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博客频道 >> 焦点博文 >> 正文
一封电报
2010-5-18 11:03:03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我从商业学校毕业那年,思念祖母的心情日甚一日。本来祖母是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解放前,因为连年饥荒,走投无路,所以举家逃难至北方。经过艰难的挣扎,生活总算稳定下来。随着祖母年事渐高,叶落归根的思想无时不萦绕在她的心头。终于,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执意回归了故土。
  
  母亲念及我还是一个孩子,很不放心。可她又不忍心反对我,便只有无奈的叹息和不停地叮嘱。其实,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出门了,虽然每次去的地方不尽相同,但母亲的牵挂都是一样的。
  
  来到故乡,老宅子的枣树与桃树依然繁茂,只是杂草丛生,让人多了几分荒凉的感觉。祖母的身体还算硬朗,生活尚能自理。听她说,隔壁的叔叔,婶子,经常过来帮忙干活。一切都好,就是害了眼病,看东西越来越模糊。
  
  得知我已经中专毕业,正在等待分配工作。祖母先是喜悦,转而却唏嘘不已。如果不是我的父亲,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蹲了大牢,我的人生可能会截然不同。保送大学的资格被剥夺了,令祖母也为我感到惋惜。想当年,祖母在当地也算是大家闺秀,识文断字,知书达理。她最疼爱我这个孙儿,几乎把所学的一切,都用于我的启蒙教育。
  
  在老家住了数日,按照母亲的要求,我遍访亲人。每到一家,都会送上一份薄利。母亲说,乡里乡亲,都曾有过照应,绝不能生分了。那时,我还不能理解,只知道母亲和祖母一样,都是心地善良的人。她们对我的要求,我要尽量做到。
  
  我去老家的时候,正值夏天。连日的暴雨,阻断铁路,回家的日程不得不延后。我害怕母亲会担心,便想赶到县城,给母亲发一份电报。刚出了村口,就遇见远房的三舅。
  
  这个三舅不似普通农民那么淳朴,看上去总有几分狡黠和精明。以前,我的父亲做小本生意,他曾去过我家,跟父亲合伙挣了些钱。后来父亲倒卖橡胶,被扣上了“投机倒把”的帽子,判了4年徒刑。此后就再没见到三舅的影子。听母亲说,当年闹饥荒,我尚在襁褓之中,由于吃不饱,整天哭闹。母亲没办法,曾去向这个远房三舅借一碗米,结果遭到拒绝。
  
  我对此人的印象尤坏,村里的家家户户我都走遍了,唯独没去他家。我正担心他会不会怀恨在心,他却迎上来,满脸堆笑地说:“你啥时候回来的?你爹娘可好?”
  
  我不冷不热地说:“好着哩。”
  
  “你这是去哪儿?”
  
  “发洪水了,火车停运。我想去县城给我娘发个电报,告诉她晚几天回去。”
  
  三舅皱着眉说:“去县城的路也淹了。幺套从县城借了一辆拖拉机,下午要带我去城里。要不,我帮你发电报?”
  
  幺套是三舅的小儿子,在县城上班,在村里也算是鲤鱼跳龙门的人物。
  
  我犹豫了,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没想到三舅是个热心肠的人,我为自己的小肚鸡肠而感到羞愧。我把地址告诉三舅,又给他一些钱,连连道谢。
  
  我又安心陪祖母住了几天。洪水过后,我就踏上了归程。刚走出火车站,看到一个熟悉而憔悴的身影,站在风沙之中。她就是我的亲娘,一个穿着土布衫子的裹足的小老太太。她一脸的焦急,目光那么苍老。当我出现在她的面前,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娘,我不是给你发电报了吗?你咋还来接我?”
  
  母亲说:“我没收到电报。这一个礼拜,我天天来火车站,天黑才回去。寻思着,你咋还不回来,出啥事了?”
  
  “你天天都来?就这么站一天?”我的鼻子酸了,眼睛涩了,心里不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几十年过去了,母亲的形象早已凝固在照片上。每当我看着母亲的照片,依然会想起这段往事,想起她紧紧拉住我的手,沧桑的脸上浮现出的安慰的笑。
  
  我不肯相信,三舅没有发那封电报。因为我知道,母亲是不会相信的。在她的心里,每一个父老乡亲都是可以信赖的。我更愿意相信,那封电报是邮错了地址,“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现在我已经退休了,到了含饴弄孙的年龄。回想往事,颇多感慨。生活在今天的人们是幸福的,通讯发达,信息灵通。我想对年轻人说一句,无论你身居何位,身在何方,有空的时候,拿起手上的电话,给父母报一声平安。
  
  后记:根据父亲的讲述,写下这篇亲情短文,希望大家有所感悟,珍惜亲情。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