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家庭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催眠的技巧和历史
2011-8-3 10:54:53    来源:草威    我要评论(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院的发言人水平可比王勇平强多了,她用一张笑脸加上“不好讲”、“我不太懂”、“不大清楚”、“仍然在调查”、“我了解的只有这么多”就把发布会给打发了。那张笑脸包含了太多含混不清的内容,我只觉得似曾相识,印象里好像我的每一任教导主任都有那样一张和蔼不可亲、淡定又诡谲的脸。
  
  祖国就是如此一张笑脸,她用一个表情回答所有问题。比如那天,我正在家里吃西瓜,《体坛快讯》的声音伴随着空调冷气传来了姚明退役的消息。我扔掉西瓜皮,惋惜了一阵,侧耳一听,又笑了。因为解说员在播报新闻时,带出的竟是一股浓郁的政治腔调,听来像是要把姚明追加为烈士。他讲着姚明在美国的8个年头,一时间让人以为休斯顿是前线,姚明踏上的不是球场,而是战场,姚明不是去打球,而是为国战斗了又一个8年。
  
  这么多年,这腔调如同一个幽灵,常伴我左右,它似乎适用于任何情境,常见到我听不出任何异样,可是稍一琢磨,又感觉可乐。对此我的审美产生了严重的疲劳感,不过更致命的危害是在这套语言体系里,所有的个人价值全被榨干了,事实真相也被篡改了。仿佛姚明之所以去打NBA,不是因为热爱篮球和美元,而是爱国。
  
  无时无刻的爱国主义恰似一种催眠,只不过现在靠这套行活睡觉的人少了。可问题在于我们对此呕吐的同时,也已经习惯了那套表达方式,不知不觉就成了这种思维的继承人,当我们面对质疑之时,做判断之时,率先想到的是做出一个表情,摆出一个姿势。比如那位达芬奇家居的CEO潘庄秀华在召开发布会时,选择的路线是对质疑声避而不答,反而声泪俱下地讲述起作为一个女人创业的艰难。可惜这是微博时代,眼泪成了最笨拙的公关,如果没有王勇平抢风头,她势必感动中国。很多人都这个样,对着话筒,带着你腾云驾雾,悲欢交织,却把事实晾在一边。
  
  汶川地震后,死者名单统计不上来,但不妨碍我们被一只有了名字的猪催眠。前些日子唱红歌,未能催眠群众,却能催眠祖国,这是一种礼尚往来,群众唱到,“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祖国就这样形容她的人民,“勤劳勇敢,淳朴善良,团结友爱,吃苦耐劳”。这谄媚的赞美听来就居心叵测,它严重违背了我看到的世界,我的同学们大部分都好吃懒做,等待不劳而获者居多,我自己也差不多是这个样子。这些词串联在一起根本不像是用来形容人的,它只是一部分人想要从大部分人身上捞取好处,所做的忽悠。人活着,首先就得对这种忽悠感到恶心。
  
  如果你信了那些,那你就是统治者的帮闲。他们给你戴了一顶高帽子,是他们希望你变成这个样子,在一个统治阶级以谋求权力稳定为万事之先的环境里,可能每一个当官的都希望自己的治下是一帮品德完美且智力低下的好心傻瓜(心是好的,心眼是缺的)。其实事实并不难于接受,我们本就是坏毛病缠身的一群人嘛,不过我认为这一点也不打紧,跟“没脑子”比起来,那些缺点屁都算不上。换句话说,一定程度上,这些无伤大雅的缺点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而这也是社会的意义,让身怀各种缺点的人们都能享有相同的权利,获得各自的快乐,这不就是我们追求的社会形态吗?可是我们的社会有她独到的主义,她不打算这么走,她不打算告诉你事实,她只想将你催眠。
  
  常见的催眠方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如上所述——传销式的,温柔的洗脑;还有一种是暴力式的,狂热的洗脑。暴力在祖国有另外一个可供替换的名词——奇迹。王勇平的那句“这是一个奇迹”不仅掐准了时代脉搏而且精辟到令人发指,他道出了事故相关部门对民众的惯常催眠术,也道出了一个国家的成功学。这个国家呈现给外人的是一个奇迹,让你接受的也是一个奇迹。
  
  那么这套成功学是怎样运转的呢?首先,要许下一个宏愿,喊出一句口号,比如“我们一定会圆满承办未来二十年全世界所有不赚钱的大型运动会。”接下来,具体要怎样才能圆满,这就成功学了,我们知道成功学的精髓在于只要你想,你就一定做得到。我们有了想法,就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不计成本——不必在意客观规律,把其它的工作先放一放,用举国的力量,专心制造奇迹。想想看,我们可以在火红的七月让一部没有评分的影片成为票房之王。于是乎,这不就看起来成功了吗?
  
  不择手段的追求成功就是暴力,通过暴力争取而来的所谓“成功”又反过头来将大众催眠。以野蛮的方式,事倍功半地取得了一点指标上的成绩,几经修饰,就把暴力吹嘘成一种最行之有效的行事手段。想要搞经济时,就能保八;想要搞文化时,就能制造国学热;想要搞某某某时,就直接让他变成敏感词。总之想搞什么搞什么,搞什么成什么,很难失手。为了二十年的成绩,动用二百年的资源,这巨大的不堪细想的代价,只得到了一个解释——“中国特色”。
  
  于是我们用“大干快上”催眠,用“地大物博”催眠,用奥运金牌催眠,用大厦林立催眠,高铁正全速前进,而我们在飞速发展中睡去。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宝贝,你就安心的睡吧,总有人醒着,那些人在你沉睡的时候掏走了你口袋里的钱,一转眼成了外国人,可你被灌了药,一直赖床,终至休克。
  
  我相信这样的暴力作用在大多数成长于此的人身上,它深刻地内化进了人们的灵魂,一方面人们抗拒强权,一方面又崇拜它、信仰它;人们厌恶官员,可又觉得升官发财是最值得攀附的道路。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在“不要不要”中索要更多,中国的社会教育就是在“不信不信”中坚信不疑。只不过我们笃信的不是“暴力是好的”,而是“暴力是唯一起作用的”,因为太多人在这里就靠着暴力蛮不讲理的“成功”了。因此多元价值观到现在依然罕见,人民币几乎是人们唯一的价值观,当然人民币也是绝对健康的价值观,但一个社会上的所有人都怀揣着这“同一个梦想”,这便是暴力的写照了吧。
  
  不过,大脑的变化虽然来得缓慢,但还是在发生着。网络上,关于事实真相的讨论,被转发最多次,这是令人振奋的进步,因为这个社会一切美好的改变都是从对事实的好奇、尊重和捍卫开始的。如果有人问我信什么,我就告诉他我信这样的进步,我觉得这才是唯一值得信赖的。它会叫醒更多沉睡中的人,也迟早会把“奇迹”们干掉。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