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新闻发言人是当下社会的“出气筒”
2012-3-1 10:34:02 来源:南方都市报 我要评论()
国务院国资委日前向社会公布了2012年中央企业新闻发言人信息,各家央企的新闻发言人,除姓名、办公电话外,工作手机、传真及邮箱等多种联系方式一应俱全。一位未透露姓名的国资委负责人对外发表谈话说,新闻发言人是一项高危行业,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个人素质的差距,有时可能会被断章取义,也希望媒体及社会各界给予包容和理解。这番说辞受到了公众舆论的质疑,有网友发问,如果央企发言人是一个高危行业,那么中国还有安全的行业吗?
其实,如果我们没有忘记在去年7月发生的动车事故中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的遭遇,那么就应该承认这位负责人说的这番话也有其合乎事实之处。王勇平在发言中一语不慎,不仅使其身受舆论的严厉拷问,而且最终被免去了发言人职务,虽然他被免职后不像普通民众那样会有失业之忧,但这番遭遇对他来说总是不愉快的,王勇平一定会慨叹自己从事的是高危行业。显然,这种高危,虽然不像煤矿工人那样提心吊胆,但他们不像其他官员那样可以躲在后面,而是必须直面于媒体的采访话筒,说话行事确实需要步步小心。
央企新闻发言人本是公众了解央企信息的一个渠道,由于央企不同于一般企业,从理论上说,其所有权属于全体国民,因此公众有权要求央企向自己公开有关信息,相当多的央企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更有按照我国对资本市场的管理要求,全面、及时、准确地公开有关信息的法律责任。但是,对于央企新闻发言人来说,这些问题只是技术层面的“低层次问题”,他们需要面对的是央企所存在的体制性问题,即目前日趋加强的央企在市场上的垄断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我国市场生态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最近几年,央企积极地在我国多个行业“攻城略地”,但与之对应的是,民营经济则出现了严重的萎缩,整个经济结构出现了失衡。央企的扩张并没有增加民众的幸福感,一方面,在央企掌握的产品定价权之下,民众承受着物价不断上涨的压力,另一方面,央企扩张以后,并没有在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给民众更多机会,央企的高增长成了央企内部的自我福利,出现在央企的“天价茅台”、“天价吊灯”等新闻不断刺激着民众脆弱的神经。而所有这些,并不完全是央企以合理的市场竞争手段取得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中央政府所给予的垄断机会得到的,本当全民公享的政府资源为央企一家所专享。对于这种情况,民众一直很有意见,但由于信息传递渠道的缺失,民众的意见无法有效地反馈到决策部门,或者央企即使听到了这种声音,也因为体制的保护而可以以一种颟顸的态度对待。央企新闻发言人的出现,无疑为民众提供了一个当下社会的“出气筒”,诸位发言人应该有这个心理准备。
央企新闻发言人背负的是一种深刻的体制性矛盾,而发言人是没有条件来化解这样深刻的矛盾的,但面对公众的诘问,如果他们只能运用充满“外交辞令”色彩的语言来应付,那只能招致公众更多的不满。民众对央企有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的发展不是用来自肥,而是能够造福于全体国民,但偏偏是在这个最重要的方面,我们还看不到有一丝一毫推进的希望。政府将行政资源向央企倾斜,听任它们对一些行业形成垄断,只是方便了政府对经济运行的控制,却不利于各个经济成分的自由发展,也使市场处于高度的扭曲之中。显而易见,要求央企新闻发言人来推动央企身处体制的改革,是不切实际的,对他们个人来说也不公平。从这一点上说,央企新闻发言人成为一个高危行业,正是曲折地反映了央企所承载的体制性矛盾。唯有深化改革,不断减少政府资源对央企的过度倾斜,使各种经济成分都能公平地享受到政府的服务,央企新闻发言人这个职业才能回归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