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孩子的确是我们为人父母的一堂重要课程,孩子是我们的后代,更是祖国的未来,教育好孩子,我们的担子很重!
对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做人的教育、生活的教育。遗憾的是我们现代年轻的父母多注重子女纯书本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习练,而忽略了孩子的根本教育,也就是现代社会常说的非智力因素的养成教育。不论历史还是现如今,有没有这基础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且举一个身边的小小例子:
两个新分配的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甲和乙,学业成绩是同样的优秀。但试用期过后,单位只留下了甲,却没有给乙转正的机会。为什么呢?
我们看一看甲乙的表现:
甲到办公室后,微笑而有分寸地与同事和领导打招呼,在工作中言语有礼,称呼冠师,尊敬每一个同事。工作之中常常热心帮助大家,大到电脑故障的解决,小到提重物,擦桌扫地,样样干得。同事们也因此都乐于在工作中教导和提示这个新来的小伙子……
乙呢?不论是到达还是离开办公室对谁也不打招呼。对于单位的长辈直呼其名,态度随便。周遭同事需要帮忙时,他往往是视而不见。就连午餐也是大家都点好菜后,他才来,还有人未吃完时,就无故提早退席。常常令大家感到另类、不易交流、不好合作。
甲乙的差别实际上就在于有没有接受过基本的、点滴的、做人的教育。我在此还要提提我国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他的一个教育理念就是:先做人,再做事,然后才能做学问。
乙的职场生涯从一开端就跌跤了。
这仅仅是一个小例子。在幼儿阶段进行的德行培养、做人教育和生活学习,其对人生和社会的影响远比此例所表述的要重大且深广得多。
古人的教育是全方位的育儿教育,通过生活学习实践,扎扎实实地实现变化气质、养正心性,在此基础之上的才艺和知识的研习才能真正起到改善民生,造福社会的目的。
在此我推荐《朱子童蒙须知》、《弟子规》、《三字经》、《明贤集》、《德育启蒙》、《朱子治家格言》、《孔子集注》、《幼学琼林》、《格言联璧》等文化典籍,请为人父母者应多读读这些书籍,汲取做父母的资本,做好父母,尽到父母之责。对自己的子女言传身教、严慈相济、达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