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清浊之间
2009-10-9 10:07:18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清浊交错,清占上风!一清一浊之间,需要的是判断者的眼光、见识及智慧。文笔凝练,独到的见解,赞!
今天,我突然想到清浊交错的话题,原以为一开文头,便会精彩纷呈。不料想,却怯生生停滞于一清一浊之间,也许它隐藏的几分迷离,几分恍惚,几分光泽遮住了我的眼睛,加上几分潮湿和几分咸涩的味道,一时勾不起浮想联翩。反思良久,归于自己的文化底子太单薄。一旦选择出现偏差,定界受限,思路自然不畅,与之人生冀求圆满相比,道理互通。
从小就看不起那些在背后闲说是非的人,这与父母传授给我的家教有关,要做个有品德,有道德,有口德的人其实很难。那时候,听的脏话粗话鄙夷的话太多,才突然想到清浊交错的话题,意欲对那些“长舌妇”进行抨击。没想到的是到了今天,无论横看还是竖看,生生不息的人类,仍然培育了很多颠倒黑白的长舌妇。可悲的人类,总不能突破自己的局限。许多人生的体验,现在想来,不从嘴里说出必然憋得慌,尽管高谈阔论并不拿手。
了解一粒沙子一滴眼泪里面藏有一个世界,需要眼光和见识,否者,无论如何,也难以发现其中的奥妙。“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且不要问沙子是谁,眼泪从谁的眼睛里滑落,单揭开一清一浊之间的烟幕,举手之劳,是不费太多力气的。它远比生命的脆弱程度要差的多,一触即破。由此想象,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沙子与眼泪和人也可以发光。
如果你曾歌颂黎明,那么也在你拥抱黑夜之后。欣赏风清云淡的美景,亦会看出波谲云诡的气象,由而让自己的灵魂发光了。如果歌颂黎明背离了你的本意,黑夜里隐藏的那多不可告人的险恶,就很难说了。危险正介于两者之间,也正是有了对于清浊之阅者的存在,历史上才有绵延不绝的纠葛、分歧和斗争。
光华流泻。一部《红楼梦》,在有的人眼里,是一部人世浮沉云卷云舒的人生大书。在有的人眼里,则是儿女情长缠绵缱绻的爱情长卷;在另外一些人的眼里,则是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斗争史。李敖撰有一副对联,虽然不是直接针对这种现象,但此处引用却很贴切:“清者阅之以成圣,浊者见之以为淫。”
箭穿万里。所谓“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清者赏玩其中得之天然的情趣,浊者却从中悟出了个体对一个时代的讽喻。“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习惯的思维进程中,清与明还会搭肩,浑与浊依旧为伴,无须分辨,它们黑白分明。崇尚清者会得来妙趣天成、正气充溢;审视其浊则多附会、穿凿,若同戴有色眼镜去挑刺了。
人之一生最可怕的是看不见雾遮处歧路迷途,听不到亡路人仰天惨呼。一门心思跟着人潮随波逐流,触礁石、遇暗涌,把好端端一川江水搅得浑不见底看不通透。清者之阅,如汲山涧泉水,源清流洁,荡涤污秽,涵养清凉明净的心境,给迷惘的心思以指引,给混沌的头脑以亮光。清之阅者以及其追随者脉息相通,相互砥砺,同声应和,水乳交融,在体会思想之乐趣的同时,将之承继传达,发扬光大。
上善若水。清者得其清,这其中的纯和净,清和白,便是人间的绿色、也是人格的绿色!浑与浊相肖,圣与凡一理。作为生物天性,阻止浑噩之风,昏浊之风蔓延,爱自己、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民族乃至于爱自己的国家,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吧。
现实社会中,存有种种弊端,其美丑尺度的削弱、强弱尺度的增强应是必然。在这样的氛围下,渴望图腾的人或许已经过剩,而“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居士则会被推崇备至。清者之阅,才赋之以崭新的生命形式,明理冶性、益人神智,使文明的火种薪火相传,代代不熄。
也许,就是这一股从心源之头流趟出来的纯净水,有如“宝剑赠名士,香草贻美人”,有着花好月圆、锦上添花的意味呢。
清者自者,浊者自浊,清浊交错,清,上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