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们如此宽容
2011-9-6 13:10:48 来源:红网 我要评论()
著名打假人士方舟子昨天在微博发布消息称,我国“千人计划”入选者王志国因两篇论文造假,被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心脏病研究所关闭实验室。记者昨晚从该研究所网站获悉,王志国确因学术不端被免去科研权利,其实验室也被关闭。
王志国在国外因学术造假被免去科研权利,却在中国的大学找到了栖身之地,通过“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顺利通关,来一个“生命第二春”,实在是有趣。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解答,是谁把这位问题学者引进的?是如何确定需要引进的人才的?引进者为何没有对他经过严格审查?我们对于学术的审查究竟规范不规范?
学术造假,是一件极为恶劣的事件,因而处罚也应相对重一点。然而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中国近年来被媒体曝光的学术造假、论文抄袭事件比比皆是,但国内对此的关注常常虎头蛇尾,往往只有初始的抨击,之后则是不了了之,相关机构的处罚似乎很少见于报端。特别是在信息海量的网络时代,这类新闻转瞬即逝,更不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
看看加拿大对王治国的处罚措施:研究所主任Tardif表示,研究所决定,立即免去王志国的科研权利及其研究者身份,关闭其实验室,并要求其同时撤销另外3篇已发表的论文。同时,调查结果公布后,相关机构已冻结经费,并永久取消其资助资格。在方舟子看来这是非常严厉的惩罚了,因为作为一个科研人员,没了实验室,事实上“与开除也差不多了”。但回过头去看王志国的造假之举:其所用的图片是被篡改的。
篡改数据图片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吗?是的,如果是一个严谨的学术机构和严格的学术人,这种问题肯定不会出现。但在国外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国内却呈现常规化的态势。比如,一些学者为了让自己的研究能够符合标准,不惜擅改实验数据、研究结果。如此做是因为在学术同利益相挂钩的语境下,学者要想获得利益只有造出相关机构想要的结果。这就是看重结果,而忽视过程的原因所致。忽视过程意味着只要能够达到目标,任何手段都是可以采用的,包括篡改图片数据,甚至于直接造假,抄袭、篡改真实结果。
经常有研究者抱怨称,一些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出现成果的研究项目,在行政权力的强压下很快拿出成果,以一种违背科学精神的研究方式进行学术工作。于是,各种为私利的“假学术”应运而生,论文抄袭成为成为一种常态。须知,在科研领域要的不是“大干快上”,而是每一个数据的严谨。但糟糕的是,许多已经被媒体曝光的论文造假并没有成为阻止学术造假行为的隔离带,造假依旧。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让造假者尝到切肤之痛,也没有让那些为造假提供便利的人付出代价。
如今,造假者成了我们的座上宾,成了高层次人才,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