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文摘》2009年第三期看到一篇麦坚的文章《勇敢地杀死你的奶牛》,原文如下:
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仅靠一头奶牛度日。这头至关重要的奶牛,是他们生存下去的支柱,是他们赢得邻里尊重的重要筹码。可是有一天,如果我们把他们的奶牛杀死了,结果会怎样?全家从此陷入困境,一蹶不振,再也难以维持生存?不,你却完全错了。自从他们的奶牛被人杀死,他们才开始懂得绝处逢生,将目光投向别处---于是,他们的生活出现了巨大的转机。
这就是那个关于“奶牛”的故事。“奶牛”到底是给他们的生存以支撑,还是限制了他们的视线,僵化了他们的思维?答案不言而喻。《谁杀了我的牛》的作者,激励大师卡洛克·鲁兹博士要告诉我们的,也正是这样一个看似不合逻辑,实则一语惊醒梦中人的道理:在很多时候,你所拥有的那些"奶牛"并不是你的财富,它们恰恰限制了你的思维,让你难以作出判断和抉择,最终让你甘于平庸。
作者认为,成功的真正敌人并不像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样是失败,而是平庸----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失败可以成为我们迈向成功的垫脚石,使我们有机会吸取重要的教训而平庸却不能带给我们任何启发,我们从中学不到任何东西。
所以,这本书的要务就是,加你如何摆脱平庸。
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甘于平庸的最大诱因就是那些“奶牛”的存在。“奶牛”的寓意被作者引申为“所有的借口、托词、理由、谎言、合理化解释、恐惧和错误信念”,正是它们将我们与平庸的生活捆绑在一起,阻碍了我们去实现真正想要追求并应该获得的理想生活。
因此,如果你想要彻底摆脱平庸的生活,让你的人生道路从现在开始有大的转折,那么,你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杀死你的“奶牛”。
在地铁里我看了这篇文章,感触颇深。回想起自己走过的路,不也是在几年前杀死了自己的“奶牛”?做到党委工作部部长的我,忽然发现上不去了。
我有一个信念:若平庸,毋宁死。如果让我平平稳稳地做中层干部,一直到退休,还不如主动杀死“奶牛”,去找寻自己的梦。于是有了自己的辞职,于是有了北京之行。 我常常想,假如我真的在企业中一直干到退休,在离开世界之前对自己的孩子说什么呢?你老爸毕业就上班,在一个单位一直干到退休,两句话就把简历说完了,这样的人生有趣吗?回答是:没劲,真是白来世界走一遭。
“奶牛”再壮也只有一头,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为什么不在有生之年去尝试,去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呢?无论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是否能一帆风顺,无论自己是否能够攀上事业的巅峰,在杀死自己“奶牛”,步入商海的那一天,我就已经活出了人生的精彩,我就告别了该死的平庸。
精彩在于完全可以自主自己的命运,精彩在于可以在拼搏的路上欣赏沿途的风景,精彩在于度过了充满挑战的每一段岁月,每一个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