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文明,中西何异?
2011-12-10 13:48:54 来源:牛牧 我要评论()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千百年来,家家户户一日数餐,日复一日,习以为常。谁知这吃饭之事进入商界,称为饮食服务行业,可以赢利赚钱,可以解决吃饭就业,这就不由不被人看好看重。而在文人和媒体这边,饮食业则雅称为文化,什么餐饮文化、餐饮文明之类就来了。如此称谓,不仅雅致好听,更是食客们身份和体面的象征。
既由吃饭而餐饮,由餐饮而文化、文明,不仅好吃好喝,必定好玩好乐。这吃喝玩乐之事,身价就非同寻常了。
历史上,无论古今中外何朝何代,每当食物匮乏、食不裹腹的时期,人们就要举行起义,起来反饥饿,反贪腐,以致于推翻朝廷。而在西方产品过剩的时候,笼断者为了其自身利益,则将粮食、肉类或已加工之食品,大批予以销毁。与此同时,在东方这边曾一度,则因粮食欠收,无食物充饥,致使数千万人丧生丢命。这样的惨剧,至今仍在中非洲或东北亚少数国家或地区继续上演。如此西东荒蛮乱象,生灵涂炭,那就只有肚皮饱与不饱,活命与否的俗气,而决无餐饮美食称谓,更无文化、文明可言了。
不过,即便在那时,文化或文明总是有的。这就是在太太、小姐和大人先生的那一边,在有特供证的高官、特权阶层的那一边。管他南北与东西,在特权者们的理念中,决不会因为把食物抛在大海里,也决不会因为别人被饿死,他们就食无文化,饮不文明。相反,这餐饮文化和文明,照常大发展大繁荣。
说的那都是从前和遥远。回过头来看今天,这餐饮文化或文明,还真的今非昔比,似已进入后文明时代,而且东、西方各有差异。
且不说日本、台湾,就拿咱们泱泱东方大国来说,如今已经不是缺吃少喝的年代,也不是简单的餐饮时期,而是已步入高度的餐饮文明了。
回眸当年连吃饭也高度集体化的东方美食之邦,城乡民众吃饭进公共食堂,公务人员吃饭去单位伙食团,出差人员吃饭,去招待所、国营饭店。除国营、集体,大小城市几乎没有私营饭店。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饮食服务业萌动率先,且如雨后春笋般地生长起来。
国营、集体食堂、饭店,很快地为私营所取代。大中小城市,酒店饭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街道中小饭馆酒店不计其数,几乎五十步一酒店,一百步一饭馆;与此同时,农家乐也发展起来。西方能找到吗?即使在美国,上个饭馆吃一顿,至少也得开车十几迈,才能寻到目的地。
在这边,无论是大型酒店饭庄,还是中小饮食店,乃至农家乐,食客都络绎不绝。不少人从春节吃到除夕,然后再从除夕吃到春节,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几乎天天酒店有请,每日饭店去吃。即便普通人,小吃小喝也并不稀罕。西方人,哪怕州长、议员,怕也难得享有如此口福。
现在,盛大吃喝场所,当然不是公共食堂、家庭盛宴所能比拟,而是呈现出高度的商业化趋势,高度的后现代文明走向。根据食客层次的不同,而自然地归并于大小不同酒店,相应就有规格和价位的不同,少至几千元一席,多则一席上万元乃至几万、几十万元不等。去年春节年夜饭,北上广等城市大体都在万元、几万元一席,江苏省有个市一桌年夜饭30万元。海南三亚吃一桌或住一宿也得几万元。即便如此,还得提前订购,否则有大年不能过。今年北京的年夜饭据说已经订满。这是过大年,其实不过年,只要杀酒店,就照样高额付款。口头禅:如今天天过大年。
如是天价吃喝,足令西方发达国家望而兴叹,连消费大国的美国人也为之咋舌。在他们那里也有高档酒店,要么不会光顾,要么天价难逢。一般中国人年收入人民币不过数万元,那些个大消费者,何以能敢如此大把花钱?答案没有。只要看看消费者是谁,谁为他们埋单,个中奥妙就可意会,不必言传。有个名词叫做公款吃喝,倒也能将答案挨上点边。有人统计,公款喝酒水一年就能喝干一个洞庭湖;公款吃饭食三年可轻松吃平一座泰山。
说了若干中西餐饮文明差异,有一点中西方似乎异中有同。这就是餐饮业中娱乐文明,却无独有偶。这在法国、意大利、美国,像高官卡恩、贝卢斯多尼常住的大酒店,这边不但能找到,他们不曾住过的类似小酒店,这边也不少。服务灵活,收费合理,而且保证不会出卡恩在美国出的那类丑闻。因为那是上下配套一条龙服务,天衣无缝,绝对保险。这也算是同中有异。
中国餐饮文明不仅登历史新高。也创世界吉尼斯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