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二十年后重写新闻史,下面这句话大概会被记录其中:“一位有声望的人刚刚告诉我,他们干掉了本·拉登,太棒了!”。这是一位叫厄本的美军前官员的微博内容,他在奥巴马正式发布本拉登被击毙消息前一小时,在twitter上公布了这则新闻,引起雪崩似的传播反应,随之而来的转发和评论超过了主流媒体,也超过了白宫正式发表的声明。在Twitter上,关于本拉登之死,用户在高峰时期发出的消息高达每秒钟4000条,而在中国的微博上,信息密度也不逊于此(这其实还不是twitter之最,日本发生强震及海啸期间的高峰记录是每秒7,000条消息)。
据《华盛顿邮报》及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联合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在年龄介于18岁至34岁的年轻人当中,有14%是通过诸如Twitter及Facebook等社交网站获知本·拉登被毙消息,这个比例可以与通过全国电视新闻频道(19%)和有线新闻频道(17%)相媲美。
本拉登之死在微博上爆炸般的传播印证了一个媒体实时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效率从按天、小时计算,开始走向按分秒计算的实时阶段。这意味着,还没等电视新闻主持人张口说一个字之前,数以亿计的民众早已知道他打算报道的内容。
本拉登之死居然成为信息革命的一个时代标签,大概他是“死”也不会想到。但本拉登并不孤独,十多年以前,博客的诞生,也同样有一位名人被拿来祭旗。1998年1月18日,撰稿人德拉奇在博客上发布了一条消息震惊世界:“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与一名23岁的白宫实习生有染。”这一新闻迅速引爆媒体世界,其后被普遍认为是以博客为代表的互联网原创新闻挑战传统媒体的标志性事件。
大事件总会成为新媒体崛起的标志物,不止是微博,从CNN(海湾战争)、半岛电视台(伊战)到门户网站(美机轰炸中国大使馆事件)、博客,莫不如此。如果把目光放得更远,还会发现印刷媒体的崛起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广播与两次世界大战,电视与肯尼迪遇刺等都脱不开干系。
但在生活中,人们对媒体改变的观感并不只是来自于大事件,在社交网络时代,Real-time的新环境下,RT(转发)文化的兴盛,已经深深改变了消费者所处的环境,不但是新闻,连广告的传播也是如此,而这又将反转过来影响到媒体的价值。去年在互联网上兴起的所谓“凡客体”便是典型例子,“不是...,我是...”,凡客诚品的几句街旁广告词,居然引起互联网上一场PS狂欢,被营销界称为“凡客现象”。如果说这只算是无心插柳的话,那么同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上周在微博上发布的“挺住,意味着一切”视频则明显是出于刻意策划。这其实是个只对微博客发布的广告,但在8小时之内被网民转发了12万次,受众影响上千万。另外一个被媒体报道例子是快书包,这家公司承诺将在顾客下单一小时之内将图书送到,当搞明白这个“快”字与Real-time不谋而合后,它开始了与社交媒体的恋情,现在来自微博的订单量占到了书店订单总量的40%。
“老媒体”们必须面对的一个事实是,商业广告在互联网上制造如此大的传播率,其逻辑上的投入成本基本为零(有时候需支付制作成本),报纸电视台甚至门户网站一概闪过,它传播依靠的是互联网的分享精神以及RT文化,主演黄晓明的一句“挺住,意味着一切”,即便大家都知道它是一句广告词,但只因让人们找到了某种内心的价值契合,还是会被作为签名档主动转发,这与老媒体上“羊羊羊”式的粗暴传播简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逻辑,它提出警示:在自媒体时代,卖主和广告主离受众是如此之近,老媒体在传播价值链上被删除的危险越来越大。受众群体在传播中的参与,加大了新闻总量和传播速度,其结果是新闻和媒体的均价贬值,广告这种媒体附加信息,作用是冲销新闻成本,但随着新闻的贬值,传统广告也面临失去立足点。
老媒体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这是事实,否则默多克老头也不会急匆匆地忍受苹果公司盘剥推出全球第一份iPad收费报《The Daily》。报纸虽可能死亡,电视台会日渐衰微,但只要人们对新闻的需求还在,媒体就必然会存在,媒体人也不会失业。事实上,移动互联的普及、微博的勃兴、新闻实时时代的到来,使人们更时刻地淹没在新闻中,它连碎片时间都一并占有,整体媒体市场在倍增而不是缩小。从这角度讲,在媒体鼎革之际,没有幻灭,只有刷新,一代新媒换旧媒,“挺住,意味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