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游历的行踪,联系历史,生出无限感慨,关山远离喧嚣,静处一隅,与世无争,恰如待字闺中的少女。
很是荣幸,也很感谢:受邀得游八里沟与关山。为了不虚此行,也写一点感想。题目定为:游关山遐想。这里也只能先谈“游关山!”所谓游,其实只走了一个单程。上去是乘旅游车(出租车)一直攀上顶峰,在这个上去的时段里倒没有欣赏到什么特别的景色,因为山道蜿蜒崎岖,车子一拐一甩的确实有点怕人;也难怪,司机师傅也有他的想法:赶快把我们送上去,然后立即下来希望再包揽一次生意,再赚一把银子。想起这个环节来,我的内心陡然舒然的了。
此山名为关山,山顶有一天柱峰为至高点。传说民国年间,袁世凯为使自己的帝梦成真,取“天助”之谐音,将天柱据为己有,并把关山的“关”改成了当官的“官”,妄想借助“官”山的“天助”实现自己的狼子野心。峰下有一平台,仰望之,坚挺拓拔、雄姿勃发,圆俏有润,有虽静欲动之感。不知各位何感!?男子睹之汗颜否?女子观其也会掩容羞花。站在山眉之上,遥望整个大山,油然生出“一览众山小”的情怀,也似乎激起我内心的“豪情壮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擎掌扶天,大有拨云见日之势,唯我独尊之感!由于昨天下了大雨,由于夏日的晴好天气,极目远眺,简直就是油绿色的海洋。山体连绵起伏,舒展自如,绝没有“峰峦如聚”之状!也没有“波涛如怒”之势!整个山体翠绿温润蒸腾,一抹薄翼的细雾微微的掩饰着秀逸的山绿。山姿优美游动,像结伴出游的女子嬉戏追逐。有人把关山称做“北方的张家界(没去过)。”(臆猜)看起来张家界要不是“出道早”,只能算是“南方的关山”。
上来啦,还得下去,这个“下去”就是游关山的了。导游小姐把我们引向一个狭小的下山口,这是一条幽僻的路。沿途林木葱笼,灌木丛生,浓荫匝地。走在密林中,我们只能从树叶的缝隙中,偶尔看一眼高耸的山峰和缥缈的云雾。大一点的树干上藤牵葛绕,潮湿的石面上布满青苔,地面上、石逢中,野草疯长;像伊斯兰教女子的服饰,关山也尽量不裸露一点秃石,最大可能地用绿色掩映起来。游客的走动不时惊起一群不知名的鸟儿,扑楞楞从树叶的缝隙里飞出,飞向更高的去处。狭小的山缝,长的一个有百余米,仅能容一人通行。走进山缝深处,抬头仰望,可见天光一线从山顶泻下,宛如碧虹跨空。游子们像一条蛇缓缓的向前游动。我和葆亮兄8岁的儿子一直走在队伍的前面,小家伙最是兴奋,窜上蹦下,没有一点疲惫的感觉,这也许就是少年的活力的吧!这个很讨人喜爱的小家伙给队伍增添了很大乐趣。
空气十分清爽,惬意极啦。走完了整个三分之一的路程,就感觉得很吃力,小腿肚像弹簧一样不时的发起颤来。山上有许多不知道名目的飞蜂,紧随游子们的身后,让很多人有少许的恐惧感,唯恐被蛰上一下,但终究没有蛰射一个游客。它们是自然的宠儿,是快乐的天使,更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的缘故的吧!“上山容易下山难啊!”越来越感觉到举步维艰,随着涌动而熙熙攘攘的人流来到一个平台上,在这里可以坐索道走下一段路程。由于“举步维艰,”我却动了“恻隐之心,”为了缓解一下徒步之苦,决定坐有生以来的第一次索道,索道是很恐怖的。我不可以准确的讲索道有多长,看起来也有相当的路程的。索道下面就是深渊,于是反复询问“道主”是否安全,她一再给予肯定的回答。这一切担忧也不全是怕死,主要是不想无谓的丢掉生命!
“道主”把我一阵“五花大绑,”还叮嘱我不要害怕。于是我屏住呼吸、伸直双腿,在“道主”的助推下噌地飞了出去。这是我人生首次接受“生与死”的考验。当我鼓足勇气向下观望的时候,才真正感觉到万丈深渊的恐惧,才真正知道人对于粗旷的大山是多么的微弱,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下面的一木一草似乎立即变幻成了狰狞的面孔,随时准备吞吃我的小命。这是第一个念头,也是瞬间的,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种刺激的满足立即占据了我的整个心情。是啊,当人“背水一战”的时候,所剩下的更多的就是“勇敢!”当真正挑战极限或者在极限状态的时候,满足与激情已经完全把恐惧淹没了;恐惧存在于之前。由此想到一位哲人的话语:“谁敢于挑战极限,谁就能收获最大的快乐!”
“飞人”着路之后还是要走入正轨的。迂回了一段路程,又走入了下山的那唯一的道路,此路经过一个相对空旷地带,有涓涓溪水欢快的流淌,发出银铃般嬉戏声。人都说:山无水不秀。诚哉斯言!关山有水,红石峡就是关山观水的好去处,这个地方就是红石峡。峡谷底处,是一条清澈的溪流。溪水蜿蜒曲折,随山而移,穿行于峰谷之中。沿岸峭壁万仞,峰峦叠嶂。溪水清澈透明,石底可见。峡谷里有两处瀑布。一为三叠瀑布,落差极小,远看像平铺在台阶上的白色绸布,随风飘舞,秀丽无比。一则是从万丈山崖上跌宕而下,触石腾空如雾团结旋,流转飞洒,水珠溅人,瀑水搏潭,因光作色,形态万千。潭水从乱石间流出,沿着峡谷向前一路欢歌。
先期到来的我的几个同游的女子竟然在水中打起了水仗,欢笑着互相追逐嬉戏,身上、脸上、秀发都湿个透,脸上却笑开了花。我穿过她们撩起的水帘到一稳妥之处尽情的洗一洗似蒸笼一样的脑袋。欢快的溪水流经脚下,在向我这个不速之客热情的絮语,我亦人性般的看着她们向远方流去。看到关山的溪水,我有一番比较:这里的水是那样的清澈透明,是那样的有灵气,是那样的可人;那个八里沟的山泉,于我的印象尽是绿而已,无有“清澈透明”之感,同来的朋友是否有同感!郑洪杰老师在游览八里沟的时候,曾几次面对那里的乱石质疑:为什么一个山上有如此迥异不同的石质,有的看似灰红坚硬,有的如蜂窝状。为什么!?看到郑老师蹙眉凝目的神情……八里沟到处山头林立,大有各不相让之势;关山除去天柱峰之外,所有的山头都谦虚的矮下一些。也不像八里沟的山头那样,个个突骨嶙峋,现出狰狞之状。关山却不然,连绵不断的山头披的是同一块绿茸茸的毯子,下面掩盖的像一个个悠然害羞的少女。八里沟那边到处是乱石,不知道是山体滑坡还是人为开发造成的;关山里亦有单石独处,但是额头都不缺失一方绒软的“绿头巾。”唉!这真不知是关山的幸运还是悲哀。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莫名其妙的话来:“人类是残酷的一群,他们用对大自然的无情破坏尽情地满足着自己的饕餮之欲。”不久的将来,关山上山的路会加宽,登山的道会修成宽宽石级,还会有很多停车场、商店等等一些旅游服务设施。那时的关山会变得游人如织,人声鼎沸。我不禁杞人忧天起来:过不了多久,关山之险、之幽、之秀是否会破坏殆尽!?八里沟是否比关山开发得早!?八里沟的“状况”是否人之所为!?在八里沟和庆君弟低头攀行时,不经意间抬头仰望,一团巨石高悬于上空,给人以惊恐之感。我们俩尽量绕开了巨石时,看到了一个很是可笑的状况:巨石下部与山体连接处有一缝隙,不知道哪位游客用十几根纤细的木棒“不自量力的支撑”这块巨石;但也足以看出人们的丝丝担忧。导游也许看到某种情绪,于是在极力鼓励我们:“在往前迈出‘一步’就是八里沟大瀑布!”当真正来到瀑布之下的时候,失望之情又一次袭上了每个人的心头。一位老兄喃喃的说:“简直就是一股灰白色的水流!”
在这次游览中,我没有看好八里大沟;对青山绿水的关山却独有情钟。其实,关山的知名度并不高;关山文气也不太旺,所了解的曾经是孔子“游学之所,”张良“逃逸之地。”再近者那就恕我孤陋寡闻的了。当与此相隔不远的云台山相比,那里一年四季游人如织、名誉中国。关山却远离喧嚣,静处一隅,与世无争,恰如待字闺中的少女。“夫夷以近,则游者众;秀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最后借助古人的妙语,来抒发一下游关山之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