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漫的论文与聚焦的诗意
2011-6-21 14:49:19 来源:艾小柯的博客 我要评论()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长篇散文《一间自己的屋子》写于1929年,是她前一年在剑桥大学所作的“妇女与小说”讲演的总结。其中女作家必须要有“一年五百磅”的收入及“一间自己的屋子”的观点,已成为现代女性主义的起源化身。对伍尔芙的观点我除了赞叹,并没什么多余的感受可补充;值得写写的倒是她论证“一间屋子”的方式,散漫得实在令人意外,可离题万里绕来绕去,最后竟终是绕回女性精神独立的议题去了,还真有她的!
论述刚一开始,伍尔芙就决定把干巴巴的论点、论据、论证三原则抛一边儿去。她化身为一个叫玛丽的女人,于一个晴朗的十月上午坐在河岸想事情想得出了神。当然,玛丽所想的也许就是这个“一间屋子”的严肃问题,但伍尔芙偏偏不直接进入正题,而是啰里噜嗦地开始描述那条假想的河以及假想河岸上的假想灌木丛!由灌木丛扯到十月的河水,河面划船的大学生及河中倒影,然后话锋就那么微微一转,一个比喻轻飘飘地一甩,哈,河水倒影就与钓鱼和思考联系起来了。既然回到了思考这件事上,那么我们的主人公玛丽也就自然而然地要被脑海里的一些念头所烦扰,于是她便自然而然地冲到了牛津或剑桥大学庭院四方场地里的草皮上去了,这之后她当然要想到与学院及图书馆相关的那些文稿与学者身上。但不要以为玛丽想到文稿之后就会老老实实地回归议题,不,她可没那么循规蹈矩,她得发脾气、在教堂门口左顾右盼、顺便回想并挖苦一番所谓信仰与理性的金本位基石,然后还得吃一顿津津有味的午餐,详细描述浇了奶油的鳎鱼、带土豆片、调味汁和凉拌菜的烤山鹑和丰盛地让人啧啧称叹的甜点及各色佐餐酒,当然饭后还不忘顺带笑话一只短尾巴的马恩岛猫,还得唱歌,英国桂冠诗人丁尼生的诗歌!
瞧吧,这就是伍尔芙发散的思维方式。她能从一件貌似毫不相关的事情扯到另一件根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上去,毫不愧疚,理直气壮,那谈笑风生的样子简直就是现代网络论坛超级水枪的鼻祖嘛。但伍尔芙灌的毕竟不是没营养的纯净水,她的水是有向心力的,无论向多少个方向漫延、铺展,那些散落的思维碎片最终都要向一个终极的目的聚拢凝结,那些对午餐的鳎鱼和烤山鹑的细致描绘,那些对晚餐的肉汁汤、小牛肉、李子干和蛋奶糕的着墨没有一样是随随便便可有可无的,它们终于和一个家庭的经济情况,尤其是妇女的经济情况联系了起来。于是玛丽的思考变得愤怒了起来,“一个性别的安全和富足以及另一个性别的贫穷和无保障”终于铿锵有力而又不可逆转地成为了思考的方向。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玛丽进入了大英博物馆,在书架上各型各色的著作中孜孜不倦地寻求答案。
要发现伍尔芙是怎么最终得出“五百英镑加一间自己的屋子”的结论,那当然要跟着这个天才作家的思路一页页读下去。我惊叹于她那无拘无束散漫思维的能力,更臣服于那些零散段乱间始终聚焦的诗意,是的,诗意,诗意的跳跃、呐喊与诗意的提升。在一些相关与不太相关的意象中,伍尔芙就像个轻盈的舞者,从思维的琴弦跳跃到另一根琴弦,那些引用、描述、评论常常炫目得令人失语,然而华丽的舞步下踏出的却始终是铿锵有力的节奏,是沉稳严整的旋律。她的文章不能叫做论文,也不能称为散文,因为那只是形式上的俗称罢了。她归根结底是个诗人,无论她以何种文体写作,她都终将文字升华为永恒的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