制约、能源制约和环境制约,为了解决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是唯一的选择。
绿色就业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张丽宾研究员指出,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深刻调整,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已经作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先导性战略安排,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能源革命和科技创新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不少经济发达国家认为,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所创造的绿色就业机会大于被摧毁的非绿色就业机会,倡议将绿色就业纳入体面劳动中,提高国际劳工标准。
通过绿色经济可以引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张丽宾说,国家应对危机一揽子经济刺激的措施中,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投资于绿色经济,绿色投资累计将会创造大约530万个绿色就业机会。“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预计到2020年,三产比重将超过二产,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占主导地位,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增强;产业布局合理化;能耗密度和碳排放密度明显下降。
多管齐下蕴含潜力
绿色就业涉及的领域是什么样?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介绍,第一,直接从事绿色工作的就业岗位,如造林、环保等。间接性绿色岗位,即通过实现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第二,间接地创造绿色就业机会的岗位,如制造太阳能、节约型建筑材料等产品。第三,绿色转化,即将非绿色岗位转化为绿色岗位,将原来高污染、高排放的非绿色就业岗位转换成绿色的就业岗位,如治理污染、改用环保技术生产等。
如何推动绿色就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吕学静教授建议,绿色就业政策要保证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首先,绿色就业政策要重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其次,绿色就业政策要确保劳动市场灵活机制。再其次,要注重发展绿色生态技术人才的培训。最后,注重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的提升。
实际上,已经有企业开始践行绿色就业,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动力。河北省唐山市开滦集团大力引进人才,为促进绿色就业提供智力支持。该集团按照企业转型发展战略目标和企业人才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了重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把绿色产业的人才引进培养放在与煤炭主体专业人才引进培养并重的位置上。此外,他们加大培训力度,改变知识结构,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渠道和方式,提高绿色就业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岗位技能。
总的来看,绿色经济转型的直接就业效应并不乐观,必须注重扩展间接就业效应。但从长远看,绿色就业是发展方向,空间广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张丽宾指出,虽然与绿色就业发展关联度高的重点行业就业人数众多,但迄今为止,这些行业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真正属于绿色就业。所以,间接就业效应主要是环保产业发展带动的就业贡献。通过推进环保各种措施整合发展成不断延伸的绿色产业链条,蕴藏着的大量就业机会,长期来看必将抵消传统产业中工作岗位的减少。况且,绿色就业岗位比非绿色就业岗位更具职业安全性,更体面,企业采取环保措施有利于促进体面就业。
推动绿色就业必须要多管齐下。“劳动者要建立绿色就业理念,提高绿色就业技能;企业家要有推动绿色产业意识,主动调整生产行为,创造更多的绿色就业岗位;政府要制定绿色就业发展战略和政策,保障绿色行业发展,引导企业和劳动者走向绿色的道路。下一步,政府推进绿色就业的重点工作在于,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努力扩大就业,结合绿色产业转换做好劳动力结构调整,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绿色技能人才培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绿色就业,加强劳动保护实现绿色就业的体面劳动。”张小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