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种传染:SARS的教训
2013-4-23 10:41:11 来源:南方周末 我要评论()
或为巧合,SARS(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肆虐十周年前夕,2012年10月,两本有关传染病并谈及SARS的书在美国同时出版。一本叫做《跨种传染:动物感染和下一次人际大传播》(Spillover:Animal Infections and the Next Human Pandemic);另一本标题为《传染病:贸易如何扩散疾病》(Contagion:How Commerce Has Spread Disease)。单看封面,这似乎是两本“恐慌派”著作。不过,标题或许是出版社撰了为吸引眼球多卖书的。两位作者的论述,其实相当客观也相当全面。
《传染病》的作者为牛津大学医学史教授马克·哈里森。他在书中讨论了贸易如何将疾病从地球的一处传到另一处,比如由哥伦布开启的旧大陆和新大陆之间的贸易,将旧大陆的麻疹、天花和伤寒等带到新大陆,导致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同时,新大陆的梅毒也反向传到旧大陆,后来又由欧洲商人带到中国和日本。但哈里森也讨论了事情的另一面:在没有防疫针和抗菌素的时代,各国对抗传染的唯一有效手段——隔离,如何被政府用作阻挡外国商品进口的壁垒。英文单词“隔离”quarantine,原意为意大利语“四十”,就来自意大利城市拉古萨(现在的克罗地亚港口杜布罗夫涅克)在1397年通过的一条法规。该法规授权当局可将外来船只最多隔离四十天,其间人货不准上岸,以防鼠疫进口。当然,如果船上装的是食物,四十天之后就只能扔海里了。哈里森甚至认为,SARS期间的隔离措施过于严厉,东南亚旅游业遭受了过度损失。
英美大学现在要讲“政治正确”,哈里森教授对宗教的影响浅浅略过。其实,欧洲人的隔离依据来自《圣经》。《旧约·利未纪》中,上帝谕示以色列人:如果皮肤长了可疑红瘢,祭司可以关他七天,以防麻风病传染。在天主教,《利未纪》中这部分被称作“净生法”(Law Regarding Legal Purity)。
另外,哈里森是医学史教授,他没有提到隔离可能带来的其他损失。英国诗人约翰·济慈染上了肺病,医生要他避开英国的冬天,去暖和的意大利养病。但在意大利港口那不勒斯,因误传英国有霍乱,济慈搭乘的船被隔离了十天。济慈上岸后写信给友人,说这十天隔离是他最受病痛折磨的日子。不久,济慈在罗马去世,年仅25岁,正当其诗才喷薄的高峰。这是英语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的无可弥补之损失。
另一本书《跨种传染》,作者戴维·夸蒙是位关注疾病传播的美国作家。这本书他写了12年,资料很丰富。夸蒙本是耶鲁大学英语系高材生,但他写了小说却找不到出版商。然后有一天,他突然醒悟了:自己是非女性之男人;又是非少数族裔之白人;而且出身非穷人之中产阶级,童年没有阴影;而且性趋向也是很平常的异性恋,(政治正确的)英语文学里,实在不需要他的故事。夸蒙赶紧悬崖勒马,改写纪实作品。果然,写灭绝水鸟的科普著作《渡渡鸟之歌》(The Song of the Dodo,1996)一路畅销。《纽约时报》书评称赞他不但属于最好的科普作家,而且属于最好的作家。夸蒙自己则说,他的写作得益于学习福克纳那种将多股话题绞合一起的能力。不过,纪实作品写多了,难免将读者“报纸化”,有时解释过繁。当代纯文学小说通常很紧凑,两百页要抵雨果或狄更斯的五百页。其读者都是读了一就知道二的,最烦作者废话多。否则,怎么能读有时很隐晦的福克纳?
据夸蒙估计,残害人类的传染病,约有百分之六十来自动物。艾滋病大概是其中最著名的,从黑猩猩传到人类;近年出现的,则有蹂躏非洲的埃博拉病毒,从非洲传到美洲的由蚊子传播的西尼罗河病毒等;另外,所有的流行性感冒病毒都是从动物传到人类。我们人类在地球上到处开花,将野生动物逼得无路可走,只能与人类密切接触。它们携带的原来与人类无涉的细菌和病毒,也只得寻找新寄主。今后,势必会有新的细菌和病毒跨种传播,给从未接触过它们的人类带来新的疾病,甚至新的不治之症。
但这本书也不是“恐慌派”呜呜拉警报。下一次的新传染病,最可能是某种来自动物的病毒。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出现1918年西班牙流感那样全球死亡两千万人的大瘟疫,近乎不可能。病毒传染有它的内在制约。杀性太重的病毒传不多。人感染了几天就死了,病毒自己消灭了自己的寄主。能广泛传染的病毒,必须在人出现症状之前,已经潜伏很久,这样才能传染大量的接触者。但是,能在体内长期潜伏而不被人感到的,通常杀性不会很重。SARS是潜伏期短而杀性重的病毒。只要不再隐瞒疫情,各国都采取了隔离措施,SARS很快就控制住了,不再能大肆传染。
应对SARS,人类或许还得益于一点运气。SARS的全球传播途径,始于一位刘姓医生从广州去香港吃侄女的喜酒。他在旅馆发病呕吐。估计是旅馆清洁工用吸尘器打扫时,将病毒传到其他房间。同一旅馆的住客,将SARS带至新加坡和加拿大。被感染者去治病时,又将SARS传给当地的医生护士。香港、新加坡和加拿大,一旦开始隔离,虽然措施似乎宽松,但民众诚实守法,隔离很有效。而在原发地中国大陆,虽然有人因害怕被隔离而谎报行踪,但措施相对严厉,隔离也很有效。夸蒙猜想,如果SARS源起非洲或印度,感染人数会大大超过2003年的八千;死亡人数将远远不止2003年的774。
虽然规模如西班牙流感的大瘟疫不太可能再发生,如果随机地东冒一个,西冒一个,个案间似乎无联系,无理可讲,也会引起广泛紧张。毕竟,就算几率很低,如果不幸撞上,个人损失可以是百分之百。所以仍然要小心对待。这里,夸蒙多年来对SARS所做的亲身调查,值得我们参考。
在夸蒙看来,SARS其实也是贸易引起的。不过夸蒙的论述不在哈里森的《传染病》一书内,或许可作教授的下一个研究课题。广东是改革开放先发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迷上了吃野味。穷人或许觉得他们发财了,应该很知足了。但富人间仍然要攀比。这在社会学上称作peckingorder——鸡群里公鸡们用尖嘴斗出来的尊卑秩序,这一现象在群居动物里广泛存在。吃稀罕野味就成了广东富人间比比谁的财更大、谁的气更粗的和平竞争。而且富人间的流行会为其他阶层仿效,广东一时间野味餐馆非常兴旺。“野味”两字的拼音,连夸蒙都学会了。
曾在SARS流行期间去广东调查的香港大学研究人员告诉夸蒙,当时广东有很多野味市场。市场里各种笼子,装着家禽、野狗、果子狸等等,叠放在一起。上层笼子里,动物的体液和排泄物,淅淅沥沥流下来,洒到下层动物身上。于是,被某种蝙蝠咬了之后带SARS病毒的果子狸,就能很容易地将病毒传给其他动物,并直接或间接地传给从事野味生意的人。
SARS之后,广东野味市场被整顿。但是,上段所述状况,仍然可能存于其他省份。
即使不吃野味,家禽、家畜也能导致跨种传染。这次在华东出现的H7N9病毒,比卫生部通报早了几天,美国专家劳丽·加勒特就根据中国国内媒体的公开报道,猜测病毒是由候鸟带进来的,再沿路传染给家禽。加勒特在1994年就写了《瘟疫将至:失衡世界的新生疾病》(The Coming Plague:Newly Emerging Diseasesina World Out of Balance)一书。这位普利策奖作者,是最早关注跨种传染的人之一。
我们人类需要吃肉,偶尔也会尝尝野味。但是,对生命要有敬畏之心。那位号召“君子远庖厨”的孟夫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我们和它们的基因,有太多太多的相通之处。你把它们关在小笼子里,肢体不得舒展,情绪始终恐慌,皮毛沾满污秽,这就极大地削弱了它们的免疫系统。于是病毒大量繁殖,稍有变异,就可能跳到你身上,将你当作新寄主。
卫生、人道、干净地处置家禽、家畜和野生动物,这是SARS和其他跨种传染事件教给我们的第一个教训。如果人类虐杀它们,即使无力反抗,它们仍然要报复的。
SARS给我们的第二个教训是信息要透明,要积极与国际合作。据夸蒙说,SARS病毒最先由中国内地的某医院分离出来。但是,国内当时将SARS统一报道为衣原体引起的“非典型性肺炎”(这一名称在医学上是错误的,国际上不用),他们不敢公布成果。结果是香港研究人员第一个将发现SARS病毒的消息通报全球,并为美国研究机构所肯定。如果当时国内与世界卫生组织已有密切合作,治疗起来就更能对症下药。
与国际合作,不但有信息的交换,或许还有物质的资助。越南是被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肯定的SARS“考试”模范生。他们与外界配合,得到法国等欧洲国家的人力和器材援助,很快控制了传染。反面教训是台湾。台湾当时被排斥在世界卫生组织之外,要到2009年5月,才以观察者身份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的会议。台湾信息不足,过早撤销隔离,导致SARS二次重来。他们也不像越南那样,有法国赠送大量特殊口罩,连医务人员都一时拿不到有效的防护品。
从现在仍在传播中的这次H7N9病毒感染来看,对于第二条教训,国内有关机构比十年前有了很大改进。但是,对第一条教训,如何提高国内家禽、家畜饲养、运输和宰杀等各环节的卫生状况,仍然有很多很多事要做。而这一条,是从源头上控制跨种传染的关键。
夸蒙说,《跨种传染》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让读者更担忧,而是让读者更聪明。我们人类是不可能消灭病毒的。病毒的历史远比人类长久,我们人类从诞生第一天起,就与病毒相处。据估计,入侵过人体的病毒,在人类基因组里留下了十万DNA碎片,约占人类遗传物质的8%。既然还是要和病毒长期相处下去,而且病毒现在可以一瞬间登上飞机远传半个地球之外,了解一下《跨种传染》和贸易在传播《传染病》中的作用,真的很有好处。
《传染病》的作者为牛津大学医学史教授马克·哈里森。他在书中讨论了贸易如何将疾病从地球的一处传到另一处,比如由哥伦布开启的旧大陆和新大陆之间的贸易,将旧大陆的麻疹、天花和伤寒等带到新大陆,导致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同时,新大陆的梅毒也反向传到旧大陆,后来又由欧洲商人带到中国和日本。但哈里森也讨论了事情的另一面:在没有防疫针和抗菌素的时代,各国对抗传染的唯一有效手段——隔离,如何被政府用作阻挡外国商品进口的壁垒。英文单词“隔离”quarantine,原意为意大利语“四十”,就来自意大利城市拉古萨(现在的克罗地亚港口杜布罗夫涅克)在1397年通过的一条法规。该法规授权当局可将外来船只最多隔离四十天,其间人货不准上岸,以防鼠疫进口。当然,如果船上装的是食物,四十天之后就只能扔海里了。哈里森甚至认为,SARS期间的隔离措施过于严厉,东南亚旅游业遭受了过度损失。
英美大学现在要讲“政治正确”,哈里森教授对宗教的影响浅浅略过。其实,欧洲人的隔离依据来自《圣经》。《旧约·利未纪》中,上帝谕示以色列人:如果皮肤长了可疑红瘢,祭司可以关他七天,以防麻风病传染。在天主教,《利未纪》中这部分被称作“净生法”(Law Regarding Legal Purity)。
另外,哈里森是医学史教授,他没有提到隔离可能带来的其他损失。英国诗人约翰·济慈染上了肺病,医生要他避开英国的冬天,去暖和的意大利养病。但在意大利港口那不勒斯,因误传英国有霍乱,济慈搭乘的船被隔离了十天。济慈上岸后写信给友人,说这十天隔离是他最受病痛折磨的日子。不久,济慈在罗马去世,年仅25岁,正当其诗才喷薄的高峰。这是英语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的无可弥补之损失。
另一本书《跨种传染》,作者戴维·夸蒙是位关注疾病传播的美国作家。这本书他写了12年,资料很丰富。夸蒙本是耶鲁大学英语系高材生,但他写了小说却找不到出版商。然后有一天,他突然醒悟了:自己是非女性之男人;又是非少数族裔之白人;而且出身非穷人之中产阶级,童年没有阴影;而且性趋向也是很平常的异性恋,(政治正确的)英语文学里,实在不需要他的故事。夸蒙赶紧悬崖勒马,改写纪实作品。果然,写灭绝水鸟的科普著作《渡渡鸟之歌》(The Song of the Dodo,1996)一路畅销。《纽约时报》书评称赞他不但属于最好的科普作家,而且属于最好的作家。夸蒙自己则说,他的写作得益于学习福克纳那种将多股话题绞合一起的能力。不过,纪实作品写多了,难免将读者“报纸化”,有时解释过繁。当代纯文学小说通常很紧凑,两百页要抵雨果或狄更斯的五百页。其读者都是读了一就知道二的,最烦作者废话多。否则,怎么能读有时很隐晦的福克纳?
据夸蒙估计,残害人类的传染病,约有百分之六十来自动物。艾滋病大概是其中最著名的,从黑猩猩传到人类;近年出现的,则有蹂躏非洲的埃博拉病毒,从非洲传到美洲的由蚊子传播的西尼罗河病毒等;另外,所有的流行性感冒病毒都是从动物传到人类。我们人类在地球上到处开花,将野生动物逼得无路可走,只能与人类密切接触。它们携带的原来与人类无涉的细菌和病毒,也只得寻找新寄主。今后,势必会有新的细菌和病毒跨种传播,给从未接触过它们的人类带来新的疾病,甚至新的不治之症。
但这本书也不是“恐慌派”呜呜拉警报。下一次的新传染病,最可能是某种来自动物的病毒。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出现1918年西班牙流感那样全球死亡两千万人的大瘟疫,近乎不可能。病毒传染有它的内在制约。杀性太重的病毒传不多。人感染了几天就死了,病毒自己消灭了自己的寄主。能广泛传染的病毒,必须在人出现症状之前,已经潜伏很久,这样才能传染大量的接触者。但是,能在体内长期潜伏而不被人感到的,通常杀性不会很重。SARS是潜伏期短而杀性重的病毒。只要不再隐瞒疫情,各国都采取了隔离措施,SARS很快就控制住了,不再能大肆传染。
应对SARS,人类或许还得益于一点运气。SARS的全球传播途径,始于一位刘姓医生从广州去香港吃侄女的喜酒。他在旅馆发病呕吐。估计是旅馆清洁工用吸尘器打扫时,将病毒传到其他房间。同一旅馆的住客,将SARS带至新加坡和加拿大。被感染者去治病时,又将SARS传给当地的医生护士。香港、新加坡和加拿大,一旦开始隔离,虽然措施似乎宽松,但民众诚实守法,隔离很有效。而在原发地中国大陆,虽然有人因害怕被隔离而谎报行踪,但措施相对严厉,隔离也很有效。夸蒙猜想,如果SARS源起非洲或印度,感染人数会大大超过2003年的八千;死亡人数将远远不止2003年的774。
虽然规模如西班牙流感的大瘟疫不太可能再发生,如果随机地东冒一个,西冒一个,个案间似乎无联系,无理可讲,也会引起广泛紧张。毕竟,就算几率很低,如果不幸撞上,个人损失可以是百分之百。所以仍然要小心对待。这里,夸蒙多年来对SARS所做的亲身调查,值得我们参考。
在夸蒙看来,SARS其实也是贸易引起的。不过夸蒙的论述不在哈里森的《传染病》一书内,或许可作教授的下一个研究课题。广东是改革开放先发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迷上了吃野味。穷人或许觉得他们发财了,应该很知足了。但富人间仍然要攀比。这在社会学上称作peckingorder——鸡群里公鸡们用尖嘴斗出来的尊卑秩序,这一现象在群居动物里广泛存在。吃稀罕野味就成了广东富人间比比谁的财更大、谁的气更粗的和平竞争。而且富人间的流行会为其他阶层仿效,广东一时间野味餐馆非常兴旺。“野味”两字的拼音,连夸蒙都学会了。
曾在SARS流行期间去广东调查的香港大学研究人员告诉夸蒙,当时广东有很多野味市场。市场里各种笼子,装着家禽、野狗、果子狸等等,叠放在一起。上层笼子里,动物的体液和排泄物,淅淅沥沥流下来,洒到下层动物身上。于是,被某种蝙蝠咬了之后带SARS病毒的果子狸,就能很容易地将病毒传给其他动物,并直接或间接地传给从事野味生意的人。
SARS之后,广东野味市场被整顿。但是,上段所述状况,仍然可能存于其他省份。
即使不吃野味,家禽、家畜也能导致跨种传染。这次在华东出现的H7N9病毒,比卫生部通报早了几天,美国专家劳丽·加勒特就根据中国国内媒体的公开报道,猜测病毒是由候鸟带进来的,再沿路传染给家禽。加勒特在1994年就写了《瘟疫将至:失衡世界的新生疾病》(The Coming Plague:Newly Emerging Diseasesina World Out of Balance)一书。这位普利策奖作者,是最早关注跨种传染的人之一。
我们人类需要吃肉,偶尔也会尝尝野味。但是,对生命要有敬畏之心。那位号召“君子远庖厨”的孟夫子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我们和它们的基因,有太多太多的相通之处。你把它们关在小笼子里,肢体不得舒展,情绪始终恐慌,皮毛沾满污秽,这就极大地削弱了它们的免疫系统。于是病毒大量繁殖,稍有变异,就可能跳到你身上,将你当作新寄主。
卫生、人道、干净地处置家禽、家畜和野生动物,这是SARS和其他跨种传染事件教给我们的第一个教训。如果人类虐杀它们,即使无力反抗,它们仍然要报复的。
SARS给我们的第二个教训是信息要透明,要积极与国际合作。据夸蒙说,SARS病毒最先由中国内地的某医院分离出来。但是,国内当时将SARS统一报道为衣原体引起的“非典型性肺炎”(这一名称在医学上是错误的,国际上不用),他们不敢公布成果。结果是香港研究人员第一个将发现SARS病毒的消息通报全球,并为美国研究机构所肯定。如果当时国内与世界卫生组织已有密切合作,治疗起来就更能对症下药。
与国际合作,不但有信息的交换,或许还有物质的资助。越南是被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肯定的SARS“考试”模范生。他们与外界配合,得到法国等欧洲国家的人力和器材援助,很快控制了传染。反面教训是台湾。台湾当时被排斥在世界卫生组织之外,要到2009年5月,才以观察者身份参加世界卫生组织的会议。台湾信息不足,过早撤销隔离,导致SARS二次重来。他们也不像越南那样,有法国赠送大量特殊口罩,连医务人员都一时拿不到有效的防护品。
从现在仍在传播中的这次H7N9病毒感染来看,对于第二条教训,国内有关机构比十年前有了很大改进。但是,对第一条教训,如何提高国内家禽、家畜饲养、运输和宰杀等各环节的卫生状况,仍然有很多很多事要做。而这一条,是从源头上控制跨种传染的关键。
夸蒙说,《跨种传染》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让读者更担忧,而是让读者更聪明。我们人类是不可能消灭病毒的。病毒的历史远比人类长久,我们人类从诞生第一天起,就与病毒相处。据估计,入侵过人体的病毒,在人类基因组里留下了十万DNA碎片,约占人类遗传物质的8%。既然还是要和病毒长期相处下去,而且病毒现在可以一瞬间登上飞机远传半个地球之外,了解一下《跨种传染》和贸易在传播《传染病》中的作用,真的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