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商务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2012》:中国式“后门”哲学
2009-11-28 11:05:04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荒废了太久,电影。

    最近看了2个,均有较深刻印象。一个是时下大热的《2012》。网上传得那么热,不看感觉挺遗憾似的。到电影院感受了下那震撼场面。

    我看的是30元一场的。不得不承认:值。

    这个电影,让我充分感受到电脑技巧带给电影的魅力。我很难想象,今后的电影,在宏观场面上,还能够有超越这部《2012》的。场面实在震撼,关键是细节,大量细节同时在一个画面上运动时,感觉眼花缭乱的。眼睛不够使。

    虽然套路是俗了点,但这似乎是不可回避的。它必须以一种大众已经习惯于接受、已经很熟悉的方式来展示它的卖点。

    惟一觉得有些美中不足的是我觉得缺少一点末日氛围。氛围,不仅是山摇地动,不仅是火花子砸下来,世间万物在同时崩塌。氛围与心灵有关。尽管有网友反映,此电影应该列入限制级,因为实在太恐怖。但老实说,我并不觉得它是恐怖。这么说的人,大片看的有点少。氛围就是当什么事还没发生,你已经有强烈的心灵感应。我感觉,几个月前看的一个碟《变异编年史》就有一种浓烈的末日氛围。感觉拯救整个世界的火种就被捏在某一个人的手里,而且随时可能被风吹灭。《2012》,更像电子游戏。像游戏中的探险,冒险。

    除了场面的逼真,宏大,还有一点我要赞的,就是编剧对东方“后门”哲学的深谙。《圣经》中的诺亚方舟原来是给权贵准备的,原来他们才是上帝合格的子民,是承担着人类重建和繁衍的重任的。我不知道那数万人当中,除了富和贵,有没有艺术家,思想家,很穷但很有贡献的那类,比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如果有的话,想想也许是对的,你说上帝不把逃生的机会留给“杰出的人”,那还该留给谁。富的,贵的,聪明的,都是优秀物种。我相信这电影有意无意展示的是这样一种哲学。当然有几个小人物最终也通过走后门混进了方舟。这几个小人物是本片主角,虽不是什么重要人物,但是本片的线索人物,也代表着穷人、平凡人的仅有一种希望了,所以编剧慈善了一把,让他们在被冰冷的生存规则抛弃(其实是被上帝抛弃)之后,又遇到了一个西藏小孩子。这个西藏小孩子虽然普通,但他大哥却正是诺亚方舟的工程师,可谓“内部人”,因此,“后门”哲学发挥威力了!小孩子带着自己的家人寻找“内部人”,终于通过了大门,并且从一个秘道进入方舟!这很有意思,这说明,再严格的体制,也是有漏洞的。而且内部人在出卖通道,严格来讲,这是腐败。这个腐败差点导致了严重的后果:方舟大门关不上,方舟启动不了,即将撞上冰山(此处是喜马拉雅山),成为世界末日的titanic。幸好,一直在为逃生而奔波的主角(一个为生存而挣扎的,很幸运的小人物)这回舍生取义了一把,冒着生命威险去解决自己带来的麻烦。终于,皆大欢喜。普天同庆。执手相看泪眼,兴奋大呼YES!世界得救了!至少是少部分幸运儿,被上帝选中的优秀人类代表,得救了,得以进入人类2.0时代。

    这个电影最令人不喜的是它的尾巴。获得重生的那一小撮优秀人类代表,当重新见到天日时,脸上洋溢着兴奋,激动,对未来的憧憬,全然看不到对已经失去的生活的哀伤,想必这些人的家人,亲人都团聚在身边了,他们无比幸运,所以感觉不到太深的伤感。如果是这样,说明这些人太自私了。但我相信这里是好莱坞编剧的无意识套路导致的结果。

    这个电影就是个商业大片,如果它再在思想上稍加追求一下的话,或许可与《黑客帝国》(MATRIX)相媲美。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