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自由区首页 >> 论坛 >> 正文
俺们依然是外人
2009-12-9 10:13:18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作为现代城市建设者之一的农民工,他们的衣食住行和生活的酸甜苦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要想让这些“外乡人”真正融入到高楼林立、灯火辉煌的城市,还需人们彻底改变传统的观念。作者文章引人思考。
  
  八年前,我踌躇满志来到这个号称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一个地道的农民,确切地说,一个农村妇女,拎着两件换洗的衣服,鼓足勇气,终于来到自己心中的最向往的地方。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中国有上海这个地方。对于落后的地区成长出来70后,我们几乎没有城里的同龄人幸福的童年回忆。那时我们被父母穿成破布卷的样子,一年四季,穿着多功能的外套,能换洗过来就不错了。其时能让同伴们羡慕的事,就是脚上穿着上海牌解放鞋,军绿色,镶着浅绿色的胶边儿,四排扣眼,系着带子,黑色的鞋底上赫然印着“上海制造,3517”字样。鞋底很软很软,穿在脚上既舒适又美观,那种感觉,如同现今穿上达芙妮的自信与满足。当然那个时代的审美观,整齐的没有破洞的都叫美观,何况它是从大城市来的,那个城市叫上海,是穷苦农村人心中遥不可及的天堂。记得那时大人们买东西,如果对质量与价格有异议时,店家就会用手指点着商标说:“看见么?上海制造!”于是大人们便在别人羡慕的眼神中把东西买下来了。记忆中有这几样:3517解放鞋、百雀羚哈喇油、霞飞雪花膏、宝石花手表、凤凰牌自行车,不过后三样一般都是家里有儿子要结婚买给准媳妇的,要么就是当地干部家子女才有。
  
  我们读书的时候,有一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经典语句,今天我也要说,感谢政府的爱民政策,使我们这些原本注定要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竟然也可以扬眉吐气地走进城市,和城里人一比高下一显神通了。想当初,我们走到城里,那里面的人都会喊我们“乡下人”。是啊,他们与我们确实不是一个等级的人,他们户口叫做“商品粮户口”,吃饭有国家给粮票,工作有政府安排,子女读书高考可降低若干分,在那个读书可以定终身命运的年代,他们的孩子拿着比我们低几十分的成绩考进了“铁饭碗”预制厂;倘若他们的孩子是弱智,不要紧,父母的工作可以提前退休,让孩子接班,也终身制的。所以,吃“商品粮”的人有资格对我们这些泥腿子大呼小叫,有资格对我们歧视,有资格对我们进行嘲弄与侮辱,谁叫我们的地位如此底下呢?如同当时我们乡下人自己所说,嫁女儿,宁嫁城里一只猴,不嫁乡下一头牛。乡下人,是命运手里牵着的狗,怎么对待都可以。而后来,政府却不沉默不住了,乡下人和城里人,都是他的子民,手心是肉,手背同样是肉。农民的苦,政府看到了,并开始下重心着手推出惠农政策。
  
  长辈们都说,我们生在了好时代,一个好的政府,首先考虑的是民生问题。于是,我们的苛捐杂税越来越少,我们的子女和城里的孩子高考分数线完全拉平,我们的腰包一天比一天饱满,我们对城里人的傲慢开始嗤之以鼻,因为,那个给他们的房子修过漏洞的傻根,现在也开上了宝马轿车,注册了一个叫做“公司”玩意儿,称谓也改成了:“老板”。如今,政府给了我们施展才华的机会,我们当然十分珍惜,为了体现自身的价值,我们那里很多人选择上海为自己的练武场,纷拥而至。
  
  当问及每个人最想做的事是什么的时候,我想很多人会选择圆了曾经最迫切的梦想。当我们在上海这座城市流血流汗的同时,我们银行里的数字也从四位数上到五位数,再从五位数上升到六位数,于是我们想:在这里安家的时候到了。
  
  一切的幸福难以言表,全家出动,找寻中意的房子。临近的郊区,环境风景都称意,进去询问,却被告知我们好多年的积蓄只够他们的首付!所以当他们问及我们的买房具体资金时,我们只能沉默,因为担心把数目说出来了,他们的牙齿会笑得掉了下来。我们问:“怎么这么贵啊?一万三一个平方,十个平方就够在我们老家修个漂亮的洋楼了。”他们当即笑了:“这是已经很便宜的了,你到陆家嘴问问,十六万一平米都有卖!一栋房子上亿元!”我问:“你们这里的居民都买彩票么?”他们回答:“当然我们的住房是政府给的平价,市价的三分之一不到。”我总算明白了,买房对于外来民工阶层来说,只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已,因为我们挣钱的速度远远跑不过房价上涨的速度。这个美丽繁华的城市还是间接委婉地拒绝了外地人,除非你是富翁,或是有知识文化的人才,他们才会笑脸迎接。同样在这个城市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汗水,我们的功劳却被他们给忽视了。
  
  有一个电视剧的序幕旁白是这么说的:“如果你爱她,那么就带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那么就带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我今天却把这句台词改了一下,对民工兄弟说:“如果你爱她,那么你就带她去上海,因为这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那么就带她来上海,因为这里是地狱。”这里的灯火辉煌,却不是为我们点燃;这里的高楼林立,却还没有属于我们的空间。当有一天我们老去没有奉献价值的时候,这个城市是否还能容纳我们?即便可以,我们又在哪里安歇?如今的我们,常常自以为和上海人已经打成一片了,而在他们的眼里,我们依然还只是外人罢了。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