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行
2011-1-8 10:54:39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延安,我们心中久仰的圣地。几十年了,只能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雄伟的身影。总想有一天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
去年9月中旬,纪检监察局组织部份干部前往延安进行学习考察,7天时间的学习,虽很短暂,但这是我学习收获最多的7天。
我们沿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一线,主要学习考察了“延安精神”的发源地——延安。参观了杨家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中共七大会址、宝塔山,瞻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在延安的革命遗址。实地缅怀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亲身感受革命先烈艰苦奋斗的历程,重温党的历史,陶冶精神情操,体验延安精神。在西安,参观了黄帝陵、轩辕庙、华清宫、兵马俑博物馆及西安事变五间厅等历史遗址,同时还攀登了华山,在河南洛阳,参观了龙门石窟、蒿山少林寺,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悠久历史文化,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此次考察,虽然时间不长,但信息量大,我们采取听、看、思等形式,走进延安,了解延安,感受延安,追忆延安,身临其境地体验了延安精神。所到之处,所见之物,如窑洞、油灯、炕头、书桌、木凳、棉被、纺车等等,一件件文物都是激情燃烧岁月的历史见证,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谱写的伟大的历史篇章。在曾经群雄逐鹿的华夏中原,所看到的古址、文物、景点、圣地,使我们深为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感到由衷的自豪。
学习考察期间,我们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把考察活动作为学习的好机会,视为人生中一次重要经历,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善始善终地参加考察活动,自觉认真地记录相关历史文化知识,顺利完成了学习考察任务。延安之行,一路走来,大家无不感慨万千。
体验延安精神,是一次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革命之行。我们在杨家岭、王家坪、宝塔山等重要党史发生地回顾了党的七大、延安文艺座谈会等历史,通过聆听讲解,观看展览,重温了当时极为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从1935年到1948年,中国革命从最艰难走向了胜利,中国共产党从最困苦走向了强大,延安记载了这段历史,也铸就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所以说,延安时期是出政策、出经验、出人才、出作风的特定时期。在长达13年的革命实践中,培育了以延安精神为主要标志的优良传统作风。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认识到“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养起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革命精神。它由延安时期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精神,白求恩、张思德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原生形态衍化而来,包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与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因此,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高度升华,是党和国家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体验党史党建,是一次接受党性党风锻炼的党教之行。此次延安学习考察,近距离地体会了当时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残酷现实之间的极大差距,红军进入延安是在长征中的被动局面下作出的战略选择,无论是延安的条件,还是革命力量自身,对于实现革命胜利的理想都到了最艰难、最困苦的境地。正是在这一关键时刻,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军、全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从大生产到整风,从党建到强军,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是立稳脚跟,然后发展壮大,最后解放全中国,13年弹指一挥间,党最终把革命理想变成了现实。1945年4月23至6月11日,在杨家岭举行的党的七大会议决定: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包含了走向成功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细节,包含了至关重要的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讲话,每一部文献。这一切真实地见证了党如何立足现实,改变现实,重视问题,克服困难,一步一步地反败为胜,扭转乾坤。这其中蕴含了无穷的智慧,成为后来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我们在参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居、以及七大会议旧址、宝塔山时,都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聆听讲解,百闻不如一见,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受到了一次锤炼党性、改进作风的深刻教育。
体验文化风情,是一次感受边区文化底蕴的情谊之行。1935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延安,此后13年,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在延安的土窑洞里,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毛泽东旧居里那架在炕上的床,周恩来旧居里那绑着铁丝的床,朱德旧居里那默默无声的纺线车,震撼着我们每一个学员的心灵。这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件物品,每一首革命歌曲都是一个故事,都凝聚着党的历史形成的轨迹。至今《东方红》、《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解放区的天》、《军民大生产》、《南泥湾》等革命歌曲广为传唱。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历史的角度、哲学的高度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利用,把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融为一体,为革命斗争服务。1942年5月,中央在杨家岭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会议制订了文艺方针,全面展开了文艺整风运动,座谈会对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看了毛泽东与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代表合影及当时延安秧歌运动的场面,有如亲临其境的感觉,延安文化是我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秧歌舞(剧)”是陕北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一种民间舞蹈和剧种,至今广泛流传,长盛不衰。
体验秦风唐韵,是一次感受古城名胜古迹的历史之行。5000多年前,轩辕黄帝统一了三大部落,建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部落联盟式国家。走进西安,就犹如走进了一座上下五千年的天然历史博物馆。这里一块砖便有一串兴衰故事,一片瓦便印记着世纪风雨春秋。考察的第一站,考察小组成员参观考察了人文初祖——轩辕帝陵,透过轩辕庙我们可以看到文明古国文化的悠久,身为炎黄子孙我们感到自豪。了解中国的昨天这里是一个不能不去的地方。
西安古时称为长安,是中国建都朝代最多最久的古都。先后有西周、秦、西汉、唐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周幽王、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等近百个皇帝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的宫廷生活,开创了鼎盛的汉唐时代。此外,长安还是举世文明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人文荟萃,交通发达,在中国古代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华清宫数千年来“与日月同流、不盈不虚”,自仰韶先民发现、利用伊始,经周、秦、汉、隋、唐等帝王推崇,见证了我国六千年的沐浴史和三千年皇家园林史,更演绎出了杨贵妃与唐明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千古爱情绝唱。
攀登华山、体验“爬”山的之苦之乐。攀登华山感受到那一览众山小的气魄,感受到华山的奇,秀,险。但更有幸是这次观望到华山的云海,仿佛走入中国画山水大写意的境界,更为刺激而激动的是感受了亚洲最长的缆车,颠簸之中求平稳,平稳之中抓刺激。
体验和谐发展,是一次参观考察延安精神建设延安之行。此次参观考察,重要的是重温党的历史,同时对延安边区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学习和借鉴。延安市生态环境、自然条件都十分恶劣,但延安人抓住机遇,发扬延安精神,提出“用延安精神建设延安”,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初步形成了以能源、红色旅游、特色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特色经济格局,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如打响红色旅游品牌,充分发挥自然景观和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的优势,以中华民族圣地黄帝陵、中国革命圣地延安、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为主体的旅游资源驰名中外,来延安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航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呈现出又好又快的景象。
延安之行,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育。延安之行坚定了我们的信仰。
延安精神是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始终坚持艰苦奋斗,执政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