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家庭区首页 >> 论坛 >> 正文
旅行,“说走就走”?
2013-10-28 10:31:54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我要评论(
  “我的护照叫中国”
  
  关于持中国护照远行的曲折,很多旅行者都看过一篇《我的护照叫中国——签证,不得不说的故事》。那是作者“Y哥尘缘”2009年8月在非洲南部小国马拉维写下的。文章写下了他2003年拿到第一本护照后,5年时间内背包游世界后对于签证难的感触。从2005年辞职开始环球摄影,他已经游历了49个国家。出生于1968年的“Y哥尘缘”,梦想着用中国护照走完世界至少100个国家。
  考虑到中国护照在国际间不怎么好用,“Y哥尘缘”的“行摄全球”计划完全是根据签证从简易到困难的顺序安排的。他的第一站是2005年去泰国。他告诉本刊:“2005到2006年背包旅行者很少,东南亚和南亚对中国人来说是签证最容易的。”但即便如此,当时泰国的落地签证只给中国15天,那些欧美日等国的护照,不仅免费,还给3个月。
  而“Y哥尘缘”从巴基斯坦去了阿富汗,使得他险些难以回到巴基斯坦。“我在阿富汗的巴基斯坦大使馆签回巴基斯坦,他们要我出具中国大使馆或者公司担保证明。我打电话给中国大使馆,他们冷冰冰地告诉我‘阿富汗不欢迎中国人来旅行’,也不会出具任何文件。我们的行李都留在白沙瓦,非回巴基斯坦不可。为这事,我整整郁闷了3天,精神恍惚,茶饭不思,最后,中兴公司的朋友以个人工作护照帮我担保,使馆让我3天后取签证。”
  2007年,“Y哥尘缘”开始行走中东和东部非洲。那时埃及、土耳其都没开放个人旅行签证,因此只能找一家可靠的旅行社办理“团签”。背包客们一起递交签证,入境后再各走各的。“Y哥尘缘”说:“长线背包客都喜欢沿着古丝绸之路从中国—巴基斯坦—伊朗走到欧亚交界的土耳其,然后再从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以色列走到非洲的埃及,这是一条非常诱人的路线。第一道难关就是从伊朗拿土耳其签证。土耳其签证虽然在国内不难签到,但是有效期最多3个月,从国内辗转到伊朗通常都超出3个月的时间。土耳其使馆要求出具中国使馆的证明信才能签证,而中国使馆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光荣传统’,对中国背包客的要求置若罔闻。于是乎,伊朗签土耳其的人几乎都铩羽而归。”
  在中东旅行时,“Y哥尘缘”遭遇的最大难度是以色列签证。“2007年我在埃及办理以色列签证时,除进入使馆要经过无数次盘查外,还算顺利取得停留10天的签证。不过第二年开始很多人在开罗被拒签。护照上一旦有了以色列签证,进伊朗和叙利亚、黎巴嫩等穆斯林国家就会被拒绝,一般先去这些国家再去以色列,或者等到这本护照用完才行。”
  而在2008年,美国签证的成功对“Y哥尘缘”的帮助很大。为了能够搞定美国签证,“Y哥尘缘”在资料上做了万全准备,签证美国前他还特地跟团游了一趟欧洲。“最近美国经济不景气,大力欢迎背包客去旅行。”签证官对“Y哥尘缘”盖满各国签证的护照和他的摄影作品很感兴趣,并没有太多麻烦就顺利地给了他签证。有了美国签证,“Y哥尘缘”的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申根签证都变得相对容易了。“只要按照程序来办,都能取得签证。”
  可是“Y哥尘缘”是福建人,被老乡们的偷渡名声拖了后腿。2010年,“Y哥尘缘”拿着在北京签的玻利维亚签证要进玻利维亚,边境官员却不让他进,并且要打电话给上级领导去核实。“因为是周末,领导没上班,边境官员就让我回秘鲁,可是我当时已经没有再入秘鲁的签证。要不是使馆出面周旋一天,我肯定无法入关。结果使馆反而跟与我同行的北京人说:为何要跟福建人一起旅行?!”
  
  “外国人旅行比我们更省钱”
  
  “行走40国”也是个资深背包客,他不到50岁,外貌和精气神让他显得比实际年龄至少要年轻七八岁。他随身带的背包里装着一个易拉罐大小的罐子,里面装着十几样用途的旅行用具。一件T恤,下摆还反印着不同外语中关于“你好”、“谢谢”的中文搞笑翻译。他说:“这样需要用的时候把衣服掀起来就能让人家看到。”他的包里放着药瓶、放大镜、镜子、手电筒等多种用途的小工具。一块花色鲜艳的魔术头巾他可以变出七八种用法,他说一个背包走两个星期没有问题。2002年之前,没有留胡子的“行走40国”还是普普通通的小白脸。2002年10月,“行走40国”去埃及旅行后,就蓄起了阿拉伯人那样由鬓角延伸包裹到下巴的短胡须。
  本刊记者见到他时,他马上就要启程前往意大利,为此特意去做了文发:头侧面显现出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行走40国”说他每次出国前都会特意去做一下,他喜欢让这个代表中国的图案出现在他拍摄的世界风景前。
  “行走40国”事实上至今已经走了82个国家,这个网名是他2006年开始写博客时取的,那时他走了刚好40个国家。他早年做过演员、电视台编导,第一次签证经历是在1995年。那时他正在广东电视台青少部做节目编导,因为工作申请去朝鲜,却因为带了摄影器材而被拒绝入境。直到2008年,他才得以再赴朝鲜。朝鲜依然不允许记者入境,但是已经对中国公民开放了团队游业务。“带变焦镜头的摄影器材仍然是不能带入境的,唯一能随身带的是卡片相机。朝鲜边防军人会到火车上逐个包裹搜查,有些游客有侥幸心理,结果就被没收了。”朝鲜的旅游体验是“行走40国”周游列国以来感到最“刺激”的。“团队有两个导游,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还拿着摄像机拍摄团队成员的行动。拍照只有在他们说可以拍的地方才能拍。”
  “行走40国”曾是大陆最早到台湾去的电视人,这段经历让他体会到大陆身份的“麻烦”。1996年他为了帮国家民委拍摄系列节目“中华民族风情录—高山族”而获准进入台湾。“当时去台湾只有因公,而且驻留时间不能超过14天,所以我们节目必须在14天内做完。”他想方设法延长居留期,而当时大陆没有先例,就需要从省里到国家民委各级一串盖章,最后盖齐了6个章,拿着这个证明海关才允许他出境。而台湾入境一样麻烦。“我开始工作后才发现,我的工作证上写的身份是新加坡。”他说。
  1997年在台湾工作的过度劳累,使“行走40国”患上严重的肾病,当他意识到自己或许去日不多时,有了环游世界的想法,他说“我希望死也要死在一个特别美的地方”。经过近两年的休养,他的身体逐渐恢复。2000年10月,第一个开始实行的黄金周是他个人旅行的起点。
  2001年,“行走40国”假借商务签证游了欧洲、韩国、印尼,持边境证去了俄罗斯、远东等地区,这一年也是他境外游遭遇挫折最多的一年。“当时出国的中国人都是有钱人,而且更重要的是当时中国人还没有信用卡,手里都是美元。”在塞纳河畔,“行走40国”遭遇了黑店。“不到30法郎的饮料最后账单管我要6000多块,店员非说之前在我旁边喝红酒的外国女人是我的同伴。他们还关上了店门。”事情是以“行走40国”抓准机会从开了个缝隙的店门落荒而逃结束的,但从此以后他不会再随便就餐,也总是坚持先付清账单。“在俄罗斯,小偷趁我入睡时潜入房间偷走了我的裤子,裤子里是我所有的钱。”幸好返程火车票和边境证都放在枕头下,但是距离返程时间还有四五天,他却身无分文。“当时有一个旅行团入住这间酒店,导游是中国人,我向她求助,酒店也证明我确实是失窃了。后来这个好心导游借给我100块人民币。我用来买水,一个大列巴够吃好几天。景点也找免费的去,省下的50块钱买了个套娃带回来。”
  2003年,“行走40国”才有了自己的第一张信用卡,但是外币使用仍然有限制。“十来年前要拿签证才能去中国银行换美元,美元好像也只给1万元人民币的额度。很多货币都不能换,就只能拿着美元再去当地国家换当地货币。”也是2003年下半年,泰国对中国开放了个人旅游签证。“行走40国”终于得以背包自由行,这次他从清迈去了金三角地区。“行走40国”花了200泰铢雇了一条小船,船主帮他渡过湄公河,又约定时间接他回泰国。
  这次行程也是“行走40国”第一次感受到不同国家所受待遇的区别。他不会讲英文,从落地泰国起,“行走40国”就计划找一位英文好的背包客结伴而行。他找到的同伴是一位西班牙空姐,两人在泰国的行程很顺利,可是想要过境缅甸和老挝时,差别就显现出来。“她两个国家都可以很顺利过关,我却过不去,没办法只能在边境分别。”
  13年走下来,由于中国护照的通行能力弱,“行走40国”感慨外国人旅游比我们更省钱。“我一次旅行一般不能超过3个月,因为一般国家签证的有效期就是3个月,你在前面的国家待的时间长了,后面的签证就有可能过期。外国人可以一直走下去,我们不仅要花很高费用在往返机票上,还有签证费。”除了时间限制,旅行计划、包括预订廉价机票和酒店都可能被签证打乱。在计划东欧游历时,“行走40国”规划了一条路途很顺的路线:俄罗斯—匈牙利—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意大利,回国。“结果塞尔维亚大使馆要把我的申请材料和护照寄回他们国家办理签证,这一来一回就是20多天。别说保加利亚没时间再去送签,我的护照也是很险在启程前一天才拿到。”因为无法过境保加利亚,“行走40国”只得由罗马尼亚去意大利,再去阿尔巴尼亚等国,旅费也相应多花了不少钱。
  从2006年开始,“行走40国”的旅行变成了探索式的,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出国游,但是不知道怎么去、怎么解决语言和签证问题,“行走40国”希望借自己的旅行,替同胞们探索一下。
  在漫长的旅行中,“行走40国”也总结了很多自己的签证经验:他并不建议旅行者到国外去过境签证,而是尽量在国内签好。“过境能否签下来有风险,这就会影响你的机票和后面的旅程。”他建议旅行者关注一些免签国和落地签的国家信息。“在你去过签证国家后可以顺路去游览免签或者落地签的国家,这样就不必专门跑一趟,而且专程去落地签的国家,咱们的边境也不会放行的。”旅行计划也要考虑签证通过的可能,“比如要先去伊朗,后去以色列,相反的话会拿不到伊朗签证。如果想再去签美国,可以让旧护照‘人为丢失’,补发的护照上就不会出现伊朗的签证”。
  “行走40国”觉得,签证壁垒的存在最主要的是经济考量,而中国人口的现实国情使得他觉得,“其他国家应该很长时间都不会开放对中国免签待遇的,人口基数太大,来个1%都招架不了”。他还有很多国家没走,这些国家一些是因为没有和中国建交,还有一些过于偏远、封闭。“当然也有一些国家我们是比西方护照有优势的,古巴、伊朗还有朝鲜,中国人入境比西方人要受欢迎。”
  
  中国人最难进入南美
  
  游历多国的朱兆瑞在北京开了一家旅行工作室,他刚从南美旅行回来,南美国家的签证难已成为中国旅行者的共识,这一次朱兆瑞也感触颇深。朱兆瑞告诉本刊,旅行前他和朋友们仅仅拿到巴西和秘鲁的签证,光这两个签证就花费了他们三四个月的时间,所以没办法再向难度更大的其他国家申请了。
  伊瓜苏瀑布位于巴西、阿根廷交界处,同时也靠近巴拉圭。玩至此处的朱兆瑞和朋友打算在巴西报一个去阿根廷的一日游,导游信誓旦旦地说,签证绝对没问题,任何国家的人都可以去阿根廷。“但我们很担心一旦签证没拿到交的团费也要不回来,就让导游打个电话去大使馆,结果导游回来说,‘Chinese passport,no.’但我们又觉得不甘心,决定去趟阿根廷驻巴西领事馆,我还把自己盖满各国签证印的护照给他们看,跟他们说我写过几本书,接受过很多媒体的采访,阿根廷领事跟我说,很佩服我,但他们真的没有资格给我们办签证,唯一的途径是把我们的资料传真回布宜诺斯艾利斯,必须由外交部同意才能发给我们签证。”这让朱兆瑞特别愤愤不平:“在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大多数南美国家,中国护照属于第三类护照。第一类是美国,我们在玻利维亚边境上看到几个美国小伙子骑着宝马摩托车风驰电掣,在边境上,‘咔’盖个章,不到5分钟就办好了,直接通过。他们从中美洲一直往南开,一直开到最南端的乌斯怀亚,在那儿把摩托车卖了,再坐飞机飞回美国,简直是太潇洒了。第二类是需要普通签证的国家,大多数国家都在此之列。我在秘鲁看到‘村茶’俩字,以为是中国人开的茶室,走进一看才知道是日本风格的。在南美洲能看到的亚洲面孔几乎都是日本人,他们在那很受欢迎,马丘比丘的导游图除了英文和西班牙文版本,还有一个日文版本。第三类是高危国家,中国和伊朗、巴基斯坦、朝鲜都属于第三类,简直是太耻辱了。”
  “这种做法给人的感觉就是,南美根本不希望中国人来旅游。”朱兆瑞说,虽然他们在北京获得了巴西签证,但过程也并不顺利,甚至在不同的领事区,申请巴西签证的要求不一。“北京领区的要求最严,根本不接受个人旅游签证。必须委托当地的旅行社,由旅行社接洽巴西的旅行社,获得对方邀请,经过认证、公证后,大使馆才会接受。在这个过程中,签证的费用涨了十几倍。但在上海和广州领事区就大不一样了,上海领事馆的大门上特意贴出告示说,巴西欢迎个人旅游签证,不需要通过旅行社,只要提供机票、酒店的预订和在职证明、存款证明即可。广州领事区也接受个人旅游签证,不过需要提前预约。”在国内获得阿根廷的签证难度更加大,首先它不接受个人旅游申请,必须通过该国旅行社发邀请函,之后还需要去派出所开无犯罪证明,并要到公证处公证,并到外交部认证,所有提交的材料包括户口本、营业执照等都需要翻译成西班牙语,进行双语认证。
  “委内瑞拉曾经向中国开放过个人旅游签证,甚至匈牙利还曾对中国人免签,但他们的政府发现,怎么从中国来的飞机上,下来的全是同一个省的中国人。南美有很多福建人,其中有些人是偷渡过去的,这给了这些国家非常不好的印象。”“Y哥尘缘”对此也深有感触。2009年他在外旅行半年,没有一个国家肯给他签阿根廷签证,这直接导致了他南极计划的泡汤。“2010年末我计划再去阿根廷,结果国内阿根廷旅行签证取消,南极计划再次落空。”
  “Y哥尘缘”说南美的阿根廷、玻利维亚等过对中国护照特别谨慎,主要原因是一些中国人偷渡的前科。“我在国内办过签证最麻烦的就是阿根廷了,它们国家要双认证,不但手续麻烦,还要预约,我去找了广州使馆,被拒绝,让我到时再来,到了预约的时间竟然突然取消了旅游签证,而且根本不通知我,对中国申请人无视到了这样的地步,欲哭无泪。”
  “Y哥尘缘”觉得中国护照的变化是在2008年奥运会以后。“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中国的国际形象也确立起来。随着中国经济提升和国际地位提高,中国护照的地位也跟着改变。欧美等发达国家遭遇经济危机后,看到如狼似虎的中国购物团,恨不得立刻国门大开,结果可想而知。”但是他也认为,中国在对待签证问题上比较保守。
  
  不自由的国际贸易人
  
  30多岁的Wavy是广州人,1999年去德国留学,毕业后就留在德国工作,一直从事贸易工作。他已经在一家总部设在台湾的国际性贸易公司工作了很长时间,负责产品的外销市场,以前他主要负责欧美市场,而最近日本市场也成了他的管理范围。每年他大概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在欧洲,两个多月的时间在中国,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美国,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在日本,国际旅行频繁,护照和签证成了绕不开的问题。
  在德国工作生活了14年,Wavy很早就取得了德国的永久居住权,而理论上,在德国合法居住10年、有工作并且能缴纳各种税金保险的人可以交表申请入籍,通过入籍考试后就可以成为德国公民。跟他同一批到德国留学的中国朋友基本上都入籍换了德国护照,Wavy要申请的话也几乎没有任何问题,但他并没有申请,仍然保留着中国护照。虽然这给他的商务旅行带来诸多不便,甚至直接影响到了生意。
  最近的一次麻烦事发生在今年6月份。Wavy负责的日本市场出了点问题,他说:“当时对方社长直接打电话来骂我,必须要马上过去解决。日本签证一次入境就无效,虽然我在德国的日本领事馆申请签证并不难,但是时间必须要5天,无法加急办理,我来不及过去,只好让老板自己去处理,这其实很丢老板的面子。”Wavy的老板是台湾人,可以免签进入日本,事情最后还是解决了,但是在Wavy看来,影响很不好。“日本市场其实很讲究礼仪,事情虽然解决了,但是对方社长觉得我们不重视他们。我负责日本市场,却没有亲自到场,虽然我一周之后拿到签证就亲自去日本道歉,但是对方社长明显不满意,以前我去他会和我吃饭,这次只有经理和我吃饭,这其实就是不满。我们和他们一年有100多万美元的生意额,明年订单可能比较危险了。”Wavy叹了口气告诉我们,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以前日本市场也有过两三次类似的情况。“逼到没办法,只好让客户飞到上海,或者飞去韩国,因为我有欧洲申根签证,在首尔转机可以有最多30天免签入境,然后我去上海或者韩国跟客户见面。”他说。
  除了日本,Wavy说他去英国也出现过问题。“我们公司在英国设有仓库,旺季的时候我会去检查和查账,但英国不是申根国家,申根签证用不了。我办理了半年多次往返的签证,但是那时候我的英国签证刚刚过期,有急事需要我过去,就算加急办理也要7天时间,所以很麻烦。但是我老板的台湾护照就完全没问题,他去英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很多国家全部免签,台湾的护照去美国免签90天,去英国免签90天,非常便利,所以,如果客户有很急的事情,他能马上过去解决。”
  而与台湾老板同去阿根廷出差的经历也让Wavy记忆犹新:“中国大陆和台湾的护照去阿根廷都要申请签证,但是我们过海关入境的时候,他们看了我老板的护照就直接让他过去了,然后把我叫进去问了五六分钟,后来我才听朋友说,阿根廷海关有向拿中国大陆护照的人收钱的习惯,但是我当时不知道,他们可能也看我没有给钱的意思,最后也就让我走了。”
  “对于做国际贸易的生意人来说,中国护照真的不是特别好用,基本上也没有其他选择来帮助我们解决签证问题。我有德国的永久居住资格,但是这也只能在申根国家里自由进出,对于英国、爱尔兰、美国这些国家,我办签证会容易,他们不会刁难我。但是那5个工作日、7个工作日的时间就是摆在那里,不可能快。比如说你安排下个月出差,那没有问题,中间找个时间或者找个机构都能去办,但是有急事真的就什么都做不了。也确实有些国家对中国免签,比如古巴,但是做生意很难做到那些地方去。”
  Wavy坦言,最近两年确实也动了换德国护照的念头,“被中国护照折腾坏了,但是现在也没有完全下定决心”。Wavy说,他至今保留中国护照的理由最初听上去会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他告诉我们,过去自己每次去中国大使馆办理护照延期,总是会遇到让他不舒服的对待。“这种不舒服甚至比我去办其他国家签证的感觉还严重。因为我出差多,英国护照半年多次往返,美国护照一年多次往返,去大使馆交一下材料,就很方便就给签了。但是在中国大使馆,还是有一点官僚作风,工作人员没有笑容,会有各种原因让你回去再来,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如果我换了德国护照,就变成了每次回国都要跟中国大使馆打一次交道,所以这一点让我一直下不了决心。我当然也可以说我爱国所以要保留中国护照,这个其实只占一点点原因,很大的原因是我受不了中国使馆的那种官僚主义。如果我拿德国护照申请中国签证,一般都是半年两次,我现在一年回国四五次,也就是说每半年我就要去中国使馆申请签证,而我现在的护照基本上5年就会满,所以要每5年换一本,这是我现在能承受的跟中国工作人员打交道的极限。当然我是爱国的,可是我真的不喜欢也不习惯很多公务员的作风。”说到这些,Wavy自己就无奈地笑起来。
  而父母都在国内生活,这也是Wavy仍然保留中国护照的重要原因。“德国护照在世界上有168个免签国家,但是德国护照来中国还是要签证。我父母年纪大了,如果家里有急事,因为签证问题赶不回来的话,真的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中国护照可以方便回国看他们。”他一直以来也在关注中国护照的种种信息。“现在据说有新的法律出来,说华侨可以申请一个5年多次往返的探亲签证,我问过已经换了德国护照的朋友,如果这个真正能执行起来、他们有人能够申请到5年多次往返的签证,我就也换国籍,回国看父母不需要担心。”Wavy告诉本刊记者。
  “中国护照对做生意来说虽然不便利,但还是要公平一点看待,比如在利比亚撤侨这件事情上,中国的撤侨速度最快,这还是很有大国风范的。在很多非洲或者中东国家,中国政府确实在保护侨民上起到很大作用,对于中国护照,在中东或者非洲的侨民可能感觉跟我就完全不一样了。”他补充说。
  
  持中国护照的世界积分游
  
  “刘总Troy”在热爱探索利用航空公司积分来飞行的圈子里颇有名气,被大家称为“中国常客积分第一人”。“刘总”本名是刘朔廷,他2001年去了美国洛杉矶读本科,本科毕业后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了一阵,开始了商务出行的工作生涯。但是不久他就辞去工作,在世界各国搭乘商务舱或是头等舱穿梭。刘朔廷不乐意自己的生活方式被人说成“土豪”,但他出行享受航空和酒店贵宾待遇的做法,确实区别于俭朴的背包族。
  刘朔廷就像一个没有雇主的航空和酒店鉴赏员,当他身边的乘客把飞行只是当作工具时,却不知这个爽朗练达的小伙子,把旅程本身当作生活。他孜孜以求地去坐最新的飞机,探索出最奇特的航线,住世界各国的高端连锁酒店,然后乐滋滋地在博客里告诉大家:原来利用里程积分,我可以“创造”这样独特的航程;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不会去的太平洋小岛国,原来是这样的;原来可以利用签证政策,持中国护照也能飞那么多地方……
  而吸引刘朔廷四处旅行的,是一个在外人看来有些古怪的理由——他太着迷于研究世界各国航空公司、酒店集团和银行信用卡的积分规则,只用花费比经济舱或普通酒店多一点点的钱,就能换来好得多的享受。
  曾在IBM工作的段明辉也是“玩积分”一族。段明辉做项目顾问时,一年中有200天在外出差。IBM在全球有不少员工出差的合同酒店,段明辉说像他这样总是商务旅行的人,非常容易累积飞机和酒店的里程。而玩积分是一个容易让人上瘾的事情。“当你用工作中积攒的里程,带着全家人免费游美国或是游欧洲时,你感觉是工作回报了生活。”刘朔廷对于积分规则的钻研,更像是在绝壁的缝隙间游走,去探索把积分用到极致的可能性。段明辉说,一般人对于积分不太上心,但刘朔廷不一样,“这就好像我们骑着自行车是上下班或买菜,而他骑着自行车在做一项极限运动”。
  这些积分玩家发现,有些航空公司在兑换里程的时候,计算的是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其中可以有好几个中转点。根据各国对中国公民签证政策的不同,有些中转点可以过夜,有些只能在机场停留。比如土耳其航空公司对于转机乘客,可以提供免费的伊斯坦布尔半日游。玩家们就去探索,到底如何尽可能利用规则,一个航程尽可能飞更多的国家。
  刘朔廷的“疯狂”,成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在他的“Troy Liu和乐飞游”的博客里,他记录了自己“个人积分游世界”的行程。2012年10月,刘朔廷用267500里程兑换了空客380的环球旅行,这趟旅行包含了大韩、法航、新加坡、澳大利亚航空的380商务舱和头等舱,还有国泰、新西兰航空、南航等三大航空联盟众多公司的环球旅行。2011年他开始了“跳跃在亚太群岛之间”的飞行,他注意到当年6月1日之前,美国大陆航空公司的常客兑换北亚区(包括中国)去南亚区的公务舱是3万英里往返。“这个南亚区当时是很夸张的,南到了印尼,东到了马绍尔群岛,所以可以使劲地飞。”而他研究发现,美国大陆航空公司一个确认号下面可以有11个航段,且能有一个“开口+停留+目的地”,所以他决定要充分利用这点,“为了纪念这永不复返的里程兑换大便宜,我决定走一趟”。
  于是他将这趟起点上海、终点北京的航行安排成了环绕亚太岛国的旅游,行程是上海—大阪—塞班—关岛—波纳佩—关岛—马尼拉—新加坡—雅加达—新加坡—香港—北京。这次飞行一共花了3万里程+50多美元的税费,除了关岛到马尼拉,其余全都是商务舱。刘朔廷说,这个行程亮点很多:11个航段里有8家航空公司,去密克罗尼西亚(Federate States of Micronesia)玩了3天,全程进入了8个国家或地区的边检,但是全程只用了1个美国签证。
  玩家还看中的是,他们用积分就能享受到的贵宾待遇。在航空公司的枢纽城市,贵宾在休息室里有床可以睡觉、洗澡,甚至做SPA。在刘朔廷的博客里,他会贴上他所乘坐的不同飞机头等舱或商务舱的照片、座椅是否真像一张床、空间是否私密、餐食是否精致。这样的生活让刘朔廷成了航空和酒店评论人、北京边检媒体合作人。今年刘朔廷开始做积分产业方面的事情,他想通过他的努力让更多人知道,每天生活中浪费的里程积分可以带来的是免费的旅行,不同于那些逃票行贿的不合法节约旅行,这样的出行方式是应该被大力倡导的。他准备以“刘总Troy”的身份推出一只动漫鸟,让这只鸟还原自己前些年的生活,告诉大家他是怎么利用生活中的每一点来积分。“很多人不知道,他们每天浪费的里程可以给自己带来免费的旅行,可以提高旅行的品质,旅行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刘朔廷说他希望自己代表着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不抱怨,不用仇视的心态去看待这个问题,持中国护照快乐出行。他认为,中国护照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好用,中国人口基数这么大,先富的有条件出国旅行的人只是一部分,绝大多数人是没有能力的。“而人家一旦对中国护照免签,就意味着对所有中国人放开限制,这是冒很大风险的。”一些曾经给中国免签待遇的国家,在这方面得到了教训。刘朔廷举例说,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曾在2008年中给中国免签待遇,但是5个月后就关闭了。“5个月内有6万中国人涌入厄瓜多尔,只有不到1/5的人离开了,也就是说大多数人是非法滞留,要么在南美非法打工混身份,要么蹲在那儿准备去美国。”本来格鲁吉亚对所有国家都是落地签的,之前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这两年更多中国人知道格鲁吉亚是唯一一个落地签的国家,一些人利用这个政策钻空子。格鲁吉亚不得不抬高了门槛,中国人如果从乌鲁木齐边检出境前往格鲁吉亚,必须持有邀请函原件。
  乐观的旅行者们说,中国护照处在越来越好用的状态,很多国家为了吸引中国的先富人群,给予他们有条件的免签,比如持有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签证就能入境。中国边检放行的免签国家和地区已有20多个,并不是很多人说的“中国边检哪儿都不放”。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