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书生
2011-1-25 10:57:43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现实里不爱交友,只是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就好。网络里,认为更没有必要与素昧平生的人攀谈了解,尤其是异性。所以博客关闭了评论,关闭了留言,关闭了好友邀请,对于大部分纸条一律不予回复。一朵怜幽,无论现实还是网络里,皆给人孤傲与冷冰的感觉。
然而,唐朝书生,诗人汪宗来,是我游历新浪博客以来一直用文字的方式,陪伴在左右的兄长。因同是故乡人,皆在江南,因字结识,虽未曾谋面,倒也徒增了很多亲切感。他一直用一种不靠近不远离的姿态给予我问候与关心。
那日,他发来纸条,欲寄一本刚出版的诗集给我,说那里面还有曾写下赠予我的诗歌。如是他人我定然会不加思索地拒绝,然而我却即刻发去了我的通联方式,如同接受一个老朋友赠送的礼物那般的坦然。
诗集到的时候是上午,版面是很素雅的《野花开满山岗》,这简短的六个字已然成诗,也极为符合他的诗风。虽然大部分诗歌都已在博客欣赏过,但这执在手中的感觉却真实且温馨了许多。花了几天里闲暇的时间一首首地读完,思绪万千。
他从十四岁开始发表诗歌,这些年虽然奔走在各地,换各种工作,但他一直没有放弃这一陪伴灵魂的朋友。不断地写,不断地感悟,直至无法与诗分离。
他擅长现代诗歌。他的诗歌从来不做作,这是给我的第一感觉,一朵花般自然且贴近自然地开放。我不会写诗,所以不敢妄自给现代诗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但是我知道诗是意识与潜意识的相融而产生的刹那涌现的灵感。但每个人所理解、对待诗歌的态度都不一样。若命题,一百个人写出的定是一百种风格。因为就个人而言,那里面有包涵自己对生活、生命的感悟,在某个刹那间会借助文字而产生的潜意识,浮浮沉沉,而酝酿出各异有声音、有颜色、有情感、有意象的诗来。
他的诗眼,常常涉及到一些平凡的细小。如一朵开放的花,一根碧绿的草,一只嗡嗡的蚊子,一张药品说明书,一次故乡之行……没有任何隐晦。他只是在意识里把它们看作是诗,潜意识里再把它们用文字的方式凝聚成诗。
有一个朋友说:首先做个诗意的人再谈做诗人,这话很有道理。而宗来兄常常在架驶的车里被某个细微的景致牵引,然后泊车,拿着他的尼康去记录下那些自然的美丽瞬间。然后为每一组照片配上温馨的诗。那些花儿草儿何其有幸,若是知道有人如此用心地为它们写诗,会不会高兴得笑出声音来?无疑,这是诗意的事情。
对他的诗,有几首印象极为深刻,即便不看,我还能记住大部分诗句。
杜牧的整首《清明》,被他分解为题,写成了一大组诗。这是极具创意的构思,单独有构思亦不行,他还得保留杜牧在伤感行旅中那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所以,他的前半辑大都带着淡淡的叹息和浓浓的乡情节,围绕着一去不复返的少年时光和在故乡的日子。而最后一首《村》,便表明因为生活在这纷杂的红尘,而向往那种返朴归真的生活。可是谁都知道这是难以实现的愿望,所以他在心中和爱人建了一座村,在诗里和爱人建了一座村。
他的菜园子系列之《南瓜》。我不知道这寻常的甚至有些难看的南瓜,在他的诗里为什么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于是我反反复复看这一首好多遍。真的能顺着他的诗句在脑海勾勒一个那样的场景。是的,母亲在里面,他在里面,命运在里面,世界也在里面,思乡的情绪也在里面,都在那片有月辉映照的南瓜地里。
《水莲》。恬淡而清幽的一首,是我喜欢的类型。他反复行走在水莲的身边,想让水莲记住曾有双温情的眼神注视过她的绽放,但是他说,水莲更多的会怀念那温柔的月光,或是浅唱的蟋蟀。他问,水莲静静绽放的不知是属于谁的容颜。我想说,水莲知道,有那么一个人,用比月光温柔的目光,用比蟋蟀浅唱动听的诗章都赠予她。所以,她绽放的,是属于他一个人的娇颜。
他在诗集后记里写到:文字用心自有情。我想,这七个字可以定义为他的诗观。是的,文字用心自有情,文字本身是有灵性的,你善待它,钟爱它,让它住在你心里。待到你需要它时,便会自然流泻组织成属于你自己的文字。如他所言:不拖泥带水,不刻意追求,即为自然写作法。是的,信手拈来的必定是自然本真的。
写作,是件孤独而快乐的事。那么,我希望宗来兄在这孤独而快乐的道路上,永远地奔跑……
我不会写诗,所以不写诗。偶尔写的那些短句子我称之为--断章。在此,再次把这些断章分行而写,只为离他与他的诗歌更近一点。
【唐朝书生】
千年前的唐朝
你是那青衫书生
坐在烟雨江南的乌蓬船里
用清风掺着雾霭编织着有自然香气的诗行
洒在照得见前世今生的碧波中
诗句散落
醉了一水的鱼
千年前的唐朝
你是那青衫书生
依着江南晓月下幽幽清辉
用清酒掺着月色编织着有月亮颜色的诗行
挂在能知晓苍生轮回的月梢头
诗句滴落
醉了一世的人
我,在千年之后
沿着江南的时光小径闲走
只见你
还是旧时的模样
轻展折扇
那酝酿了千年的诗句
散落红尘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