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博客频道 >> 焦点博文 >> 正文
走进神秘湘西
2010-9-11 14:21:12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一直以来,无论是读沈从文的书、观黄永玉的画、听宋祖英的歌,还是在《湘西剿匪记》、《血色湘西》等影视屏幕里,无时不觉得神秘的湘西实在令人向往。这次终于如愿以偿,走进湘西这块神秘的地方。
  
  湘西是湖南省的“西北门户”,与湖北、贵州、重庆三省市接壤,素为“湘、鄂、渝、黔咽喉”之地。境内居住着土家、苗、汉、回、瑶、侗、白等30个民族。世居主体民族土家族和苗族。
  
  走进土家,这里住房多依山建筑,一般是长方形,三间,中为堂屋。房屋建筑材料,有的以木架屋,房顶盖瓦;有的编竹为墙,茅草为顶。饮食以玉米、小米、荞子为主,喜吃酸菜和辣椒。服饰:男子用青蓝色或白色的土布帕子缠头,喜穿对襟短衫,多纽扣;妇女穿无领开左襟大褂,袖子短肥,下着八幅罗裙,裙上绣有花纹、图案,有的穿裤,裤脚有两三条花边;老人着大襟衣。婚俗独特的地方,就是哭嫁,哭的时间长,在离开娘家的前半个月就开始哭嫁。土家族人有团结互助、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一家有事,大家帮忙。逢年过节到土家族人家里作客,热情的主人便会拿出几个雪白的糍粑去烤,烤得两面金黄开花的时候,几吹几拍,往里面灌白糖或蜂蜜,双手捧给客人。但在一些偏僻的山区,主人将烤好的糍粑送到客人手中后,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过糍粑就咬,这时主人就会重新抢回去,吹打拍净,蘸上糖给客人吃,尔后接二连三地烤好、拍净、蘸糖,递给客人。如果不懂规矩,接过来就只管吹拍,那你吃完一个没糖的就别想再吃了,主人还认为你对土家族人不尊重。节日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扛锄、穿蓑衣、担空水桶进屋;不能用脚踏火坑及三脚架;在室内不能吹口哨;客人不能和少妇坐在一条长凳上。
  
  最神秘的是,传说湘西有八大不解之谜。赶尸之谜最为神秘。在中国,早至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已经萌生了“入土为安”的观念。直至今日,土葬依然是我国最常见的丧葬方式。然而,对于客死他乡的游子,“落叶归根”可能只是种奢望了。不过,在湖南,传说有一种特殊的方法能实现这种奢望——这就是“赶尸”,一种传说中可以驱动尸体行走的法术。据有关文献记载,湘西赶尸有“三赶,三不赶”之说。凡被砍头的、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这三种可以赶。理由是:他们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气,既思念家乡又惦念亲人,可用法术将其魂魄勾来,以符咒镇在尸体内,再用法术驱赶他们爬山越岭,甚至上船过水,返回故里。凡病死的、投河吊颈自愿而亡的、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这三种不能赶。因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阎王勾去,用法术不能把他们的魂魄从鬼门关那里召回来。
  
  进入苗塞,一定得要与苗民对歌才能进村。这里的苗民,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会唱歌。上坡劳动有“山歌”,请客吃饭有“酒歌”,送客出门有“别歌”,男女相会有“情歌”,婚姻大事有“喜歌”……在节日或者农闲时,则定期举行歌会。每到歌会这天,就成了苗族人民的盛大节日。歌场所在地四邻八乡的苗族、土家族和汉族人民,都穿节日的盛装,扶老携幼,聚集歌场。少则几千,多则几万,歌手如云,歌声飞扬。有时要热闹好几天。农历六月六,是苗民的大型歌会。清晨,赶歌会的群众已成群结队,在山头、溪边、公路两旁攒动,许多身穿对襟开衫、头缠花黑条巾,手拿带钓小花布伞的年青小伙子,在一群群盛装俏丽的苗家姑娘中穿来游去据说在歌会是,如果男方看中女方,就用小花伞去钩对方手、腰,小小的花布伞成了沟通情愫的工具了,如果姑娘看中小伙,就频频传送秋波,使眼色。
  
  在王村,也就是电影里的芙蓉镇。“湘西山秀水幽幽,山峡落溪州。悬崖壁峭绿油油,悠悠荡华舟。烹鲜鱼,戏灵猴,龙洞神仙游,芙蓉古镇吊脚楼,土家情意稠。”是的,芙蓉镇是一坛老酒,是一壶清茶,是一曲典雅的音乐,它所散发出的特有氛围,不得不让人沉醉,不得不让人回味,不得不让人入梦。芙蓉镇是一个土家族聚居的古镇,在汉高祖五年,它就是当时酉阳县的治所。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通商的黄金口岸,其繁荣程度,令人咂舌。在世人的眼里,芙蓉镇就像一枚精美的纽扣,优雅的别在猛洞河的胸前,炫目而耀眼。在这个地方,那些散落在民间的历史碎片和浓郁的土家风情,古老而神奇。面对芙蓉镇的古老和厚重,足以让我们久久地停下来,静静地品读和思考。王村的建筑最有风格的是那些吊脚楼,和南洋一带的吊楼十分相似,因此说马来人、印尼人是苗族的后裔,这吊脚楼的房屋就是一个例证。多年来被社会各界誉为中国“土家第一村”,流传于湘西境内的“八蛮”说证明了这里是土家族发祥地之一。沿袭存在了八百年之久的老司城土司故都又证实了这是近世湘鄂渝黔边土司的根祖和统治核心地。古老而又灿烂的土家族民间艺术遗产更是中国土家族的“博物馆”和“基因库”。
  
  早就听说湘西有座美丽的凤凰古城。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五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虽历经沧桑,仍保存完好,古风依旧。凤凰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站在南华大桥上观赏凤凰古城的夜景,的确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只见沱江两岸的吊脚楼外都挂起了红红的笼灯,照得沱江一如昨日的秦淮,江面灯影晃晃,游人如织,沿岸笑语声隐隐传来……左边为沱江,紧靠着江岸断断续续也有些风格各异的民居,此种民居的构造,一面连接路面,一面以树木作支撑悬空伸入江上,这正是所谓的吊脚楼也。右边则全是民居,这些民居大多以树木为原材料所造就,古朴、典雅,民族风味浓厚,但却充满了现代的气息。
  
  湘西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神奇独特的古迹遗存。古往今来,勤劳淳朴的湘西土、苗家人在这块富饶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纵情欢歌,翩然起舞,在劳动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祭祖仪式类的土家族舍巴日、毛古斯、梯玛跳神,苗族椎牛、椎猪、接龙跳香等;民族舞蹈类的苗族鼓舞,土家族摆手舞等;民族音乐类的苗族情歌,土家族哭嫁歌、打溜子、咚咚奎等;民间工艺类的土家织锦、“踏虎”凿花、苗家扎染以及民族习俗、民族史诗、稀有剧种、民间文学等共八大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代代传承,浩如烟海,灿若繁星,尽情展示着湘西多姿多彩的文化,述说着悠久灿烂的文明。
  
  来自凤凰古城的著名画家黄永玉老先生这样写到:我那个城,在湘西靠贵州省的山洼里。城一半在起伏的小山坡上,有一些峡谷,一些古老的森林和草地,用一道精致的石头城墙上上下下地绣起一个圈来圈住。圈外头仍然那么好看,有一座大桥,桥上层叠着二十四间住家的房子,晴天里晾着红红绿绿的衣服,桥中间是一条有瓦顶棚的小街,卖着奇奇怪怪的东西。桥下游的河流拐了一个弯,有学问的设计师在拐弯的地方使尽了本事,盖了一座万寿宫,宫外左侧还点缀一座小白塔。于是,成天就能在桥上欣赏好看的倒影。城里城外都是密密的、暗蓝色的参天大树,街上红石板青石板铺的路,路底有下水道,蔷薇、木香、狗脚梅、橘柚,诸多花果树木往往从家家户户的白墙里探出枝条来。关起门,下雨的时候,能听到穿生牛皮钉鞋的过路人叮叮叮地从门u走过。还能听到庙中建筑四角的“铁马”风铎丁丁当当的声音,下雪的时候,尤其动人,因为经常一落即有二尺来厚。城里多清泉,泉水从山岩石缝里渗透出来,古老的祖先就着石壁挖了一眼一眼壁炉似的竖穹,人们用新竹子做成的长勺从里头将水舀起来。年代久远,泉水四周长满了羊齿植物,映得周围一片绿。我想,好诗好词总是应该在这种地方长出来才好。
  
  苗族文学家沈从文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他所崇尚的“湘西文化”是一种本于自然、归于自然的哲学,是一种洋溢着鲜活生命力,宁静和谐的文化。自在自为、自然和谐、原始本真是其特质和内核。本文试图通过文化,以自然性爱、自然人性、生命形式为基础来探讨“湘西民间文化”的原始本真美。沈从文作时常以一个具有“乡下人”眼光的都市知识者身份来看待中国的“常”与“变”。他出生于风景如诗如画的湘西凤凰,湘西这块神奇的土地不仅赋予沈从文丰厚的文化素养,而且孕育了他对湘西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湘西民间文化”成为沈从文的创作基础,他吸取“湘西民间文化”中那些粗野活泼,又具有原始生命活力的因子,来构造他笔下的“湘西世界”。
  
  湘西有位本土诗人在《诗性的湘西》一书中写到:“在湘西,一颗石头都握着湿漉漉的纯美……荆楚原始宗教和巫风的浸染,光怪陆离的山水气象的蒸腾,使湘西诸多的人文与自然成为当下最令人费解,最引动人心的风景。”他把湘西、湘西文化、乃至湘西审美文化定格为“诗性的”这一理念,不仅令人怦然心动,更耐人寻味。其“性”既奔放粗狂、又神奇卓异,其“情”时而含蓄缠绵、时而哀婉凄清,其“味”如品醲尝甘、又似啜菽饮水。这些似乎构成了湘西审美文化独特的“性情”和“气味”,而表述和传达这种文化“情感”的符号,就是散见于湘西民间的“茅古斯”、“槯牛”、“哭嫁”、“摆手”、“跳香”,“吊脚楼”以及许许多多的民族文艺、民族工艺和民族节日等诸多文化事象。湘西服饰是“历史的载体,情感的表象”,湘西民居的内蕴是“依顺自然,诗意生存”,湘西的宗教是“神性与诗性的清唱”,湘西的节日是“情感奔涌的世界”,湘西的丧仪是“生命意识的高扬”,湘西的工艺是“生活的美化,睿智的彰显”,湘西的舞蹈是“心潮的奔涌,生命的律动”……这就是湘西文化的灵魂,湘西审美文化的神韵!
  
  在湘西,我总是被她深刻的文化蕴涵所震撼,湘西文化的确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民族传承。还是诗人写的好:“湘西人在鸟鸣声中长大,有着清泉般的嗓音……湘西人在歌声中谈情说爱,在歌声中生儿育女,在歌声中演绎人生。相思歌、哭嫁歌、拦门歌、上梁歌、祝酒歌、孝敬歌,或萦梁绕椽,或飞出吊脚楼,唱绿了田野,唱柔了溪水,唱尽了人间的喜怒哀乐……”不仅能使人领悟湘西民居的诗情画意的审美情趣,更让人如临其境,顿生快意。如此诗意般的湘西民居,足以让外乡人对湘西心往神驰,令出门在外的游子梦萦里闾,魂牵故乡。神秘湘西,她让你感知民族文化的魅力;她是一道道民族文化的美味大餐,她是一幅幅不朽的画卷;她演绎着一个个神秘而独特的文化传奇,她描绘着一个个美丽而富有的精神世界!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