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本的仇恨为何熄火?
2011-3-21 10:41:15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北京时间3月15日晚,天津泰达球场,在2011年亚冠联赛小组赛天津泰达队对日本大阪钢巴队的比赛开始之前,参赛双方以及看台上的球迷集体为此次日本地震的罹难者默哀,以表达对日本民众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他们抗震救灾的支持。
这一幕在十年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许多人都还记得,在美国911袭击事件发生之后,一些国人鼓噪着粗鄙的民族主义情绪弹冠相庆的场景。十年之后的今天,面对着一些民族主义愤青最为仇视的日本遭受地震重创,国人的态度已有了巨大转变,以悲悯之心为日本祈祷、以人类的名义向日本伸出援手、以后进者的谦逊向日本的社会文明学习,成为了此次中国人看待日本大地震的主流,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在精神上和文明程度上的巨大进步。
当悲悯与钦佩成为主流
“中国各界第一时间声援日本抗震救灾”,这是一则新闻通稿的标题。在日本地震发生之后的几天内,在中国的各大媒体上,你可以看到这样的标题:“巨震当前,以悲悯之心为人类祈祷”,“以人类的名义向日本伸出援手”“在大自然面前,我们,都太过渺小···”。
除了祈祷与慰问,向日本先进的救灾机制与民众的高素质学习,也成为了媒体讨论日本地震的另一个焦点。在网易和腾讯的首页上,连续几天都用专题的形式介绍了日本先进的抗灾机制,以及日本临震不乱的国民秩序和文化。很多中国人通过网络和报纸,看到了地震中日本的强大与自信的细节,看到了日本国民惊而不乱、守法守序的高素质,有中国人发出钦佩地感叹:如果真到了世界末日,我希望是日本的样子。
当然,在网络上,还有一些民族主义者表现出幸灾乐祸地情绪,但基本都是陷入被网友群殴的境地。“你有病,得治。”这是微博上,一位网友对某英语教育明星发表“报应论”的讽刺回应。
与十年前在911事件之后中国网络一片民族主义愤青弹冠相庆的景象相比,今天的情形让人感觉恍如隔世。是什么让国人发生了如此巨大的转变?一度让人忧心忡忡的民族主义邪火为何飞速冷却?
“假大空”民族主义的破产
“假大空”是前些年流行于中国的粗鄙民族主义的主要特征。
先说假。柏拉图有个著名的洞穴比喻,讲的是一些囚徒被一直关在一个洞穴里,背对着洞外的世界,他们靠投射在墙上的变形的影子来错误的想象洞外的真实世界。用这个比喻来形容那些民族主义愤青再合适不过,愤青们之所以相信那一套荒谬的“爱国”逻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从小接受的是一边倒的错误信息和理论。
而这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开放,网络媒体的普及,越来越多地人开始走出洞穴,越来越多地看到这个世界真实的一面。通过更真实地信息和观察,人们看到“亡我之心不死”的帝国主义只是一个虚构的敌人,战后的日本是靠辛勤的劳动和不断完善的制度实现了腾飞,而不是靠战争与掠夺。人们逐渐发现,日本人其实和中国人一样厌恶战争,战后的日本人早已对侵略与专制深恶痛绝。人们看到了,在汶川地震中奔赴灾区的日本救援队全力以赴的身影,以及那曾经遍布日本街头巷陌的捐款箱。
还有这样一些的铁的事实: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给愤青的打击不小。愤青们力挺的民族品牌,并没有对自己的同胞有多仁慈,一时间,没有洋奶粉,中国的婴儿几乎没有奶可吃。
愤青们以为强大的政府等于强大的国家,可这两年他们看到了国进民退的后果。
愤青们以为民族企业强大就是他们的福利,可这两年他们看到了最恶的不是外企,而是我们自己的垄断巨头。
愤青们一直在骂洋企业心黑,国外卖18万的车,在中国卖36万,但真实的信息告诉他们,不是洋企业,而是咱们的有关部门拿了大头。
这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而民族主义愤青们靠谎言和想象建立起来的敌人幻象,这些年从来就没真实出现过。相反,人们甚至从他们的谎言中看到了背后真实的肮脏。比如,几个小文人和商人炒作一些《说不》、《不高兴》书籍的背后,只是为了搏出位赚钱,实际上可能连他们自己都不信那一套。另外一些人,是在用煽动外在的威胁来置换对内部体制缺陷的批判与改革,用虚构外在的威胁来为自己的对内掠夺赢得时间。
再说民族主义“假大空中”的大。粗鄙的民族主义往往构造一种整体主义的解决方案,将我们国家和社会所遇到的问题都归结为外族的压制与剥削,仿佛只要将那些外敌给收拾了,我们就能取得终极的胜利。
但近年以来,这种用一些遥不可及的大目标来忽悠民众的做法正在被飞速解构,人们正在用一些具体的诉求来揭穿那些大而不当的伟大目标。我们看看网络上的帖子,愤青们每喊出一个流行的愤青口号,马上就可以见到与他唱反调的留言,几乎如影随形,这在好几年前几乎是很难想象的,我们来看几个PK:
愤青:打美国,我捐一个月工资;打台湾,我捐全部家产;打日本,我捐一条命。
反愤青:一个连街头的小偷都不敢呵斥的民族,却有勇气高呼灭了小日本。这个连活着同胞的苦痛都漠不关心的民族,却有脸说不忘死去的同胞。
愤青:灭了小日本,收回钓鱼岛!
反愤青:你连自己的房子都保不住被拆迁,你要钓鱼岛何用?
愤青:抵制日货!
反愤青:我只抵制烂货,你去喝三聚氰胺奶吧!
愤青:买日本车的都是汉奸,我见一辆砸一辆!
反愤青:恩,满街军牌的日本豪车,动辄就是上百万的腐败,你给我砸一辆看看?或者,哪怕对着丰田陆地巡洋舰的警车,吐口唾沫?
在去年保钓反日的游行当中,有人打出了抗议高房价的牌子,着实让“爱国”愤青们有点尴尬。
空洞的黄昏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其实对于民族的爱也是如此,在古代中国,人们的民族自豪其实是一种文化自豪,是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的制度和文化优于四夷。美国学者白鲁恂曾说,民族主义的发展必须超越种族或民族归宿的要求,建立实质性的内容去激发大众的情感、设立规范和准则。说白了,你要让人爱国,必须有点实实在在的值得爱的东西,否则实在是没什么底气,只是虚张声势而已。
现代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认同不能是无原则、无内容的,真正站得住的民族主义实际上是关于共同体生存方式、社会制度和价值体系的一种实质性的认同。但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缺少象美国的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宪法这样的神圣象征,也没有英国那样的议会制度和一整套行为规范,显得相当空洞。
近些年流行起来的粗鄙的民族主义,更是缺乏这些实质的文化内核,要说其内容,几乎只有排外一个使命和特征,爱国变成了毫无理由的妄自尊大,其诉求就是极其粗鄙的穷兵黩武,喊打喊杀,推崇暴力正义观。
这种空洞粗鄙的民族主义,必然是短命的。邓小平曾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这是一个相当准确的断言。特别是二战之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早已不是靠武力说话,一个民族是否受尊崇,也不在于其是否凶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了文明的竞争。这一点,看看那些发达的欧洲小国家的吸引力就很清楚了。
在这样一种新形势下,民族主义的内涵决不能仅仅靠排外,而必须是一套具有普世价值的文明体系。这样一个把空洞的民族主义的“实在化”本身,就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开始提出,爱国首先不是仇视日本,而是向日本学习。爱国就是去追求实实在在的文明的进步。
中国人将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中国繁荣与崛起的最大障碍,并不是世界其他国家,而是自己的不文明。在这样一种视角之下,中国人审视日本,不再是仇视,而是学习。
现代商业社会的民族观
二战以后,美国提出给欧洲提供巨额援助,帮助欧洲恢复因战争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这就是著名的马歇尔计划。在四年里,美国用国内纳税人的钱,通过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了欧洲130亿美元。马歇尔计划对帮助欧洲迅速复苏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复苏的欧洲市场也为美国经济提供了新的动力,美国和欧洲最终实现了双赢。
这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商业社会的逻辑,那就是,如果你想富裕,如果你想发展,你最好有一个富裕和发达的邻居。现代商业文明与合作可以使人类财富总量获得爆炸式的增长,在科技和制度的进步与完善之下,我们不再需要通过掠夺自然资源致富,相反,侵略与掠夺已经因为成本过高、收益过小而正在被现代文明抛弃。一个国家的富裕靠的是文明,而不是武力。
在我看来,民族主义愤青最根本的错误在于不理解这种现代商业社会的逻辑,依然还是以传统小农社会的逻辑来看待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以为世界财富就是一个你有我无,你多我少的零和游戏;以为世界秩序就是一种你抢我,我抢你的丛林。
但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经济国际化程度的加深,中国人越来越理解现代商业社会竞争共赢的逻辑。中国人逐渐明白,日本的发展与繁荣,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日本地震所带来的经济冲击,中国同样受损。地震之后,日本股市连续暴跌,中国甚至全世界的股市,都因此大幅下挫。这就是现代商业社会,当中国人逐渐理解了它的逻辑,就不可能再对日本地震有幸灾乐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