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引牵牛上短篱
2010-11-1 13:06:50 来源:中国人事报 我要评论()
那天上山,又看到在荆棘里攀扯的牵牛花,它们正一朵朵、一簇簇地开着,那粉红,那淡蓝,那浅紫,交错相映,如梦幻一样缠绕着藤叶,不禁勾起了我的一些记忆。
从小到大,一直喜欢那山野里的花儿,因为它们从来不择居而生,却开得鲜艳,久长,尤其一到秋天,等秋地里的庄稼都收完了,整个山野就凸显出了那些零零碎碎的小花,它们小小的身躯在秋风中兀自抖抖地开着,一点也不惧寒意,便成了我心赏的一道风景。而在这些花朵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野菊花,就是牵牛花了,
牵牛花在农村是一种极普通的花,每到夏秋之际,不管是山坡间小路,花园庭院,随处都可以看到,那枝枝蔓蔓缠绕着大树或架起竹竿上的喇叭花,开起来一大串一大串的,如朝天吹奏的喇叭,有淡兰色的、粉红的、浅紫的,也有深红的等等,它们一朵朵地挤兑在一起,也很是艳丽,虽然没有香味,但是让人看了心情会为之一振。
有一次我采了一束花想带回家,其他小伙伴忙说:“快扔了,别往家里拿,这花不吉利,谁摘了它就会打饭碗。”我将信将疑地把花扔掉了,从此不敢去碰触那些花儿了。其实,那只是一种说法,大人去地里收割庄稼时,见到那打碗花就把它们扯了扔在地上,也没有见打过一个碗,想来那大概只是一种忌讳罢了。不过这样也好,我们就可以常常见到那些深深浅浅的花朵了。因了它的形状像喇叭,开起来一律朝向天空,很有一种气势,尽管有打碗花的忌讳,我们还是喜欢采了它放在唇边吹,虽然吹不响,但也满足了好奇心。
长大后,看过一些书,才知道牵牛花与打碗花并不是一种花,它们是近亲,都是旋花科植物,花朵都像小喇叭,还都是爬蔓的,甚至连花开的颜色都差不多,就像是孪生姊妹,因此就让人误以为是一种花了。打碗花和牵牛花开花的时间有先有后,打碗花略早些,它从春天一直开到初夏,而牵牛花的花期则是从夏天到秋天,时间上有交叉;它们花的大小和形状也有差别,打碗花的花径稍稍比牵牛花长的大点,边缘有裂,看上去或许更像一只微型的小碗;它们叶片的形状不一样,打碗花的上部叶三角状戟形,侧裂片开展,通常两裂,中裂片卵状三角形或披针形,基部心形,两面无毛,而牵牛花的叶子则多是宽卵形或近圆形,常为三裂,先端裂片长圆形或卵圆形,侧裂片较短,三角形,被柔毛。而事实上,不管打碗花也好,还是牵牛花也好,它们不择条件、无拘无束地开着,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份姿彩,这本身就都是美丽的。
至于牵牛花为什么会开出喇叭花来,在河南有这样一段动人的传说。古时河南金牛山有一对挛生姐妹,她们在刨地时刨出一个白光闪闪的银喇叭。神仙告诉她们说:“金牛山里有一百头金牛,这个喇叭就是开金牛山的钥匙。打开山门以后,你们进去抱回一头金牛,可吃喝一辈子了。但有一条,不能用嘴吹,一吹,金牛就会变成活牛跑出来。姐妹俩想了半天,最后决定把金牛变成活牛,分给穷苦的乡亲们。于是,姐妹俩所这件事告诉了乡亲们,并找开了山门。进去一看,果然有一百多头金牛。二姐妹拿起喇叭就吹,随着喇叭的声响,金牛变成了活牛,顺着山洞向外冲,到最后一头牛的时候,却被卡在山洞口。姐妹俩怕金牛卡在山洞里,又跑了回去,用力把牛推了出来。她俩刚准备出门,可山门已经闭合,姐妹俩被太阳一照,变成了一朵喇叭花。人们为纪念这两姐妹,就把这朵喇叭花称为牵牛花。
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却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不过,牵牛花虽然普通,但还真是一种有用的花,不只是可供观赏,还可入药。牵牛花的种子是祖国传统中医药学领域里还久负盛名的中药名,为常用中药牵牛子,黑色为“黑丑”,米黄色为“白丑”。入药多用黑丑,泻水利尿,主治水肿腹胀、二便不通等症,是肠道的清道夫,但是这黑丑有一定的小毒,不可口服。另外,黑丑研成细粉加入鸡蛋清于睡前涂抹于雀斑,还有消除雀斑的功效。牵牛花不但可以入药,还可作食品,古人用这种花和作蜜饯,“红鲜可爱”,是很可口的小吃。宋代诗人梅圣俞诗云:“持置梅窗间,染缰奉盘馐,灿如珊瑚枝,恼翁牙齿柔”;文与可也有诗“只解冰盘染紫缰”,可见牵牛花的功用了。
牵牛花是一种很勤劳的花,凌晨四点左右就开出花来,因此,有人喊她“勤娘子”,意在她能鸡鸣即起,催促人们早早开始一天的劳动。牵牛花很坚韧,花期一直持续两个多月,叶子到深秋枝蔓已枯萎了,它还在顶部开放着,不被西风吹落,因此,尽管它没有牡丹富丽,也没有菊花高雅,兰花芳香,但它不择环境而生,不怕荆棘、努力攀登的精神,常常给予了人们很多启发,让人喜爱,甚至移于庭院栽植。
齐白石老人喜欢画牵牛花,梅兰芳大师也喜欢盆栽牵牛花。据说梅兰芳先生养牵牛花是因为牵牛花在大清早开花,他常与牵牛花比赛看谁最早,而梅兰芳先生总是抢先一步,这样他就可以在欢笑中锻炼身段了。看来,梅先生爱花之意还不全在花,更在于花中隐含的一种精神吧。而著名花鸟画家王天一先生更鲜明地赋予牵牛花一种情感和理想:“步履荆棘赶斗牛,迎来旭日照神州,生平不做蟾宫梦,愿吹军号到金秋。”因而,在他的画笔下,牵牛花无不千姿百态,无不楚楚动人。
看来,这些文人大师喜欢牵牛花,大都是因了牵牛花不择积极勤劳向上攀登的的精神感召了。叶圣陶喜欢牵牛花,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有时认着墙上斑剥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竟爬到了斑剥痕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功夫!“生之力”不可得见;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默契了“生之力”了。渐渐地,浑忘意想,复何言说,只呆对着这一墙绿叶。”
其实,早在古代文人心里,牵牛花就被染上了艺术的色彩。宋代的司马光的“独乐园有花庵,以牵牛瓜豆为之”,诗人秦少游“仙衣染得天边碧,乞如人间向晓看”,将花比作“仙衣”,杨万里将之比作少女:“素罗笠顶碧罗檐,脱却蓝衫着茜衫,望见竹篱心独喜,翩然飞上翠琼簪”,更叫人品味不尽。“绿蔓如藤不用栽,淡青花绕竹篱开”“天孙滴下相思泪,长成秋深结此花”,牵牛花不寄官贵人门下、繁华闹市之地,独自生在山谷野地,晨开午闭,边开边谢,不欺世,也不媚俗,不自卑,还有点儿热情奔放,其清静幽雅之趣,也许只有这些甘愿淡泊、忍得寂寞的文人才能够体味吧。
“秋来难得花成染,闲引牵牛上短篱。”其实花无贵贱,只要怡心即可,就像人无贵贱,只要活得有价值,总比那些徒有虚名者踏实、自在。既然人世间是非理论之事,天地间气候时间之变,都会像随风飘舞的落叶一样渺然不定,那么,虽然做不了牵牛花,但与牵牛为伴,又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