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笑场的《赵氏孤儿》那些事儿
2010-11-30 10:53:56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改编自同名经典大悲剧的电影《赵氏孤儿》26日在北京举行首映礼。从首映场的放映效果看,影片后半段观众频频笑场的情况显然比上周业内人士看片来得更热闹,对此,陈凯歌在发布会现场表示不介意观众看悲剧笑场,他淡定地说:“瑕疵肯定有,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呢!何况我不是老虎。”(27日《东方早报》)
葛优出演的大片最容易笑场。早在冯小刚申奥大片《夜宴》中,葛优饰演的厉王就被观众笑场,那部电影的故事借鉴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也属于悲剧。前车后辙,这次葛优演绎纯粹的中国经典悲剧《赵氏孤儿》,被笑场看似不合时宜却也不那么让人惊诧。并非葛优演绎不到位,实在是葛优的喜剧形象根深蒂固,再悲苦的角色一旦落在他身上也就遮不住喜剧的色彩。
何况,电影版《赵氏孤儿》和传统戏曲版不同,凯歌对剧情进行了改编,黄晓明扮演的韩厥与葛优扮演的程婴之间似乎存在着一股朦胧暧昧的关系,难免让观众揣测为“断背”情结。连凯歌自己都曾戏言葛黄二人扮戏有“夫妻对戏的感觉”。观众对这对“夫妻”的对白笑场也就自然而然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部戏本身不是原创,敢赶贺岁档的趟儿,本身就是以商业元素取胜,以求得最大的票房效果。由是而论,观众也不必太过挑剔,起码笑场比乏味要好得多。何况凯歌也淡定了许多,承认片子有瑕疵,而且据说信了佛(其妻陈红言),不再有当年被公众论议时的偏激与戾气,这本身就代表着凯歌的成熟。所以,悲剧的《赵氏孤儿》被笑场与其说硬伤倒还不如说是技术上的疏忽,这种笑场甚至是绝佳的映前文宣手段,是诱惑观众刺激票房的兴奋剂。
如果联想到让观众眼泪沾湿大量纸巾的《唐山大地震》,如果再看看冯小刚对自己电影被批评、自己老婆没有拿到金马影后的表现,陈凯歌不愧为“第五代导演”的首位带头大哥,比小刚这位后来居上的小弟个人气场更雍容更大度。这年头,中国电影看似赶上了好时光,只要是被称为大片,又赶上好档期,票房超亿已经是常态化。可是,今年中国市场的票房容量可达百亿,而大块大蛋糕,被美食大片蚕食的就高达7成以上。所以,即使小刚的《唐山大地震》拿了6亿,《非诚勿扰2》超了5亿,也别耍大牌,发脾气。像凯歌,就像陈红所言,学会感恩,学会接受观众批评,允许观众笑场,那才是真正的腕儿。
还有被这个贺岁档过度消费的葛优,连番被陈凯歌、冯小刚和姜文纠缠着去作映前文宣,自己和自己打架的滋味儿肯定不好受。但是葛优学会了超脱和宽容,他对观众的“笑场”评价是:“我觉得观众会笑,一个是高兴,一个是觉得情节有意思。所以,看完高兴,怎么都行。”甚至,他还允许观众恶搞。
商片时代,既然一众电影人本着票房而来,那观众就是不折不扣的衣食父母。让观众看着乐儿,让观众由着性儿评头论足甚至恶搞批评,无论多么大的腕儿都该有这个雅量。这个圈子里,不是没有崇高和经典,但是绝对不会出现在应景式的档期里。既然如此,既然游走于这样的江湖里,电影人千万不可以矫情着崇高,而要充满着大笑江湖的低调,就像陈凯歌和葛优那样。被笑场的《赵氏孤儿》为的是贺岁档的那些事,煽情过度的片子不也是为了票房吗?
其实说白了,中国电影看似热闹,这些年也无非是那些人、这些事在无尽地折腾。在疯狂吸金的欲望中,中国电影除了套上了商业马甲,在其他方面并没有真正的超越,因为“第五代导演”的气数未尽,“第六代导演”的气场不足,这才是中国电影最可笑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