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性格倔强,在父母眼中是很不乖巧,很不听话的孩子。仗着祖父祖母疼爱,更撒起性子来。上了小学,不爱学习,常常跟爸爸拌嘴。他说东,我偏往西。村里同龄的孩子们几乎同时入村小学就读。放学后,我们就群集在晒谷场上玩丢沙包、跳格子。晒谷场就在我家屋后。玩伴就住在我家房子周围。我家的房子居村中央。一放学,我把大大的脏兮兮的书包往八仙桌上一丢,撒腿就往晒谷场冲。而伙伴们早四面八方围过来。一场热火朝天的游戏比赛就这样开始了。
爸爸从小对我要求很严格,总是耳提面命地教导我要好好读书,督促我要用心学习。爸爸在家的日子,就意味着我要乖乖地坐着看书练字。如此搅翻天地疯玩,可不能让爸爸逮住。我留了心眼,叫小伙伴替我放哨。那时家里还有牛赶车。一听到爸爸的吆喝声,小伙伴就提醒我:“艳子,你爸爸回来了”。不由分说,我捡起地上的鞋子就跑。上气不接下起回到家,赶快把课本和练习本掏出来放在爸爸专门做给我学习用的桌面上,并端正地坐着,心惊胆跳地等爸爸回来。常常,爸爸一看见我坐在凳子上的情形就很欣慰。仔细一看,发现我的双手满是泥土,赭红赭红的。眉头一皱,爸爸知道我又去玩了。摇摇头,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严肃地说:“把学过的拼音给我读一遍,再把今天学的字词各写两行。”一听,我心里可把爸爸恨得咬牙切齿,心想:“我全班第一,还整天叫我写”。表达我的不满和报复的是晚上爸爸辅导我功课时,我明明听懂了,偏偏装做听不明白,让爸爸讲得口干舌燥,急得眉毛快烧起来。我却暗自开心:“哼,看你多有耐心”。眼看我的性格一如既往地倔和傲气,爸爸拿我没办法。
家里的书柜上摆了满满的书。闲时,爸爸自个会看看书,翻翻杂志,还练练毛笔和钢笔字。我很纳闷:有啥好看的,天天翻,天天看,好好的硬皮抄还拿来练钢笔字,真浪费。一天,爸爸一边看书一边严肃而明确地警告我:“这些是大人看的书,你们小孩子不能碰。你们看不懂。要是偷看我的书被我发现,打断你的腿”。“邪门!凭什么我就不能看,我就看不懂”,我不服气地嘀咕着。这一说不要紧,更激起我的好奇心和叛逆心。“不让我看,我偏要看。看你能把我怎么样?真要打断我的腿,我就离家出走”,我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当天我就开始行动。趁着爸爸不在家的空儿,我溜进房间,爬上书柜。第一次发现这里的书真多,故事真多。心中暗喜,胡乱地翻着,不知道该偷哪一本,怕引起怀疑,我偷拿了一本薄薄的《青年文摘》。心里叮叮咚咚地,我贼头贼脑、急急忙忙跑回自己的房间。“砰”一声关上门,拉开电灯就看。一边看一边觉得快乐,一种反叛、顶撞的快乐,“不让我看,我偏要看”。
从此,三年级的我多了一项顶撞爸爸的行动:偷书。我要不露痕迹地偷看完所有的书,这是我当时立下的恒心。爸爸一如既往地晚饭时给我们讲小故事,借用故事给我们讲道路。我心里暗暗发笑:“总有一天,我知道的故事会比你多的。”晚饭后,爸爸会在我们身边看书。我心里痒痒的,抓紧时间做好作业,躲回自己的房间偷偷看书。晚上,爸爸要求我早睡。我就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妹妹刚好上二年纪,在我的诱惑下也成同谋。两个小女孩就这样打着手电筒偷偷看起了莫名其妙的书。爱情的、武打的、军事的、小说、散文、诗歌,囫囵吞枣,不求半解,不知所云。但此后,我的性格开始发现了变化。有一种忽然开窍的感觉。如今回想起幼时的事情,我的记忆总是从那个阶段开始。我想,关于自己的人生记忆应该是从会看书以后才开始的。当初怀着一种叛逆的心看书,不料渐渐喜欢上看书,并为书所影响。妹妹弟弟在我的影响下,也喜欢上看书。当家里三个孩子自觉坐在灯下津津有味看起书来,却发现爸爸嘴角“狡黠”的笑意。我蓦然发现,我“受骗”了。
报考研究生时,我征求爸爸的意见:“爸,很多人说我要报考的学校热门不好考,跨专业考更是难上加难。可是,我就喜欢这个专业。”爸爸挑衅地说:“别人敢报,你为什么就不敢报。难道这种挑战你都不敢接受吗?”我的眼睛湿了,知女莫若父。我想起了曾经警告我不准偷看那些书的严肃的面孔,背后是一个父亲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