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要闻 >> 热点新闻 >> 列表 >> 正文
“杀医血案”的沉重警示
2012-3-28 14:36:58    来源:北京青年报    我要评论(

    发生这样的悲剧,既跟凶手偏狭、狠毒的个性有关,也跟其心智不成熟、应变能力差有关。

 

    3月23日下午4时许,一个年轻男子持刀闯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生办公室行凶,造成医务人员1死3伤。据悉,犯罪嫌疑人因患有强直性脊柱炎于2011年3次到该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今年3月23日早晨9时许,他在其爷爷的陪同下来复诊,下午4时许便制造了惨案。犯罪嫌疑人逃离现场后自杀未遂,在该院急诊科包扎伤口时被公安干警捕获。

 

    被杀死的医生王浩是哈尔滨医科大学09级硕士研究生,出事前刚刚收到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一个前程无量的年轻医生无辜被害,其他三名医生、护士也受了伤,而凶手还是一个未满18周岁的年轻人,这样的惨剧让人悲痛,这样的暴行让人愤怒。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是普遍现象,病人总担心医生“金钱第一,治病第二”,时时存有戒心,而医生害怕病人变成“医闹”,倾向于在治疗中过度防卫。由于医患之间缺乏互信,彼此互有伤害,有的对簿公堂,有的酿成了流血事件。回溯以往的医患冲突,判定医生有无过错是一个复杂而专业的问题,患者往往要和医生有较长时间的争吵和博弈,才会发生恶性事件。然而,哈医大一院的这起血案,几乎是在全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的。

 

    按照医院方面的解释,欲治强直性脊柱炎,必须先治好肺结核,因为前者的用药不利于后者的痊愈。然而在凶手的主观想象中,这是医生在变相拒绝治疗,由此动了杀机。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病人在诊断和用药上绝对服从医生,这应该是看病的基本前提。退一万步说,即使医生的确有用专业术语忽悠病人的嫌疑,病人既可以据理力争,也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或者干脆换一家医院寻求治疗,而行凶是无济于事又害己害人的愚蠢行为。

 

    凶手在案发前没有跟医生发生争吵,只是听了其爷爷的转述后便展开了杀戮,而且杀戮的对象并不是当天给他看病的医生。也就是说,这既不是那种医患关系长期紧张之后处心积虑的报复,也不是当场爆发激烈对抗后的失控之举。凶手很可能是长期遭受病痛折磨,始终无法看到治愈的希望,精神上焦虑过度,求医不顺之后心理防线随即崩溃,以一种报复社会的疯狂心态,向无辜的医生举起了屠刀。从其后来自戕的举动看,其实施犯罪之后的求死之心很炽烈。

 

    发生这样的悲剧,既跟凶手偏狭、狠毒的个性有关,也跟其心智不成熟、应变能力差有关。在这个压力大、节奏快、竞争激烈的时代里,家长们似乎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很多孩子都是在物质供给充足而精神关爱不足的环境中长大的,过分自我的个性导致与人沟通的能力欠缺,事事有人代劳导致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戾气无从宣泄导致抗压能力的不足,他们往往受到一点点刺激便头脑发热,不能正确地判断事态,把问题想得过于严重,从而反应过激。从药家鑫撞人之后的拔刀相向,到安徽90后少年求爱未遂的泼酸行为,再到哈尔滨年轻患者的疯狂杀医,都不难看出:有不少年轻人心理不健全,遇到突发情况后容易冲动,被邪恶的念头所控制,干下伤天害理的事情。

 

    不管出于什么样的理由,暴行都必须得到谴责,凶手都必须得到法办。医生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理应得到更多的保护和尊重。与此同时,社会也应该对年轻人的心理健康投以更多的关注,家长和老师应该加强生命与爱的教育,引导其尊重生命、培植爱心,并锤炼其面对挫折的心理弹性,提升逆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类似的悲剧才能不再重演。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