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听雨
2009-9-24 11:08:48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秋夜听雨随感,这场秋雨带给作者的是感觉是虽有几分寒意,但并不凄苦,甚至有几分欣喜和温热,而古人关于秋雨的诗句,总是夹带着几分愁苦、寂寥、凄凉,文中举例古人诗词加以说明。我想那种凄凉或许是因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缘故吧。
这几天天气一直有点闷热,白天漫天阴霾,像是要下雨却又不下,弄的人很是难受。晚饭过后,突然听见窗外下起了雨,心里顿时高兴起来。
雨不大,便推开窗户,让凉气进到屋里来,人野舒服多了。坐在书房里,打开电脑,让鼠标箭头在博客网上漫无目的地点来点去,耳朵却在听着窗外的风雨。
风很轻很轻,雨很细很细,滴答的檐漏一声声敲打着塑料遮阳棚,像是有许多面小小的拨浪鼓在敲响着,心绪就这样被雨声搅乱了。便索性捧起茶杯走到窗前,静静地听起雨来。
雨在不紧不慢地下着,一旦专心地耐心地潜心地听,这满耳的雨声其实是很不一样很有区别很有特色的。雨从天上缓缓飘落下来,落在近处和落在远处的声音不一样,落在宽厚的枇杷树叶上和落在细小的枣树叶上的声音不一样,落在高高的香樟树叶上和落在草地上的声音也不一样,落在水泥地上和落在塑料遮阳棚上的声音就更不一样,即使落在同一棵树上,树叶上的和树枝上的声音也完全不一样。
这不同的雨声就像一支庞大的乐队,共同演奏出了一支缠绵委婉的秋雨交响曲。听着这支乐曲,人不知不觉就有点倦慵有点萎靡有点淡泊,也就有点心绪迷离思意悱恻情怀悠远了。
听着这潇潇秋雨,一些有关秋雨的诗句便不经意涌上心头: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
尤其是《红楼梦》写到林黛玉病卧潇湘馆,秋夜听雨声淅沥,灯下翻看《乐府杂稿》,见有《秋闺怨》、《别离怨》等诗,“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禁发于章句,遂成《代别离》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诗曰《秋窗风雨夕》。”诗中写道: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这首诗被删减后经王立平谱成曲,作为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插曲,是我很喜欢的一首歌曲。
不知为什么,在古人那里,秋雨总是被与人的愁苦寂寥联系在了一起。是经过了春的兴盛夏的繁华人们一下子还不适应秋的衰落?是年岁在秋季如人生一样走到了生命的末尾?抑或是秋雨的寒意更使人想到忧伤的冷泪?然而,我在这年岁和人生的秋季里,却并没有感到愁苦和忧伤。听着这淅沥的秋雨,我的心是平静的,一如杯中的茶水,无一丝波澜,还有些许的温热。
如果把人的一生缩短成一年,那秋季应是老年了。孔夫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向来性情恬淡,纳于言词,别人说我什么,无论好坏都不当回事,现在到了这个年纪就更是听什么都觉得很耳顺了。壁如这淅淅沥沥的秋雨,虽有几分寒意,但并不凄苦,为何不能当作是天公的喜泪呢?因为老天的风调雨顺,经过春种夏耘,大地终于获得了丰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