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大众教育的缔造者孔老夫子乘着十六匹马拉的超级大车,衣着光鲜地登上杏坛,对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徒字正腔圆地教诲“四十岁前挣不到四千万,别对人说是我的学生”,弟子中大约颇有一些(比如那个“一箪食一瓢饮”的“复圣”颜回)是要被开除学籍的,孔子这个圣人千古之下能否当得成,怕也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可如今,也许是时代变了,一个大学教师公然说出同样的话,居然颇吃得开。更有甚者,他还不算最狂的。
日前,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尹晓冰在与同行交流时,非但炫耀“宝马”、“7个8的手机号”,声称会对学生喊“把你的破手机扔掉”,甚而公然主张“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毁灭”,而他称自己“用于教学的精力约占1/3”。对此,仍有不少同行、媒体称其为“不一般”、“有思想”。
公平地说,寻章摘句地挑某个人的毛病,是容易出偏差的,这位“另类教师”对其学生炫耀宝马、让他们扔掉自己手机的“狂话”,是针对学生以“堵车”为由迟到、在课堂上接听电话等不当行为而做出,要说有问题,也的确不是其单方面的问题。
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位“有思想”、“不一般”的副教授似乎把驷马高车、金钱干股当成成功的标志,而把教书育人当成了“打基础”的垫脚石、敲门砖。他用以压服不服帖的学生的,不是学识或道德,而是“我比你更有钱”。而之所以能“更有钱”,照他的话说,就是只花了1/3时间在教学上。倘那位被教训的学生懂得些逻辑学,听完这句话,怕是立马将那“破手机”砸到这位教师的脸上:既然有钱才是大爷,既然当大爷的诀窍是只花1/3精力在课堂,那么我缺课、走神又有什么不对?!
问题恰在于,“另类教师”的逻辑为许多人所接受、默认。虽然大多数人不敢像这位老师般大胆,把这逻辑公然说这么清楚,但究竟有多少大学老师如尹晓冰一般,只把1/3精力用于教学,却兼着好几个公司的差事;有多少被自己的本科生、研究生尊为“老板”,其本人做派也更似老板而非老师的大学“教书先生”,在不声不响地践行“全心投入教学是毁灭”的公式?
儒家虽有许多流派,但大抵推崇王道,反对霸道,自称“学霸”的尹晓冰怕是对此不以为然。然而孔子曾在陈绝粮,孟子游说齐、梁不售,在中国历史上,“王道”被“霸道”压得抬不起头的时代也并非没有,说到底,“霸道”有时更好使,更吃香。同理,“学霸”之所以入时,是因为他们的确更威风,更吃得开。要不尹晓冰等人狂个什么劲呢?
其实说到底,这些“另类教师”的发达,还真没多少技术含量:占着体制内的车位,抢着体制外的车道,钻着体制间的空子,仅此而已。他们之所以能这样吃得开,关键不在于他们有多大本事,而在于现行教育体制和学校管理,让这种只把1/3精力用于教学的教师可以在教师位子上“严防死守”,不至于被甩出圈外,让这种只花1/3或更少精力便可稳稳“保底”的“另类教师”可以后顾无忧、旱涝保收地和那些“绝对体制外”的人士抢市场、抢风头、抢利润;更在于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非但得不到有关方面的约束、制裁,更因“成功就是有钱”公式的深入人心,而变得约定俗成。
一个“教书先生”是否称职、出色、成功,衡量标准本应是学校内、课堂上的,是其对教学的投入,以及投入的回报和成果,而不是资产几多,手机和车是不是名牌。当年有枪有钱却目不识丁的“狗肉军阀”张宗昌尚且知道进小学堂要拜先生,照“另类教师”的逻辑,岂不是该那穷书匠拜张大帅?
人都会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另类教师”怎样想、怎样做,原本是个人的选择,他认为“全心投入教学是毁灭”也是一家之言。问题在于,这种只投入1/3精力于主行、本业,把全心投入教学当做毁灭,屁股坐在课堂,脑袋却早飞入商场的老师,却被相关学校容忍、信用,乃至纵容、欣赏、鼓励。可以说,正是这种本末倒置,才让“另类教师”的“财富公式”得以成立,而无后院起火,自家翻车之虞。也正是这种本末倒置,才让这种靠对学校、学生、教学不负责任发达的“另类教师”,成为同行乃至学生们的榜样,而非耻辱和笑话。
说到底,“学霸”的狂是学校和有关方面给惯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