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者这篇杂文,笔锋雄奇,文笔练达,说古论今,自由驰骋。作者引用了三国中的两个人物关羽和吕布作为比较:同样武艺高强,一个上马金、下马银,不为所动;一个贪婪成性,美色酒肉,掳为己有。但俩个人的人生结局,大不相同。防止腐败,就是从自身做起,洁身自好,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作为人民公仆在心理上战胜了“五关”,就是对党性的历练。
小时候听爷爷讲关羽的故事,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忠义的种子;中学时读《三国演义》,对关将军“过五关斩六将”的事迹佩服得五体投地,曾立志投笔从戎,献身疆场;转业到地方,身为机关干部、人民的公务员,闲暇时重读《三国演义》,掩卷深思,不免为将军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尤其是将军在曹营中经受得比刀光剑影更为严峻的另外“五关”的考验,更值得我们后人借鉴。
话说,曹操得关羽,因爱其才,欲施厚恩以结其心,使其辅佐于他,先后使用“五关”引诱。先是“曹引关公朝见献帝,帝命为偏将军”,后因斩颜良、诛文丑有功,晋封汉寿亭侯,可谓高官厚禄,此一曰“权力关”;“操次日设大宴,会众谋臣武士,以客礼待关公,延之上座,又备绫锦及金银器皿相送”,此一曰“金钱关”;“关公自到许昌,操持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山珍海味,美味佳肴,此一曰“生活关”;曹操故意让关羽与其年轻貌美的二位嫂嫂同居一室,诱其淫乱,后见他目不斜视,秉烛立门,“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关羽全让她们服侍嫂嫂去了,此一曰“美女关”;第五曰“人情关”,曹操除了自己用心劝服,还指示与关羽交情至深的张辽挽留其事操,均无济于事。关羽经受了情欲上“五关”的考验,最终不忘桃园结义之志,按照自己的意愿毅然而去。
从古至今,像关羽这样洁身自爱、恪守清贫的仁人志士,不胜枚举。无论是古时“以不贪为宝”的子罕,还是以“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为立官之本的清朝廉卿张伯行,更有现在党和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等,他们抵制了各种诱惑,一心为民,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了不朽的丰碑。人们不会忘记,大雪纷飞,火车站台,人民群众顶风冒雪挤向站台,火车鸣笛,群众跟动,以泪洗面送焦书记去城里治病的场景。记得河南省受害女孩的母亲韩素珍曾说:“要是嵩山搬得动,我就用它为任局长立碑!”,为了表达对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的崇敬,她筹措1000元钱铭刻了一块“有为而威邪恶畏,为民得民万民颂”的功德碑。任局长坚辞不让,村民们非立不可,无奈之下,只好让大家把碑立在公安局不显眼的地方,乡亲们一走,任局长立即让民警把碑拆了。村民们事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任局长能拆掉石碑,可她拆不掉俺老百姓的心碑!”。每每想到这一幕幕,我心潮难以抚平,“心碑”是什么?乃是老百姓心中树立的无形之碑,是对关公那样传颂千古、经久不衰的敬仰,是现在共产党员光辉形象的代名词。
也有一些人在种种诱惑面前,失去理智,过不了“五关”,被权利、金钱这把双刃剑刺得遍体鳞伤,醉生梦死在肉林酒池里。正如《三国演义》中的吕布,为了一匹好马,便杀了异姓之父丁建阳,为了一个美女,便刺死义父董卓,最终落得缢死枭首的下场。再如我党揪出的胡长清、成克杰、陈希同、王宝森等一批贪官腐吏,他们信奉“权力+金钱+美色=人生”、“酒量+胆量=前途无量”的人生哲学,不能保持清醒头脑,不能抵制形形色色的诱惑,在“五关”面前,忘了党性、忘了宗旨、忘了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思想防线悄然失守,精神堤坝逐渐崩溃,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身败名裂。胡长清死到临头,居然乞求政府只要不杀他,他愿意为人民烧一辈子饭,扫一辈子地,写一辈子字。原江苏省徐州市建设局局长靖大荣在牢中醒悟的“七笔账”可谓是刻骨铭心,令人深省,昔日的耀武扬威、为所欲为的神气劲,哪去了?别忘了,你的权力是人民给你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心里装着人民,人民有权选你上台,反之,人民也有权哄你下台。
在党和政府惩治腐败力度不断加大的今天,一些人过不了“五关”,在种种诱惑面前成了阶下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私欲太强,心存侥幸。总认为事情不大,“坏不了大事”;或自作聪明,以为天衣无缝无人知晓;或觉得自己位高威重,无人能奈我何;即使有人提醒,也会当作耳旁风,以怨报德,长此以往,小命岂能不休矣!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面对“五关”的诱惑,不妨学学关羽,心怀不乱。始终把党纪国法、道德情操牢记心头;始终牢记权力是人民给的,视人民如父母,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顶得住诱惑,明明白白做人,清正廉洁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