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营企业进军非洲
2013-2-22 11:24:09 来源:frontier market network 我要评论()
中国与非洲各国间的大基建项目和能源协定总是成为头条新闻。尽管私人在非投资的增长已成事实,却很少有相关报道见诸报端,在非洲一些有着高速发展的制造业的地区此现象尤其显著。
直到15年前,中国人在非洲的投资还几乎都是政府援助相关的类型。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截止到1996年,中国在非洲仅仅投资了5600万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2005年这一数字达到15亿,2011年时,已经翻了十倍达到了近150亿。
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末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有1586个中国人投资的项目正在进行当中——其中55%登记为私人项目。但同时政府也承认这些数字低估了私人项目的数量,真实数字可能是它的两到三倍。
来自斯坦陵布什大学(Stellenbosch University)中国研究中心的分析师曳游·金姆(Yejoo Kim)说:“很难得到在非洲运营的中国企业的准确数字。”与国有企业不同,中小企业并不被中国政府控制,所以得到准确数据很难。
所有中国公司都需在商务部登记,获得政府准许后方可进行海外投资。但中国的私企都尽量不去履行这些程序——它们太繁杂而且需要太多的时间。
曳游说:“同时,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业间的区别也逐渐模糊,因为许多国有企业已部分私有而且是上市公司。此外还有许多合资企业,我们很难将它们归类。”
中国人在非洲何地经商?
来自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阿娜·阿尔维斯(Ana Alves)博士在一次采访中说,2012年十月的官方数据显示,在撒哈拉以南一共约有80万中国人。因为非法移民的因素,真实数字可能要是这个数字的两三倍。
曳游说,就人口规模而言,在整个非洲大陆上南非的中国人最多。埃及,赞比亚,安哥拉,尼日利亚,马达加斯加以及毛里求斯也有大量的中国人。
她说:“在一些国家,这些中国人受雇于开在那里的中国国有基建公司。他们通常有一个两年的合同,在合同到期之后还会滞留在非洲并开展自己的业务。”
2013年1月世界银行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在非私人投资:谜团与现实》的报告。根据这份报告,非洲最吸引中国公司的五个国家是:尼日利亚,南非,赞比亚,埃塞俄比亚以及加纳。它们加在一起占有所有工程的40%。随后是坦桑尼亚,刚果(金),安哥拉,苏丹,肯尼亚。
尽管媒体留给大家的印象是中国正在“重新殖民”非洲,但在非洲大陆上中国一直很低调。例如,在南非一共大约有2000家外国公司在那里有投资,但根据最新的数据,只有47家公司是中国的——其中只有13家为私企。
阿娜说:“对于私人企业家来说,与非洲大陆上的其他市场相比,南非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它有更为严格的管制,更难被入侵。”
另外,来自中国商务部的官方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的整个海外投资额达到一个新的纪录——约746.5亿美元,但只有17亿美元(仅仅2%)流向非洲。
中国投资者投资哪些产业?
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来自中国政府的投资集中于基建和采矿业,而私企的投资专注于制造业和服务业。
同样来是这份报告:36%的私人项目为制造业,22%为服务业。与之相比,政府主导的项目有35%为基建,25%为采矿业。
值得一提的是国有企业仅仅投资6%的资金在制造业,私人对于基建的投资业仅有5%。然而在采矿业私企似乎正在赶上国企,2011年末的数据为16%。
曳游补充说:“在资金投入方面,能源和基建是投入最多的。中国工业的快速增长需要稳定的能源供给。”
“但现在中国在非投资也有了一个新的趋势,即在通信业、旅游业以及银行业等服务业有大量的投资。这对于非洲经济多样化很重要,毕竟当前的非洲经济还主要依靠重工业和采矿业。”
非洲缘何受中国投资者青睐?
世界银行关于私人中国投资的研究采访了35家中国企业。这项调查的结果显示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市场准入”是驱动他们进入投资非洲的主要力量。中国饱和的本土市场是经常引用的一个重要原因,用来解释这些企业为何走出国门。廉价劳动力和便利的资源也同样是他们决定投资于非洲的关键因素。
阿娜说:“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这里经营是因为他们想挣钱,它们寻找新的市场,获取廉价劳动力,并逃离中国大陆充满竞争的市场。”
自从2000年开始,“走出去”战略已导致来自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加速行进。非洲被标榜为充满机遇的大陆,在近来的一条标语中说:“非洲——地球上最后一个淘金之地。”
阿娜说:“在那之前,中国企业到国外投资很难,行政管理以及官僚的阻力很大。但中央政府开启“走出去”的战略后大大简化了官僚机构,给了企业投资国外的动力。”
她说:“中国企业视非洲为一个机会,那里的市场没有饱和也没被其他(西方)外国投资者注意,所以有很多获利的机会。”
同时,与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洲国家相比,使中国人符合非洲的入境条款也更为容易些。
阿娜说:“非洲有更少的受管制的市场,使得它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易于被‘入侵’。另外中国产品(价格和质量)对非洲老百姓也更具吸引力。”
“中国国企进入非洲是为了建立一个可以向发达国家出口的平台。”阿娜说。
中国企业家对于非洲东道国带来什么影响?
曳游说:“积极的一面是中国人创造了许多工作,非洲人民也能偶买到中国企业家售卖的便宜的中国产品。”
消极的一面是尽管它们雇佣了当地了劳动力,它们仍然执行中国的劳动规则——薪水极低,安全保障匮乏,工作场所不符合安全规范,管理松弛,只签临时合同。另外,给予非洲员工的培训不足,这些培训也无法促进非洲国家技术水平的提高。
“它们没有社会责任履行记录,所以它们不必与当地团体建立过多联系。它们不尝试去给它们所投资地区的人民带去好处。”阿娜说。
“那正在改变,特别是在资源方面有大笔投资的中国国企。但中国私人采矿者并不在意那些受它们的投资影响的社区。国有企业做的更多些,但与其西方同行相比还是很少。”
如果在非洲那边有更为严格的监督机制来确保法律规定的执行以保护当地人,中国投资者就可以对非洲国家施以更有益的影响力。
“否则这里的中国人就只是追逐利益,他们不在意社区的福利。这一点一直被非洲方面强调。这也是最近许多事件的影响表现为消极而不是积极的原因。”阿娜说。
非洲东道国如何鼓励更多来自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
阿娜认为,未来从中国投资者所提供的机会那里收益,非洲政府需要有自己的工业化战略以及长期发展战略。
“它们需要整合中国人的投资到那些战略中。因为当前大多数国家只是接受中国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而有时它们是不利于生产的。非洲必须有一个清晰的长期战略。”她说。
“如果非洲国家想要实现这些交易中的潜在利益,最重要的一环是非洲国家需要确保政治和经济的稳定,提供足够的激励政策来吸引投资者。”曳游说。
“另外,他们也不应该只吸引中国的投资,也应鼓励中国人与本土企业家的合资等等。”
直到15年前,中国人在非洲的投资还几乎都是政府援助相关的类型。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截止到1996年,中国在非洲仅仅投资了5600万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2005年这一数字达到15亿,2011年时,已经翻了十倍达到了近150亿。
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1年末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有1586个中国人投资的项目正在进行当中——其中55%登记为私人项目。但同时政府也承认这些数字低估了私人项目的数量,真实数字可能是它的两到三倍。
来自斯坦陵布什大学(Stellenbosch University)中国研究中心的分析师曳游·金姆(Yejoo Kim)说:“很难得到在非洲运营的中国企业的准确数字。”与国有企业不同,中小企业并不被中国政府控制,所以得到准确数据很难。
所有中国公司都需在商务部登记,获得政府准许后方可进行海外投资。但中国的私企都尽量不去履行这些程序——它们太繁杂而且需要太多的时间。
曳游说:“同时,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业间的区别也逐渐模糊,因为许多国有企业已部分私有而且是上市公司。此外还有许多合资企业,我们很难将它们归类。”
中国人在非洲何地经商?
来自南非国际事务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阿娜·阿尔维斯(Ana Alves)博士在一次采访中说,2012年十月的官方数据显示,在撒哈拉以南一共约有80万中国人。因为非法移民的因素,真实数字可能要是这个数字的两三倍。
曳游说,就人口规模而言,在整个非洲大陆上南非的中国人最多。埃及,赞比亚,安哥拉,尼日利亚,马达加斯加以及毛里求斯也有大量的中国人。
她说:“在一些国家,这些中国人受雇于开在那里的中国国有基建公司。他们通常有一个两年的合同,在合同到期之后还会滞留在非洲并开展自己的业务。”
2013年1月世界银行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在非私人投资:谜团与现实》的报告。根据这份报告,非洲最吸引中国公司的五个国家是:尼日利亚,南非,赞比亚,埃塞俄比亚以及加纳。它们加在一起占有所有工程的40%。随后是坦桑尼亚,刚果(金),安哥拉,苏丹,肯尼亚。
尽管媒体留给大家的印象是中国正在“重新殖民”非洲,但在非洲大陆上中国一直很低调。例如,在南非一共大约有2000家外国公司在那里有投资,但根据最新的数据,只有47家公司是中国的——其中只有13家为私企。
阿娜说:“对于私人企业家来说,与非洲大陆上的其他市场相比,南非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它有更为严格的管制,更难被入侵。”
另外,来自中国商务部的官方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的整个海外投资额达到一个新的纪录——约746.5亿美元,但只有17亿美元(仅仅2%)流向非洲。
中国投资者投资哪些产业?
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来自中国政府的投资集中于基建和采矿业,而私企的投资专注于制造业和服务业。
同样来是这份报告:36%的私人项目为制造业,22%为服务业。与之相比,政府主导的项目有35%为基建,25%为采矿业。
值得一提的是国有企业仅仅投资6%的资金在制造业,私人对于基建的投资业仅有5%。然而在采矿业私企似乎正在赶上国企,2011年末的数据为16%。
曳游补充说:“在资金投入方面,能源和基建是投入最多的。中国工业的快速增长需要稳定的能源供给。”
“但现在中国在非投资也有了一个新的趋势,即在通信业、旅游业以及银行业等服务业有大量的投资。这对于非洲经济多样化很重要,毕竟当前的非洲经济还主要依靠重工业和采矿业。”
非洲缘何受中国投资者青睐?
世界银行关于私人中国投资的研究采访了35家中国企业。这项调查的结果显示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市场准入”是驱动他们进入投资非洲的主要力量。中国饱和的本土市场是经常引用的一个重要原因,用来解释这些企业为何走出国门。廉价劳动力和便利的资源也同样是他们决定投资于非洲的关键因素。
阿娜说:“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这里经营是因为他们想挣钱,它们寻找新的市场,获取廉价劳动力,并逃离中国大陆充满竞争的市场。”
自从2000年开始,“走出去”战略已导致来自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加速行进。非洲被标榜为充满机遇的大陆,在近来的一条标语中说:“非洲——地球上最后一个淘金之地。”
阿娜说:“在那之前,中国企业到国外投资很难,行政管理以及官僚的阻力很大。但中央政府开启“走出去”的战略后大大简化了官僚机构,给了企业投资国外的动力。”
她说:“中国企业视非洲为一个机会,那里的市场没有饱和也没被其他(西方)外国投资者注意,所以有很多获利的机会。”
同时,与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洲国家相比,使中国人符合非洲的入境条款也更为容易些。
阿娜说:“非洲有更少的受管制的市场,使得它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易于被‘入侵’。另外中国产品(价格和质量)对非洲老百姓也更具吸引力。”
“中国国企进入非洲是为了建立一个可以向发达国家出口的平台。”阿娜说。
中国企业家对于非洲东道国带来什么影响?
曳游说:“积极的一面是中国人创造了许多工作,非洲人民也能偶买到中国企业家售卖的便宜的中国产品。”
消极的一面是尽管它们雇佣了当地了劳动力,它们仍然执行中国的劳动规则——薪水极低,安全保障匮乏,工作场所不符合安全规范,管理松弛,只签临时合同。另外,给予非洲员工的培训不足,这些培训也无法促进非洲国家技术水平的提高。
“它们没有社会责任履行记录,所以它们不必与当地团体建立过多联系。它们不尝试去给它们所投资地区的人民带去好处。”阿娜说。
“那正在改变,特别是在资源方面有大笔投资的中国国企。但中国私人采矿者并不在意那些受它们的投资影响的社区。国有企业做的更多些,但与其西方同行相比还是很少。”
如果在非洲那边有更为严格的监督机制来确保法律规定的执行以保护当地人,中国投资者就可以对非洲国家施以更有益的影响力。
“否则这里的中国人就只是追逐利益,他们不在意社区的福利。这一点一直被非洲方面强调。这也是最近许多事件的影响表现为消极而不是积极的原因。”阿娜说。
非洲东道国如何鼓励更多来自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
阿娜认为,未来从中国投资者所提供的机会那里收益,非洲政府需要有自己的工业化战略以及长期发展战略。
“它们需要整合中国人的投资到那些战略中。因为当前大多数国家只是接受中国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而有时它们是不利于生产的。非洲必须有一个清晰的长期战略。”她说。
“如果非洲国家想要实现这些交易中的潜在利益,最重要的一环是非洲国家需要确保政治和经济的稳定,提供足够的激励政策来吸引投资者。”曳游说。
“另外,他们也不应该只吸引中国的投资,也应鼓励中国人与本土企业家的合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