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商务区首页 >> 要闻头条 >> 正文
不声不响迈向权力经济
2011-8-25 14:44:03    来源:金融时报    我要评论(

    24日,世界贸易组织把中国定义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其理由是,由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交换的不够自由,市场的价格偏离了均衡价格,因此在国际贸易中,有可能使衡量国际比较利益的尺度发生错误,应该进口的变成了出口,或者相反。

 

    中国要争取成为市场经济国家,必须在交换的自由方面有所改进。这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粮食、日用品由于自由集市的逐步开放,已经做到自由交换。我们用人民币可以在超市自由选购成千上万种商品。前几年开放了黄金买卖,百姓可以用人民币自由买卖黄金。对买卖外汇的管制也越来越松。现在每人每年可以买卖相当于5万美元的外汇,而且不需要任何证件(过去只有因公出国可以换汇200美元)。人民币能直接购买各种用品,能够和黄金、美元互相交换,它越来越具备衡量价值的功能。这些措施也使中国越来越接近市场经济国家。

 

    可是,最近政府出台的一些限购措施,包括对房地产的限购、对汽车的限购,由于是一种对货币使用的限制,使得中国又朝着远离市场经济的方向走。限购使得市场价格发生更多扭曲。民众原本用来买房买车的钱,因为限购而买了别的商品,市场的均衡遭到损害。而这完全是人为的。

 

    不错,中国的房地产价格高得离奇,因此对房地产限价似乎是有理由的。限购能够抑制房价。但是房地产价高的根本原因是土地被垄断,缺乏其他良好的投资机会,收入差距太大。不在这些方面想办法,用简单的行政手段来处理,虽然房价可以被压抑,但是会引起其他的经济问题。

 

    用行政手段限制货币的使用,是一个需要特别谨慎的措施。大权在握的政府往往不顾市场的规则肆意横加干预,或者限购,或者限价,或者设置审批要求,结果都是削弱货币衡量价值的功能,也破坏市场的均衡。上世纪50年代初,政府对农产品统购统销,当时绝没有想到计划经济的后果,导致经济效率的大倒退,最后濒临经济崩溃边缘。改革以后,回归到市场经济,走交换自由化的道路,才获得空前成功。

 

    从更为根本的宪政角度看问题,限制货币的使用相当于侵犯百姓的私人财产。货币是百姓持有财产的一种方式。限制它的使用,即使不是完全的剥夺,也是一种蚕食。如果限制的范围扩大,货币的用场越来越小,那就无异于是权力逐步代替货币在配置资源。这是一种不声不响的迈向权力经济的嬗变。我们需要对此加以高度警惕。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