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香各里雄古石碑的思绪
2010-10-23 10:41:25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车出丽江,西行10公里经拉市海转入214国道向北,一直向北。路都是上坡,因是国道,所以全是炒油路面。路面很好,来来往往的车也不多,没有我们在内地常见的堵车情况。我们的车呜呜上行,四周都是青山,越往上行,云雾越大,它追赶着我们,包裹着我们,让我们只能看到百把十米外的景物。有时雾太大,司机还要打开雨刷,让前窗更明亮一些,看得更清楚一些。
汽车上行约一个多小时,司机把车停在山顶的一处小庙旁,他说这里是观景台,如果是晴天,可以看见重重叠叠的群山,那终年积雪不化的顶峰就是玉龙雪山。我知道丽江周围还有梅里雪山、哈巴雪山,但在地图上始终找不到。而能找到的玉龙雪山还有标高,高度为5596米。当然,今天肯定是看不到了,到处都是云、都是雾,云雾幻化,连近在咫尺的群山都不见真面目,哪敢奢望见到王龙雪山?等我们下车时,嘿嘿,一阵风来,云雾翻腾,涌来涌去,竟然将远处的群峰现出身影来。四周四围都是云、都是雾,而群峰犹如浮在云海中,简直奇妙极了,我赶快拍下这组镜头。刚拍完,一阵云遮雾障,就什么都看不见了……可惜根本没有见到至龙雪山的影子,实在是有点遗憾。在回车上时,随手拍下这座小庙的镜头。可仔细一看,庙内的一副对联引起了我的注意:“玉龙哈巴朝拜正觉;金沙铁甲再颂雄古。”旁边有一幅立轴,上书“香格里拉发祥圣地”。咦,“香各里雄古”与“香格里拉”有什么关系?我突然记起在竖在悬岩旁的一座大理石碑,碑文镌刻虽稍嫌粗疏,但抬头却刻着“香各里雄古石碑简介”。于是我赶快又跑到悬岩旁,拍下了这块石碑。碑文上首先解释了“香各里雄古”这句纳西语翻译成汉语为啥叫“香格里拉”的字义词意和音义对照的关系;其次,碑文上说明了1932年丽江地图上就明文印上了“香各里雄古”的地名;第三,1998年在丽江发现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镌刻的这块“香各里雄古”的古石碑。由此而证明:香格里拉这个圣地就在这里,只此一处,别无分店……
回到车上,我们又一路上坡,单调的马达声轰鸣着,车外又是云雾。公路路况很好,只是路弯坡陡,车速慢……车上,旅伴们争论起“香格里拉”的正宗地来,有说四川稻城的、有说西藏林芝的,而云南中甸的香格里拉也仅仅是其中之一罢了。因为许多人没有去过稻城、林芝,所以印象很是模糊。我虽然没有去过,但我的不少网友去过,我从他们的照片上看到那美丽的高原草甸、湖泊风光,真是让人心动。
其实,“香格里拉”是1933年英国著名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所描绘的一块永恒、和平、宁静之地,是英语“Shangri-La”的音译。这里有雪山峡谷、有被森林环绕着的湖泊、有被雪山怀抱着的美丽草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伊甸园!其实这只是书中描写的一个假想的精神世界,相当于中国的世外桃源,在中国云南、四川、西藏等省就有好几个地方声称自己是“香格里拉”,云南中甸县更名香格里拉是最早向国务院提出的,注册更名抢先到手,目的无非不过是发展旅游业。其实,四川稻城亚丁的景象完全和云南香格里拉一样,而且更原始更美。它们之间相距也不过300公里,亚丁有一个乡叫“香巴拉”,乍一听也和“香格里拉”别无二致,可惜的是交通不方便、旅游设备设施欠缺,名声远不如云南香格里拉。
现在旅游业日益发展,各地都在争夺旅游资源,香格里拉这个品牌更是争得利害。不过学术界认为,中国存在一个大香格里拉地区,它西至西藏的林芝地区,东到四川的泸定,还包括岷江的上游,北至四川最北部的若尔盖及石渠县最北端,包括了青海果洛州及甘肃最南端一部分,南到云南丽江一线。若用经纬度来表示,则是东经94度——102度,北纬26度—34度围成的这样一个区域。这个区域的各地方既有自然上的相似性,也有人文上的共同点。在这个范围内如果某一个地方是香格里拉,那么这一带就处处是香格里拉。应该说中国存在一个大香格里拉文化圈,范围就是川、滇、藏三省区交界的大三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