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生命可以如此辉煌
2009-9-29 10:15:59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善良的爱心铸就伟大的人格,缔造非凡的人生。在康姐的身上,我们读到了人生最让人感动的魅力。人生,可以一直毫无悬念的平凡下去,但是只要我们有心,同样可以辉煌起来。
有些日子什么也写不出了,小女子本无才,谈不上什么江郎才尽,只是不敢写了!真的,不敢写了!这几天,一直沉浸在一种高浓度的震惊里回不过神来。一直自谓大脑还是有几分灵光的我,忽然之间傻了,是的,傻了,即使我能够再聪明些,也不能够想得明白,怎么世间竟有这样的人,这样傻的人!简直是天方夜谭,真的,怎么竟然会有这样的人!
这几天,夫偷菜上了瘾,我本贤良,自是不肯如河东狮一般抢占地盘,很贤惠的拿起女儿的毛衣回到卧室看电视,一枚枚奖章演绎着一个个血浓于水的故事,照顾瘫痪多年儿媳的好婆婆,为公公捐肾的好媳妇,迎娶战友失去生活能力的病妻残子的老矿工……荧屏内外热泪盈眶。
可是,感动之余暗自思忖,他们与我尊敬的康姐姐比起来,姐姐给我的震惊更是让我在深深的感动里回不过神来。不是说吗,奖章未必全挂在英雄身上!更多的掌声和鲜花应该献给我挚爱的姐姐。可是,康姐姐好像更愿意做无名英雄,不肯过多的炫耀自己。
认真的说,亲情之间的感动不是最大的感动,因为血缘亲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即便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几十年的患难与共,责任与义务已经使他们培养起了没有血缘的亲情,这并不稀奇。从幼小,我就生长在没有血缘的亲情熏陶中。母亲走的早,父亲和姥爷不是父子胜父子,翁婿二人在那缺吃少穿的岁月里当男有当女,含辛茹苦将三个幼儿拉扯成人。还有我那毫无一点血缘关系的恩兄恩嫂,将我们兄妹三人视如亲生,缝补拆洗,衣服鞋袜一作就是十几年。
真的,伟大的亲情使我感动,却不会让我震惊。对于一个在浓浓的亲情中长大的人来说,血缘之外的亲情也是人类的一种高贵的本能。
而我尊敬的康姐姐,以那样优越的家庭条件,在退休之后,本来应该享几天清福,可是我的傻姐姐偏偏有福不会享,打出了为残疾人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的招牌,自己出资15万办起了衡水残疾人艺术学校,使那些在黑暗中生活的孩子看到了生命的曙光。
为残疾人撑起一片希望的蓝天,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虽然说康姐姐自己从来不曾想过这些。曾经问过姐姐,这是何苦呢,不为名不为利,甚至于每年亏损,虽然政府每年补贴一些,可她还要从自己宾馆的盈利中填补亏空。姐姐回答的很平淡:咱是劳碌命,闲不下来。是的,好女人总是闲不下来,我也是闲不下来的女人,每日里忙完了厂里忙家里,闲散下来就一心一意的经营自己痴迷的文字,为了自己那少年梦想的延续,可与姐姐比起来,我的闲不下来只是对小家庭的贡献,读者姐姐为她的那些残疾孩子吟唱的诗篇,方感觉自己的文字是那么的苍白,一时之间,真的不敢再提笔。
姐姐说,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很喜欢他们,想照顾他们,想帮助他们,这也许是一种缘分吧。姐姐讲起她的残疾学员们,就像一位慈爱的母亲细细叨叨的讲起自己的儿女,哪一个女孩怎样的漂亮,哪一个男孩怎样的聪明,其实,看过她的那些残疾孩子们,真的不是像她形容的那么的招人喜爱。唉,一颗母亲的心哪!
对于残疾人,正常人一般的反映是怜悯,同情,漠然,甚至于是厌恶,抛弃。能够悲悯已经是善良的升华,极少有人爱他们,甚至于他们自己的父母,经年累月的拖累,父母也会疏忽他们,强烈的自卑感使他们残缺的身体里挣扎着扭曲的灵魂。爱他们,帮助他们,仅仅有一颗博爱的心是不够的,要付出常人想象不到的艰辛。
学校有一对聋哑夫妇。带着几个月的孩子来求学,学校给他们夫妇安排一间小屋住,孩子睡着了,夫妇就抓紧学习内画,孩子半夜发烧学校杜广义老师亲自抱着送医院,学校为其报销孩子的医疗费!直至孩子一周后送回家,都是老师和同学协助照顾!
衡水残疾人工艺美术学校残疾学员孙志成,今年22岁,全身除了手,任何部位都不能自由活动,一生都是在轮椅上度过的。体重只有20多公斤,来校后孙志成的老爷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后老爷病了。孙志成求知欲望特深,学习劲头足,不愿弃学坚决不回家。在培训中心校长的带领下,学校又一次开展了“爱心协助”活动,分班照顾她。她的全身都不能动,晚上要每隔2个小时反一次身,老师轮班守护,夜间值班。56岁的康桂芬校长亲自帮她洗澡擦身,身上的污垢黑黑一层,洗尽她身上的那些污垢足足需花一个小时,才擦的差不多干静。将她抱上床换衣更难。换衣对正常人来说是很简单之事,可对帮残疾人上床换衣可难了,需要你用很长时间才行。小便大便的事也是个难题,留给谁承担护理?康桂芬校长一马当先,解大便要用很长时间,康桂芬校长两手扶坐在便盆上的她,康桂芬校长尽管拖着累摊了的身驱但仍然微笑着
孙志成如此重残,大小便都需人照顾,甚至夜间翻身都需要人护理,但为了她残疾的身体,有所作为,学校老师轮流护理了她4个月。使她学会了绘画的基础知识,能在内画瓶中画出简单的作品!
残疾学员崔三胜虽下肢瘫痪,仍坚持住上铺,把下铺留给比自己残疾更重的学员。自己用手着力爬上去。她说:“我感觉和正常人没有什么两样。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样能做到。”
教师和学生吃住一起,让学员体现家的温暖。教师和学生住在一起,这样便于照顾学生们.也便于同学员交流。老师教聋哑学员上网聊天,通过聊天交流,成为知己朋友。楚宝明老师和杜广义老师和学生住在一个宿舍,既当老师,又当保姆,随时为学员叠床铺被,打扫卫生.关心每个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活习惯,学生得病,他们给学生端茶送药,对体弱年少学员,经常自己出钱给他们买香蕉,水果等。为学生倾注了全部的爱。
肢体残疾学员刘月,孙志成上街出去游玩买东西,杜广义和楚宝明都是亲自背着上下楼,从不厌烦。
学校了解每个学员的家庭状况,为学员排忧解难。残疾学员史常丰来时爱人和他闹离婚已有10个月。教师安荣红和校长康桂芬一起开车400里,去看望长期住娘家的妻子和10个月的女儿。经几次努力,终于使他们小夫妻和好,妻子高兴地回到了他家。史常逢没有了思想负担,绘画技术提高很快。
教育残疾学员正确认识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肢体残疾学员王金强18岁,身高仅90公分,因为小时遭人嘲笑,变得玩事不恭,一副小流氓像,既天真又可笑。一个女孩子随便说了一句和他交个朋友的话,他便陷入了暗恋之中,既买花又送礼,整日精神恍惚,不可自拔。一次他捡了10元钱没有交公,为自已买了鞋,心里便感到做了坏事,天天惶恐不安,主动找校长作检讨。学校耐心教育他,让他知道,交朋友是友谊,并不是爱情,他才从沉迷中解脱出来。学校看他经济困难,让他在学校宾馆值4小时夜班勤工俭学,每月挣400元工资,补贴家用。他感动地说:“学校虽不是家,却胜似自已的家。”
校长康桂芬50多岁了,同样和学生们吃住在一起,每天早起叫学员们起床,晚上看学员们睡觉后才睡。经常半夜起来查房,为学员洗衣叠被。在这个学校里.学员们感受到慈母般的关怀、姐妹的温情和兄长的温暖。渐渐丢弃了刚来时的自卑和羞涩,多了一份自信和欢愉。
姐姐说,她会用自己的余生为这些残疾孩子没有委屈的蓝天,多么美好的愿望,这又是多么平凡而伟大的女性,她那超乎寻常的博爱之心似涓涓清泉滋润着一颗颗干涸的心灵,使那日渐枯萎的灵魂萌动着让人震撼的新绿,又似那静默的灯塔,使那在黑沉沉的大海中将要崩溃的旅人,重新扬起了生命的风帆。
姐姐呀,原来生命也可以这样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