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母亲
2010-9-30 15:42:43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时令进入八月,早晚的天气开始转凉,值了一宿夜班的我本来有些困盹,但是被带有薄雾的晨风袭来,顿时清醒了许多。回到家中,虽然未见到母亲的影子,但是热腾腾的早饭已经在厨房备好。“母亲一定是下地了。”我自言自语地说。
如果没有什么事,母亲会在家中一直等我回来吃饭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一辈子有操不完的心:我上学的时候为我的学习成绩操心,当兵的时候又为我的衣着冷暖操心,如今我转业回到地方,母亲又为我的工作操心,“上班的时候累不累?在单位顺心不顺心?夜班冷不冷?”母亲总是有问不完的话题,听得我都有些心烦了。母亲知道儿子大了,并不是愿意将所有的心事倒给她听,但是母亲会察言观色来判断儿子的情绪。如果我是满面春风的回来,母亲的脸上也堆着微笑;如果我面沉如水,见到家人什么话也不说,母亲也就不再说些多余的话,只是坐到餐桌前,静静地等着我洗漱完毕,静静地等着我坐到餐桌前,静静地看着我吃饭。
母亲是位心细如丝的女人,我的任何一个反常举动都躲不过母亲的眼睛,只不过有些事情母亲只是看在眼里并不说在嘴里。也并不是都不说,我在工作上取得一些成绩的时候,我心情愉快的时候,我需要别人和我一起分享喜悦的时候,那一刻的母亲比我还高兴,仿佛这些快乐就是她自身的;而当我沉默,发脾气的时候,母亲会静静地听我没完没了的唠叨。我知道这样做不对,我有什么权利把自己的烦闷强加给母亲呢?这么多年来我没有给予母亲太多的幸福和快乐,反而是太多的沮丧和埋怨。对于我的败笔,母亲从未过多地指责,就是这样静静地承受着。母亲经常对我说:“并不要求你有多大的富贵,平安就是福!”对我的人生要求母亲就是这样简单。为孩子一辈子的付出,并不图什么回报,只是期望儿子一生平平安安。
平安的企盼,这又是多么深沉的母爱呀!上班离去时,身后久久远视的眼神,下班进家时,餐桌前静静地等待,所有这一切,只是缘于一位做母亲的小小心愿——平安。
然而,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充分理解做母亲的这份苦心呢?就像我眼前这碗饭,又包含了多少母亲的心思呢?
我简单地吃了几口便换上劳动服去地里找母亲。第一次去地里干活,我有种说不出的冲动。久违的庄稼地,我已经有二十来个年头没有好好地侍弄过了。今天,我踩在松软的土地上,突然有小时候扑到母亲怀里那样的感觉,很亲切,很舒适。抬眼环望,成片的玉米、大豆和花生,在田间,在地头,万物欣欣向荣,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触情生情,我不知怎样来赞赏蕴育这万物生灵的土地。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土壤承载着多少生命的延续。大地,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不嫌子贫,不嫌儿丑,只要你在这块土地上降生,彼此就是有缘的。不管你是善待她,还是嫌弃她,她总是拿出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要你种下希望,肯定就会有结果收获。
远远地,我看见母亲蹲在地里薅花生。我喊了一声,母亲这才慢慢地站起来,很费力的直起腰,然后扭过头向我招手,“刚下班吗?饭在桌上放着,你吃饭了吗?”
我拍了拍母亲身上的土,说:“吃了,见你没在家,我就猜到你下地了,所以跑来干活。”
母亲说:“不用,快回去睡觉,值了一宿班够累的,快去吧,地里的活有我一个人就够了。”
我一笑,“没什么,你看我精力多充沛,咱娘俩一起干不是更快点儿吗。”
母亲见我执意不走,只好留下我和她一起干。母亲一边干一边高兴地说:“今年可是丰收年,种什么收什么,你看这花生,个个硬崩崩的,你再看那大豆,都胖得像小肥猪一样。”
从玉米秧间的缝隙投过来的阳光洒在母亲的脸上,我发现母亲的皱纹里都浸满了丰收时的喜悦。俗语说“庄稼之人不得闲,脸朝黄土背朝天”,累是累了点儿,但是庄稼人没有太多的奢望,要求和希望都很朴实单纯。
母亲一边和我说话,一边麻利地干着活,并未经意我的内心地澎湃。母亲啊,你为什么总是这样迁就着我们呢?不管我们长多大,在母亲眼里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既然是孩子,母亲就应该把最好吃的留给做孩子的,就应该把最脏累的留给当母亲的。
做母亲的都是这样想的,做孩子的也就理所当然的接受着。
大地,母亲,两者是那样的相同相惜。我把大地比母亲,母爱的那种博大,那种厚重,也只有大地才可以比拟。别人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海。但是,尘世间又有多少人能切身体会到如山如海般的爱呢?我老家那瘦骨嶙峋的小山包不足以拿来形容父爱,又有多少人能到海滨亲身体会大海的包容呢?一个人爱自己的二老没有必要跋山涉水的去寻找爱的寄托,眼巴前的,脚底下的,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就足已比拟了。
你瞧,你瞧,那美滋滋,晃着空脑壳在风中自以为是的稗子,你再看那粒粒饱满想低下头亲吻大地的晚稻。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同在一片蓝天下,无论你是自大的,还是谦恭的,对错与否,任人评说;但是,作为母亲,大地,对这一切都会满心喜悦地接纳,因为他们都是自己辛勤孕育出的结果。
感谢大自然赋予我们太多的道理,我们如何去理解母爱,又将如何去回报母爱,见仁见智,做法不一。但有一句话说的很具有哲理性,“百善孝当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间无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