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原副书记说‘老百姓再勤劳也养不起这么多官’带给全社会的思考!
最近有接二连三地有网友问我,为何没有对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的话进行评价;说这是今年两会的一个亮点。我上网一查才知道,原来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纪委原副书记刘锡荣在浙江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建议制定《编制法》;以此来制止我们社会的“官满为患”。结果老百姓欢欣鼓舞,说这是为老百姓说话的人;从而在全社会引起轰动。
其实中国官多也不是现在才引起注意,当我们社会把县提升为厅局级县时就引起争议;结果后来竟然是镇提升为处级,最后是村就成为了科级。当然科级下面不能没有人呀,于是村民组长升级为科员;这还不算,又把一些党员提升为辅助干部。这就是我们社会公务员越来越红火后的改革,从而使中国的官比扩军还快;这才是中国社会百分之九十的老百姓自谋出路了,而我们社会的官却是每年都翻番。
为何我们社会的官每年翻番,这应该是一个心理学问题;因为我们社会最先富起来的不是老百姓,而是我们社会名副其实的官。结果富起来的官由于人数少的原因,是不是有‘高处不胜寒’的感觉。虽然我们社会鼓励大家致富,但是官员致富还是只能羞涩地隐藏;因为我们社会是‘出头的橼木最先烂’,更何况我们社会还有纪委管腐败;所以中国的官即使自己真的富了,也决不承认自己是富起来的人。此外还有我们社会的公款吃喝玩乐,如果只有领导那是不是太暴露了呢;为了不太显露自己,只能是拉陪衬;结果副手多了。然而这还是人数太少,而想吸收全部的老百姓那是不可能的;于是就慢慢地以各种名义扩充干部队伍。如我原来单位先是将大班长纳入干部管理,结果还是人数太少;最后将正式工纳入以工代干的管理,因为现在干活的全部是农民工和合同工。这样一来即使是公款吃喝玩乐的人也多,法不责众的中国普遍存在这种心理;最后富起来的人群也比较大,从而彻底解决了我们领导先富起来那种‘高处不胜寒’的现状。
是啊!刘锡荣说:“现在有些地方乱设机构,乱定级别;领导职数和公务员人数超标。一些乡镇好几百个干部,小汽车停了好几排;一些地方政府秘书长有十几个,每个秘书长都要给房子;配汽车,这些支出最终都是老百姓买单”。所以刘锡荣感叹地说,“老百姓再勤劳,也养不起这么多官啊”。他说“4年前全国公务员是600万人,现在已经增加到1000万人;一年多100万人。如果600万大学毕业生都去考公务员,这是历史的倒退”。所以他结合在中央纪委的工作经历说,‘官多了不好管,供养成本、教育成本、监管成本和违法违纪查处成本都很高’。
我在某地搞项目时遇到一位老村干部对我说:“现在的老百姓自谋出路了,所以村干部成为了财务会计;也就是管管老百姓的粮食补贴或土地赔偿款的分配,根本不领导老百姓干什么。所以村干部闲了反而不愿意干这具体的事,于是就又招一些干具体事的人;结果村干部队伍越来越庞大,一个不领导一个老百姓的村干部就有几十个;因为书记和副书记多少个,再加上主任和副主任多少个;结果下面还要办事员,这就是现在村干部的办公大楼都是多少层的原因”。所以老百姓不理解,现在的村干部都不领导农民发家致富了;咋他们的队伍还越来越大呢,竟然还有大学生的挂职村干部;这些人在干啥呢?
其实中国的国情应该是官最少的社会,因为我们是领导指示的社会;所以任何地区只要有一个好领导就行了,其它就是配备一名助理;专门从事按照领导指示来布置工作。但我们社会却是官最多的社会,我们的政府官员是官;我们的事业单位大小领导也都是官,我们的大专院校的各级领导同样是官。就连我们的国企管理者,他们还是官。正因为如此,中国实际官的总数应该超过亿;所以说裁减九千万没有问题,因为我们社会的这些机构不需要改革就能照样运行;这就是中国社会可以裁减百分之九十的官的来历。更为重要的是经过这样的裁减官后,我们社会管理的工作效率会更高;而且其工作过程不会走样。现在是和尚多了,最后经也念歪了;这就是我们社会特有的‘上有政策而下有对策‘的原因。
由于我们社会现在的官全部是复合型人才,党政工一肩挑没有问题;而且没有相互推委的现象。这样我们社会的领导干部就能裁减百分之九十,而其配备的资源是不是也能节省百分之九十呢?如果我们再采用实际带领多少老百姓致富的原则来定编,我们社会的机构又能裁减百分之九十。你想百分之九十的老百姓都自谋出路了,你这干部领导谁呀。由于我们现在的编制不考虑一个干部应该养活多少老百姓的问题,而是按照级别来定编制;结果我们社会很多单位已经没有一个老百姓了,但还是处长、副处长一大堆。
也就是说我们社会无论采取什么途径精官简政,它最少可裁减百分之九十;这是多么大的浪费呀,我们不仅老百姓养不起;我们的国家也难以承受这重负呀。现在是两会有人说,我们才敢说;如果两会不说,我们也不敢说;只是这两会说的建议,到我这里是不是又要被删除?我还真的不知道!
如果两会有人有兴趣,我在上个世纪曾先后公开发表过多篇关于精官简政的文章;因为这些文章至今还是有应用意义的,所以用来指导今天的精官简政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