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要闻 >> 热点新闻 >> 头条 >> 正文
公共议题的程序困局
2012-2-1 13:03:50    来源:南方都市报    我要评论(

    [导读:按照惯常的行事逻辑,涨价议题既出,结局便已然注定,政府无法说服民众,却依然可以诸项必走程序勉强走过之后径自涨价,民众只有被动接受这一个选择。如何跳出这一低质量的公共讨论循环,显然对于城市的民主化决策而言依旧是个不小的考验。]

 

    广州水价的话题,在这几日陡然升温。1月28日,广州市物价局表示2月下旬将对水价调整方案进行公开听证,且虽名为调整,但“肯定是涨的”。随后,“广州市自来水公司2008年至2010年生产经营情况”在网上公布,“涨水价”前的这一铺垫陈设引发了满城热议。1月31日,广州市物价局在其例行接访日上集中回应了包括西江引水成本在内的诸项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摊高自来水成本的大头所在,“西江引水及水厂改造”工程的巨额贷款,应当由谁买单?政府、企业和市民各执一词,作为城市基础公共服务开支的引水工程,其本已有公共财政拨款、土地开发收入等公共资源的支持,在此之外再由市民(同时也是公共财政的主要供给方)承担其中相当大一部分的所谓成本,是否存在重复埋单的嫌疑?如果确实存在不得不埋单的情形,那么必须较真的因果链条还有,政府与企业大手笔决策融资未征询市民意见,缘何在消费之后强加给市民必须为之埋单的义务?无法全民共享的公共事业投资,却要全民无分先后地还债,显然不仅仅是“先享受、后享受”那么简单的逻辑。

 

    在自来水公司公布的经营状况中,有“现行供水价格与单位成本倒挂,已难以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的表述。成本升高俨然已经成为众多民生企业的统一说辞,但企业亏损,无以为继,解决这一难题的思路绝非仅有涨价一途,包括企业自身成本的压缩,以及作为社会公共事业而得到的公共财政支持,都应是必须通盘纳入考量的途径。市民分摊一部分上涨的城市生活成本,当然无可厚非,但其前提是,市民对公用事业的诸项发展都应当拥有全程透明的见证与监督。企业成本的约束应当而且必须贯穿于企业运转的全程,企业成本究竟如何,是节约还是铺张,公众有权随时获知并进行实质性质询。只在酝酿涨价时才应景挂出来的经营状况通报,先不说数据的真实性,仅从监督的流程观之便存在明显的先天缺陷。随便拿出一个成本数据来让公众“没得选”、必须接受,便免不了质疑四起。

 

    退一步讲,目前市民能够看到的,仅是自来水公司提供的经营状况数据,在未经具备公信力的机构予以监审之前,只能作为单方说辞而存在,无法径自成为政府公共决策的依据,必须经由权威监审方能转换为公共议题的讨论基础。而目前的困境恰恰又在于,谁才是拥有起码公信的监审一方?涉事企业利益攸关,职能部门被认为藕断丝连,民意机关长期处于个别代表的单兵作战状态,市民无以倚靠,谈何信任?1月31日物价局的最新回应称,在听证会前将组织专门的专家、学者,对成本进行进一步的审核。但这一看起来轻飘、却至关重要的专家学者拣选程序,怎么组织,正如随后的听证程序的组织一样,都显然大有讲究,直接关系到赖以讨论的最基础数据的起码真实性。需要有一份客观、准确而真实的成本报告,且跟进审核自来水公司运作的全程成本核算,是水价上涨无法绕过的前提。

 

    公共议题中的涨价讨论,这已然不是第一次。稍作回顾,人们或许会满是沮丧地发现,几乎所有的同类公共讨论,对于最终结果而言都难有实质影响。从议题设置到节奏把握,从方案调整到排局布阵,“付诸公议”这个环节一直在扮演的,仅是一个不得不走的程序角色。按照惯常的行事逻辑,涨价议题既出,结局便已然注定,政府无法说服民众,却依然可以诸项必走程序勉强走过之后径自涨价,民众只有被动接受这一个选择。如何跳出这一低质量的公共讨论循环,显然对于城市的民主化决策而言依旧是个不小的考验。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