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商学院之路
2012-12-7 11:25:13 来源:生活周刊 我要评论()
中国商学院在全球前100名商学院的排行榜上的位置大幅前移:10年前所占份额不足1%,而今年所占席位已升至9%。中国有5家。内地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分居第21位和第54位,学员平均年薪分别为77.93万元人民币和50.61万元人民币。上榜的还有另外3家香港的大学。
混人脉、拉关系、求上位……因一场演艺明星与地产大亨在EMBA班上相识而修成正果的情感故事,把商学院这个本来就令人羡慕嫉妒恨的“上流社会聚集地”推上风口浪尖,发酵成了全社会的大讨论。八卦其实不重要,倒不妨借此契机,看一看中国式商学院究竟走过怎样一条路,它的成功与争议又源自何处。
缘起:经济搞活了,规则变了,脑袋适应不了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本土商学院的先行者,1994年11月于上海诞生之际,MBA、EMBA像天外来客那样陌生,没几个人知道它是怎么一回事。彼时的李月庆与普通销售人员没两样,和同事们穿着廉价西装,从南京东路外滩开始“扫楼”,敲开一扇扇贴着“谢绝推销”纸条的门,介绍商学院、项目管理等新概念。
成果是,中欧第一届EMBA班(1995年)招生目标50人,实际招到42人。
二十年不到,翻天覆地。如今中欧每年录取约200名MBA学生、700名EMBA学生,EMBA课程学费高达53.8万元,跻身“2012中国最贵EMBA项目”之列。光有钱不够,现在想进商学院,要面试和笔试。复习班遂层出不穷。高级医药信息顾问刘怡彬就加入了学习小组,定期演练。她已通过同济大学MBA班的面试,正为明年1月5日的全国统考做准备。
对这股商学院热,身为中欧的三位创始人之一,李月庆是颇有感触的。
他告诉生活周刊记者,改革开放初个体户出现了、外资来了,新机制、新思路纷纷涌现,可传统体制培养的管理人才举足无措。“经济搞活了,规则变了,脑袋却适应不了。”1984年9月,北京成立中欧管理中心,开办中国大陆首个MBA班。这是欧共体(欧盟前身)的援助项目,为期5年。李月庆是中方管理者之一,亲历了MBA的巨大冲击。
随后中欧移师上海。1990年代初上海曾想由交大、复旦、上海财大合建一所独立的商学院,借助美国某基金会资金,并与外国名校合作。李月庆还受托草拟了初步方案,却终因利益牵扯而作罢。中欧的投石问路恰逢其时,经努力,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花落沪上。李月庆担任高级经理短期培训项目(EDP)主任。
当时他有几个选择:入职通用电气、由交大保送出国,无论工资或前途,都比上中欧这条“贼船”强。一个鲜明对比是,同来的几位年轻教师半年后全走了。“但我骨子里喜欢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让不可能成为可能。中欧对我胃口。”
无独有偶,略早些时候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成立。两年后上海交大与美国安泰集团共建管理学院,2000年定名为交大安泰管理学院。2002年长江商学院在北京成立。加上早就开展MBA教育的清华经管学院、复旦管理学院,俗称的“六大”已俱全。
十年不到,中国式商学院全面崛起。
成形:拉赞助,建人脉网在人们印象里,商学院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校舍宏伟、大气,软硬件设施一流。但草创时期的中欧只能用“寒碜”来形容。
中欧最初位于交大闵行校区内,从院长到员工,使用的桌椅均产自校办工厂,质量可想而知。更缺的是资金、名气和人才,为此李月庆他们东奔西走,宣讲、借款、拉赞助、千方百计省钱,“跟进城的农民工没两样。”
在向学生传授商业秘诀前,商学院自己先要成功。用李月庆的话讲:“工商管理教育和普通教育不一样,必须市场化。”
这时候,人脉优势体现了。中欧学术委员会主席佩德罗·雷诺担任过国际管理学会会长,拥有世界级影响力。雷诺教授亲自赴香港,拜访各跨国公司亚太区总部,香港浙江第一银行、英美烟草、德国拜尔成了中欧的赞助商。赞助模式则不拘一格,公司赞助、教席赞助、校园设施冠名权赞助、发展基金赞助、奖学金赞助、研究中心赞助、物资捐赠赞助……
拉赞助模式很快流行开。从课程、立项到拓展训练、高峰论坛、高尔夫比赛、联谊会、出国游学,凡是商学院能办的活动,必然活跃着赞助商的身影。那收益点在哪儿呢?以捐赠教席为例,李月庆说,由企业出资请一些杰出的教授来商学院任课,“而这位教席教授的研究领域,往往与赞助商高度相关。”在课堂上,赞助商可能会发现自己需要的优秀人才,而学员也乐意与大企业建立联系。
因此,很多企业愿意赞助商学院的课程,“六大”则无一例外是最能吸金的大户。反过来,更多的赞助商意味着更强的人脉网,为抢夺资源,各商学院间也展开了激烈暗战。
某商学院教授为记者分析,王石的“绯闻女友”田朴珺读的并非长江商学院EMBA班,而是其文化传媒方面的短期培训班,“这种培训班基本有赞助商的,学费也多半由学员的公司承担。”他不认同所谓“钓金龟婿”的传言,“出钱的公司有那么傻吗?”
当然,很多人无疑是冲着人脉网去的。赞助商只是其中一部分,老师、同学、校友织成一张硕大的网,商学院的触角伸到哪里,网就延伸到哪里。这一点连正在准备笔试的刘怡彬都感受到了。“光是参加辅导班我就觉得交友圈已有所开拓,认识了各行各业的人。”她坦承,和比自己年长的人交朋友“增加了阅历,增加了机会”。这就是为什么工作仅3年的她愿意掏13.8万元攻读同济经管学院的在职MBA。
暗战:争取高端生源,各显神通
13.8万属于什么水平呢?刘怡彬说今年交大、复旦的MBA学费达23.8万,财大与同济差不多,但前者偏金融。EMBA就更贵了。根据《福布斯》统计的“2012中国最贵EMBA项目”,长江、清华经管、中欧、交大安泰、北大光华名列前五,学费均超过50万,长江以65.8万独领风骚。即便如此,不少人宁愿自掏腰包,而倒退十几年,企业也未必肯出钱。
李月庆回忆,中欧创始之初去拉客户,一报学费对方就变了脸色:学两年,中资企业每人4.5万元,外资10万元。“说真的,能从容听完这个数字就不容易了。”他们想不明白,一个课程竟然能那么贵。
中欧前几年的景象有些惨淡,究其原因,李月庆说:“当时国企居多,几乎没经历过市场经济的考验,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思维,很难理解发源于市场经济的商学院课程。有国企老总跟我说,你们搞的东西不实用。”
随着市场放开、企业改制,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形势发生了变化。及至21世纪初,不仅民营企业家,国企高层、政府官员也纷纷对MBA、EMBA青睐有加。以复旦管理学院为例,2005年其MBA毕业生平均年薪达15.5万元,比上一年整整提高了25%,达历史最高水平。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接受了洗礼,马云、许荣茂、牛根生、郭广昌、刘强东……反过来,商学院也在争取高端生源。
中欧办第一届EMBA班时李月庆就细心地将42名学员分成三类:国企管理者、外企职员和政府官员。“前两者是主要群体,官员只有一位。”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待开拓的重要生源,遂加大拜访各级部门的力度。时任金桥开发区总经理的朱晓明后来担任过中欧院长,可见中欧在该领域的成功。
而长江商学院的路数有点“妖”。首先是明星学员多,不乏陈鲁豫、李亚鹏、董蕾、李湘、赵本山、佟大为等,难怪前一阵传言范冰冰有意读商学院,大众的第一反应直指长江。2009年长江曾与中欧暗自争夺某央视名嘴,长江胜出。
如果以为长江只靠明星吸引眼球,那可太小瞧商学院的创意了。长江专门开了个“后EMBA课程”,将招生对象瞄准受过MBA、EMBA系统教育的企业家和高管。一招见效,不但本校学员愿意再深造,中欧、复旦、北大光华的毕业生也跑来不少。长江特意从中挑选5人,将其感言挂上官网。
“长江和中欧是市场化运作的,需要用营销传播塑造品牌,不过有的擅长造势,有的注重口碑传播。”某业内人士分析。
中国式:共生共赢,名利共同体
有一点是共同的:全天下商学院都十分注重人脉网,这是其吸引优质生源的砝码。中欧的面试淘汰率超过60%,“和精英同班”自然令人向往。
“多认识点朋友、多开开眼界肯定有好处。”刘怡彬说。作为高级医药信息顾问,人脉对她尤显重要。她也希望读MBA会对今后的晋升有帮助。
李月庆本人也是个好例子。2003年他离开中欧,创办天翼图书。天翼的客户都是整体:整个公司、某部门或某项目组;其图书从不打折,且加收10%的服务费。这种以增值服务取胜的做法在图书业极少,而李月庆的人脉无疑提高了取胜概率。实际上,最初的创业资金就是EMBA班同学给的,中国电信、中粮、海尔等会员也来自于他的长期积累。
“现在不止是商学院挑学员,学员也在挑商学院。”《不如就读商学院》作者之一的工皮告诉记者。小说里,女主角选商学院时详细列出了每一家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并制作成表格,从学校知名度、学员构成、学习氛围到课题难度等一应俱全。“真事儿,”工皮说,确实有老板嘱咐秘书调查过。
双向选择、互利互惠、共生共赢,商学院和学员结成了名利共同体。把这种名利理解成“钓金龟婿”是浅薄的。“我们班上女同学占1/5,全是女强人,学习态度比男同学还积极。相形之下,我都算温柔型的。”工皮表示。
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商学院却逆流而上。长江调整次年EMBA学费,猛增12万。中欧首度在北京、深圳开设春季班。马云更与杭州师范大学合作,创办阿里巴巴商学院。直到今年,商学院的势头一直堪称亮丽。长江官网显示,2013年其EMBA班收费提高至68.8万。
一流的课程、深厚的人脉,要价果然不菲。质疑从未断绝。有专家认为,商学院传授的毕竟是专业知识,过多地招收明星未必合适。而价格,也是有泡沫的。可乐(化名)是在台湾念的MBA,10万台币起跳,兑换成人民币约22000元。“虽然是前几年的学费,但也不至于涨那么快。”当他到上海工作,听说大陆商学院的收费标准,不禁吃了一惊。
学员构成也不同。可乐说,台湾念MBA的企业家不太多,主要是汽车销售、医药代表、教师、秘书等中产人士。“多数是来更新知识、改变人生规划的。”班上学习气氛很浓,同学间也互相帮助,毕业后还会帮忙找工作,但并不以此为目的。而就可乐的接触和观感,大陆的MBA班、EMBA班更像是“企业家进修班”“高级白领交流会”,“学员的态度很明确,就是来混圈子、搞关系的。”
无论外界多么羡慕嫉妒恨,在上至企业家、高管、官员下至普通人都追捧MBA、EMBA的当下,商学院方兴未艾。而拥有非洲项目的中欧、准备进军欧美的长江,已将目光投往更远方。在争议中,中国式商学院正随中国模式迈向世界。
商学院与富豪榜
201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100)
许荣茂排名10世茂集团董事长、恒生国际商学院MBA
马云排名11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长江商学院中国企业CEO课程班
郭广昌排名34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长江商学院
马兴田排名45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澳门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昝圣达排名63江苏综艺集团、江苏综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MBA在读
梁允超排名91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
2012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前100)
李娜综合排名5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赵本山综合排名6长江商学院主修课程:中国企业CEO课程班
杨澜综合排名72 中欧商学院CEO项目
2012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
2007级李彦枢汪峰(LuxSeaBoutiques创始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
2008级杨明平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
2009级任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
福布斯统计的2012中国最贵EMBA项目
长江商学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EMBA学费均超过50万元。
5家“中国最贵EMBA项目”2012年平均学费达到56.6万元。其中,学费最高的长江商学院2012年春季入学EMBA的学费高达65.8万元,是10年前学费的2.63倍。而在长江商学院官网上,2013级EMBA班的学费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高达68.8万元。
混人脉、拉关系、求上位……因一场演艺明星与地产大亨在EMBA班上相识而修成正果的情感故事,把商学院这个本来就令人羡慕嫉妒恨的“上流社会聚集地”推上风口浪尖,发酵成了全社会的大讨论。八卦其实不重要,倒不妨借此契机,看一看中国式商学院究竟走过怎样一条路,它的成功与争议又源自何处。
缘起:经济搞活了,规则变了,脑袋适应不了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是本土商学院的先行者,1994年11月于上海诞生之际,MBA、EMBA像天外来客那样陌生,没几个人知道它是怎么一回事。彼时的李月庆与普通销售人员没两样,和同事们穿着廉价西装,从南京东路外滩开始“扫楼”,敲开一扇扇贴着“谢绝推销”纸条的门,介绍商学院、项目管理等新概念。
成果是,中欧第一届EMBA班(1995年)招生目标50人,实际招到42人。
二十年不到,翻天覆地。如今中欧每年录取约200名MBA学生、700名EMBA学生,EMBA课程学费高达53.8万元,跻身“2012中国最贵EMBA项目”之列。光有钱不够,现在想进商学院,要面试和笔试。复习班遂层出不穷。高级医药信息顾问刘怡彬就加入了学习小组,定期演练。她已通过同济大学MBA班的面试,正为明年1月5日的全国统考做准备。
对这股商学院热,身为中欧的三位创始人之一,李月庆是颇有感触的。
他告诉生活周刊记者,改革开放初个体户出现了、外资来了,新机制、新思路纷纷涌现,可传统体制培养的管理人才举足无措。“经济搞活了,规则变了,脑袋却适应不了。”1984年9月,北京成立中欧管理中心,开办中国大陆首个MBA班。这是欧共体(欧盟前身)的援助项目,为期5年。李月庆是中方管理者之一,亲历了MBA的巨大冲击。
随后中欧移师上海。1990年代初上海曾想由交大、复旦、上海财大合建一所独立的商学院,借助美国某基金会资金,并与外国名校合作。李月庆还受托草拟了初步方案,却终因利益牵扯而作罢。中欧的投石问路恰逢其时,经努力,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花落沪上。李月庆担任高级经理短期培训项目(EDP)主任。
当时他有几个选择:入职通用电气、由交大保送出国,无论工资或前途,都比上中欧这条“贼船”强。一个鲜明对比是,同来的几位年轻教师半年后全走了。“但我骨子里喜欢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让不可能成为可能。中欧对我胃口。”
无独有偶,略早些时候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成立。两年后上海交大与美国安泰集团共建管理学院,2000年定名为交大安泰管理学院。2002年长江商学院在北京成立。加上早就开展MBA教育的清华经管学院、复旦管理学院,俗称的“六大”已俱全。
十年不到,中国式商学院全面崛起。
成形:拉赞助,建人脉网在人们印象里,商学院有雄厚的师资力量,校舍宏伟、大气,软硬件设施一流。但草创时期的中欧只能用“寒碜”来形容。
中欧最初位于交大闵行校区内,从院长到员工,使用的桌椅均产自校办工厂,质量可想而知。更缺的是资金、名气和人才,为此李月庆他们东奔西走,宣讲、借款、拉赞助、千方百计省钱,“跟进城的农民工没两样。”
在向学生传授商业秘诀前,商学院自己先要成功。用李月庆的话讲:“工商管理教育和普通教育不一样,必须市场化。”
这时候,人脉优势体现了。中欧学术委员会主席佩德罗·雷诺担任过国际管理学会会长,拥有世界级影响力。雷诺教授亲自赴香港,拜访各跨国公司亚太区总部,香港浙江第一银行、英美烟草、德国拜尔成了中欧的赞助商。赞助模式则不拘一格,公司赞助、教席赞助、校园设施冠名权赞助、发展基金赞助、奖学金赞助、研究中心赞助、物资捐赠赞助……
拉赞助模式很快流行开。从课程、立项到拓展训练、高峰论坛、高尔夫比赛、联谊会、出国游学,凡是商学院能办的活动,必然活跃着赞助商的身影。那收益点在哪儿呢?以捐赠教席为例,李月庆说,由企业出资请一些杰出的教授来商学院任课,“而这位教席教授的研究领域,往往与赞助商高度相关。”在课堂上,赞助商可能会发现自己需要的优秀人才,而学员也乐意与大企业建立联系。
因此,很多企业愿意赞助商学院的课程,“六大”则无一例外是最能吸金的大户。反过来,更多的赞助商意味着更强的人脉网,为抢夺资源,各商学院间也展开了激烈暗战。
某商学院教授为记者分析,王石的“绯闻女友”田朴珺读的并非长江商学院EMBA班,而是其文化传媒方面的短期培训班,“这种培训班基本有赞助商的,学费也多半由学员的公司承担。”他不认同所谓“钓金龟婿”的传言,“出钱的公司有那么傻吗?”
当然,很多人无疑是冲着人脉网去的。赞助商只是其中一部分,老师、同学、校友织成一张硕大的网,商学院的触角伸到哪里,网就延伸到哪里。这一点连正在准备笔试的刘怡彬都感受到了。“光是参加辅导班我就觉得交友圈已有所开拓,认识了各行各业的人。”她坦承,和比自己年长的人交朋友“增加了阅历,增加了机会”。这就是为什么工作仅3年的她愿意掏13.8万元攻读同济经管学院的在职MBA。
暗战:争取高端生源,各显神通
13.8万属于什么水平呢?刘怡彬说今年交大、复旦的MBA学费达23.8万,财大与同济差不多,但前者偏金融。EMBA就更贵了。根据《福布斯》统计的“2012中国最贵EMBA项目”,长江、清华经管、中欧、交大安泰、北大光华名列前五,学费均超过50万,长江以65.8万独领风骚。即便如此,不少人宁愿自掏腰包,而倒退十几年,企业也未必肯出钱。
李月庆回忆,中欧创始之初去拉客户,一报学费对方就变了脸色:学两年,中资企业每人4.5万元,外资10万元。“说真的,能从容听完这个数字就不容易了。”他们想不明白,一个课程竟然能那么贵。
中欧前几年的景象有些惨淡,究其原因,李月庆说:“当时国企居多,几乎没经历过市场经济的考验,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思维,很难理解发源于市场经济的商学院课程。有国企老总跟我说,你们搞的东西不实用。”
随着市场放开、企业改制,民营经济迅猛发展,形势发生了变化。及至21世纪初,不仅民营企业家,国企高层、政府官员也纷纷对MBA、EMBA青睐有加。以复旦管理学院为例,2005年其MBA毕业生平均年薪达15.5万元,比上一年整整提高了25%,达历史最高水平。
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接受了洗礼,马云、许荣茂、牛根生、郭广昌、刘强东……反过来,商学院也在争取高端生源。
中欧办第一届EMBA班时李月庆就细心地将42名学员分成三类:国企管理者、外企职员和政府官员。“前两者是主要群体,官员只有一位。”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待开拓的重要生源,遂加大拜访各级部门的力度。时任金桥开发区总经理的朱晓明后来担任过中欧院长,可见中欧在该领域的成功。
而长江商学院的路数有点“妖”。首先是明星学员多,不乏陈鲁豫、李亚鹏、董蕾、李湘、赵本山、佟大为等,难怪前一阵传言范冰冰有意读商学院,大众的第一反应直指长江。2009年长江曾与中欧暗自争夺某央视名嘴,长江胜出。
如果以为长江只靠明星吸引眼球,那可太小瞧商学院的创意了。长江专门开了个“后EMBA课程”,将招生对象瞄准受过MBA、EMBA系统教育的企业家和高管。一招见效,不但本校学员愿意再深造,中欧、复旦、北大光华的毕业生也跑来不少。长江特意从中挑选5人,将其感言挂上官网。
“长江和中欧是市场化运作的,需要用营销传播塑造品牌,不过有的擅长造势,有的注重口碑传播。”某业内人士分析。
中国式:共生共赢,名利共同体
有一点是共同的:全天下商学院都十分注重人脉网,这是其吸引优质生源的砝码。中欧的面试淘汰率超过60%,“和精英同班”自然令人向往。
“多认识点朋友、多开开眼界肯定有好处。”刘怡彬说。作为高级医药信息顾问,人脉对她尤显重要。她也希望读MBA会对今后的晋升有帮助。
李月庆本人也是个好例子。2003年他离开中欧,创办天翼图书。天翼的客户都是整体:整个公司、某部门或某项目组;其图书从不打折,且加收10%的服务费。这种以增值服务取胜的做法在图书业极少,而李月庆的人脉无疑提高了取胜概率。实际上,最初的创业资金就是EMBA班同学给的,中国电信、中粮、海尔等会员也来自于他的长期积累。
“现在不止是商学院挑学员,学员也在挑商学院。”《不如就读商学院》作者之一的工皮告诉记者。小说里,女主角选商学院时详细列出了每一家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并制作成表格,从学校知名度、学员构成、学习氛围到课题难度等一应俱全。“真事儿,”工皮说,确实有老板嘱咐秘书调查过。
双向选择、互利互惠、共生共赢,商学院和学员结成了名利共同体。把这种名利理解成“钓金龟婿”是浅薄的。“我们班上女同学占1/5,全是女强人,学习态度比男同学还积极。相形之下,我都算温柔型的。”工皮表示。
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商学院却逆流而上。长江调整次年EMBA学费,猛增12万。中欧首度在北京、深圳开设春季班。马云更与杭州师范大学合作,创办阿里巴巴商学院。直到今年,商学院的势头一直堪称亮丽。长江官网显示,2013年其EMBA班收费提高至68.8万。
一流的课程、深厚的人脉,要价果然不菲。质疑从未断绝。有专家认为,商学院传授的毕竟是专业知识,过多地招收明星未必合适。而价格,也是有泡沫的。可乐(化名)是在台湾念的MBA,10万台币起跳,兑换成人民币约22000元。“虽然是前几年的学费,但也不至于涨那么快。”当他到上海工作,听说大陆商学院的收费标准,不禁吃了一惊。
学员构成也不同。可乐说,台湾念MBA的企业家不太多,主要是汽车销售、医药代表、教师、秘书等中产人士。“多数是来更新知识、改变人生规划的。”班上学习气氛很浓,同学间也互相帮助,毕业后还会帮忙找工作,但并不以此为目的。而就可乐的接触和观感,大陆的MBA班、EMBA班更像是“企业家进修班”“高级白领交流会”,“学员的态度很明确,就是来混圈子、搞关系的。”
无论外界多么羡慕嫉妒恨,在上至企业家、高管、官员下至普通人都追捧MBA、EMBA的当下,商学院方兴未艾。而拥有非洲项目的中欧、准备进军欧美的长江,已将目光投往更远方。在争议中,中国式商学院正随中国模式迈向世界。
商学院与富豪榜
2012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100)
许荣茂排名10世茂集团董事长、恒生国际商学院MBA
马云排名11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长江商学院中国企业CEO课程班
郭广昌排名34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长江商学院
马兴田排名45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澳门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昝圣达排名63江苏综艺集团、江苏综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MBA在读
梁允超排名91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
2012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前100)
李娜综合排名5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赵本山综合排名6长江商学院主修课程:中国企业CEO课程班
杨澜综合排名72 中欧商学院CEO项目
2012年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
2007级李彦枢汪峰(LuxSeaBoutiques创始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
2008级杨明平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
2009级任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
福布斯统计的2012中国最贵EMBA项目
长江商学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EMBA学费均超过50万元。
5家“中国最贵EMBA项目”2012年平均学费达到56.6万元。其中,学费最高的长江商学院2012年春季入学EMBA的学费高达65.8万元,是10年前学费的2.63倍。而在长江商学院官网上,2013级EMBA班的学费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高达68.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