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往事如流淌的小河,随波逐流尽过去。曾经所有的经历,无论是痛苦的,快乐的,都是让我们变得成熟的催化剂,一切记忆都是财富,无论它是否已经变黄,留下的只有记忆。
星期六的早上母亲打电话来,说是她要换新家具,旧家具要处理,让我回来把那个一直我用的柜子整理出来,属于我的这个柜子里锁着我的整个青春故事和我的记忆。这个柜子是母亲给我的一片小天地,那里面的秘密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柜子的外表被母亲擦的干干净净,里面已经很多很多年未整理了。时隔这些年突然想起一个人,笼罩我整个青春年少的一个人,他慢慢的浮出我的记忆。喧闹的人海中,无论有多快乐,无论有多匆忙,都无法让脑海中的那扇抽屉遗落,每个人的脑海中都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抽屉,或许就算是属于自己,但一辈子都不曾打开,这里面存有太多的秘密,太多的繁琐与忧心,而这却也是真正私有的财产。当时光匆匆流逝,当心境不再随着节奏前行的时候,也许打开这扇抽屉需要的只是勇气,那些年少的光阴,那些琐碎的言语,顷刻间会让自己苦笑。原来,很多事情只是人生的一个小插曲,一次微不足道的经历,只是自己曾经太过于在乎,太过于重视罢了。
是不是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藏着一些人、一些事,伴随着欢欣与凄楚,平时把它锁起来,自己不敢碰,更不愿外人知,直到某些心灵澄澈的日子,再也锁不住,终于要拿出来晒一晒,不是母亲换家具,好多年以前的事情,说什么我也不会把它整理在自己的思绪之中,也许生命的过程就是这样,记忆往往就是生命精神轮回的体现。更何况我是个恋旧的人,总是打着学习遗忘的幌子来不经意的温习记忆,自以为经历了时间的风化已经平整坚硬的心又不可遏止的翻卷起来,想起那个人,心底总是不经意的会颤抖。
整理着柜子里一摞摞的信笺和日记本,记忆有些模糊,有些清晰,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和一个人有关,而那个人伴我整个困惑和迷惘的青春,那时的我们称不上青梅竹马,也算是两小无猜。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他是班长,我是学习委员,我经常不配合他的工作让他怒不可遏,然后气急败坏的去状告老师,列举我的一桩桩“罪行”,看着他那狼狈的样子让我越发得意。有时候我会为他的成绩考得比我高出两分,更是和他处处作对,一个个总是昂着高傲的头,一副不服输的样子,互相斜视着对方,就这样和那个男孩较劲整个小学到初一,初二我转学。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才觉得自己有多孤独,想起同学的好,开始和他写信,我们信里多了些相互鼓励的话语,少了在曾一起的斗争,互相告诉对方的考试成绩,彼此还是在默默地较劲。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我们从那个懵懂地孩童慢慢地长大,和大家一样经历那个青涩的青春,开始了一场纠缠我一辈子的初恋,每个人都有初恋,初恋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经过的初恋或许的苦涩的,或许是绚烂的,而我和他的这场书信恋整整持续七年,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告终,算是一场苦涩的初恋。
翻着一本本泛黄的日记,看着一封封泛黄的信笺,发现一个信封鼓鼓的,打开一看,一张泛黄薄脆的信纸里夹着一块崭新手帕,手帕里包裹着一副金色的工艺耳环,时隔多年,耳环上原有的金色已被氧化的有些黯淡,但是耳环中间的那颗仿宝石却依旧红红的,猛然间已经被淡忘的情感此刻却愈加浓烈,刻意匆匆地将这些塞进信封,双目已是泪眼朦朦。自认为早已麻木的心扉却有些隐隐的痛,情绪心甘情愿的落入那张破旧的情网,从撕碎的记忆中慢慢拼凑那份初恋,那些尘封多年情感,像是电影一样翻涌在脑海里,往事一幕幕在眼前,岁月真是催人老,曾经历过的事,遇过的人,没了任何痕迹,留下的只有记忆。
岁月褶皱肌肤,世俗皱褶心灵,人没改变许多,却让社会侵蚀了人们纯洁的心灵,把这些泛黄的信和日记本整理到一个纸箱子里,用胶带纸连同我的记忆一起封存,还是舍不得丢弃,因为它会敲打自己早已变得麻木冷漠的心灵,也会让我从那些记忆中,寻找那些原本原始纯洁的东西。有些口渴,品上一口香茗,愿那记忆如茶香中慢慢地淡去…… (雪落心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