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尼采
2009-9-26 10:04:43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的确是这样的,我们自己就是自己,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不能成为别人。但是我们可以去学习,哪怕似是而非,但是只要能够让我们进步。我们没必要追随谁,我们只管做好我们自己。
一直有晚上看书的习惯,临睡前坐在床头,就着柔和的灯光阅读。这天,我从书柜上翻来找去,却怎么也找不到那本想看的书。那是一本名为《尼采经典文集》的书,不久前在书店买的,看了一小半。明明记着放在书柜上的呀?到哪里去了呢?正当自己灰心丧气打算放弃的时候,目光随意扫到面前几本紧挨的书背上,那不是吗?原来它恰好就在自己的眼前!把它抽出来,封面上的尼采神采奕奕,夸张的胡子,目光深邃而神秘。
其实自己并不喜欢哲学,因为根本不懂。对尼采感兴趣,首先是因他说过的一句话,“人生的幸运,在于保持轻度的贫困。”我觉得自己算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人,从尼采这里终于找到了理论依据。其次,是由于尼采说过的另一句话,“上帝死了!”撇开这话的是非不谈,能出此言者,足见其离经叛道,不同凡响。这样的人,多有深度,能够影响人们重构思想的坐标,这些人的文字,常常也超越了平庸而腻味的琐碎和伤感,使人思路开阔,增长见识,这些人和这样的文字,也一直为我所好,尽管其中不乏偏激。
然而,自己读了两章,便体会到了哲学书籍的特点,枯燥、晦涩,一些文字根本看不懂,甚至逻辑不通,越往后读越如此。难怪,像我这么一个知识贫乏,奉行简单实用主义的人,怎么能够一下领会大师的智慧呢?怪不得先前在书柜上怎么也找不着,敢情是不懂风景,他老先生在躲着我呢。
如果用一种简单的逻辑思维去揣摩尼采的心路历程,去斗胆诠释能够看懂的文字,大概是这样的:尼采认为自然界只是一种肤浅的表象,意志才是宇宙的本质,人的本质就是意志,人的意志在现实中无法得到满足,因此就会感到痛苦。什么东西能够反映宇宙的本质呢?早期的尼采认为是艺术中的悲剧。随着认识的不断发展,到中期,尼采认为文学、绘画等艺术无法反映和揭示宇宙的本质,只有音乐才有这个功效。到后期,尼采发展到否定一切,认为只有毁灭一切,才能重构新世界,这就是那句惊世骇俗的“上帝死了”的由来。最后,尼采疯了。书上说,那天,尼采看到路上驶来一辆马车,车夫用鞭子使劲抽打马匹,尼采大喝一声,跑上前去奋不顾身抱住马头,阻止车夫,然后发病。悲天悯人是艺术家的特质,像很多天才的艺术家一样,尼采没有逃脱自己的宿命。
说尼采疯了,这当然是一种世俗的观念,说尼采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宇宙的本质或许更能让人接受。人,作为一种奇妙的生物体,我们从未间断过对自身奇妙的探询,却总是不得其妙,如同我们躺在床上凝视夜空,我们的思想能够天马行空,能够瞬间从这里抵达星河中离我们最远的那颗星球,但是,我们却无法探达宇宙的尽头,却不能预知我们的未来,这个思维的黑洞,吸引着多少人去孜孜不倦的探询。
回到尼采所言的宇宙的本质。用传统的观念,自然界无所谓表象不表象,它本身就是客观的,真实的,人的意志也无所谓本质不本质,这不过是大脑对生存和生活的一种信息传递和反应。戏剧、文学、绘画、音乐等都是对宇宙和生活的一种再现,却难以担负揭示宇宙本质的使命,什么才能更好地揭示世界的本质呢?当然是自然科学,这恰恰是尼采所厌恶的,认为科学缺乏激情。说到这里,我忽然想到另外一个话题,为什么艺术家容易患上精神类的疾病?是不是他们喜欢思考如何用艺术去抵达宇宙及世界的本质,总在疑问为何艺术不能拯救天下苍生?比如尼采。从生理学的角度讲,感性的情绪不如理性的思维更适宜人体的健康,而科学的力量无疑要比艺术更加真实和纯粹。辨证的看,世界是复杂的,也是简单的,用常人的生活经验,我们总是努力让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显得逻辑,得出规律,这样才能轻松和透彻。如果一个原本简单的东西,偏偏去冥思苦想,故作高深,就是“钻牛角尖”,不定还是一种臆症。当然,也有需要造作的时候,比如有人说在孩子和下属面前要故作高深,让他们猜不透你究竟在想什么?不然就失去了大人和领导的尊严。相反,在领导面前,有时要学会装莽,让他们以为随时都知道你想些什么,能够拿捏住你,这样你才会有提拔的机会。在老婆面前也如此,不然她随时都怀疑你在搞外遇,像影子一样死盯着你,那多烦啊。
当然,这些乱七八遭的东西可不能想得太多,想多了会走火入魔,说不定哪天也像尼采一样,看见个马呀猪的走过去就抱,但抱了也是白抱,因为你就是你,你不是尼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