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李克强副总理赴港,公布了一系列利港措施,充分反映出中央对香港的重视。在36项的利港政策中,大多数是在经贸金融方面,在香港的本位看,除了要抓住机遇外,也不能盲目乐观,因为对一个地方发展来说,适度的平衡极为重要,如何令各个阶层在这场世纪金融盛宴中可分一杯羹,是值得深思的课题。]
李克强副总理上个星期来港,公布了一系列利港措施,充分反映出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关注和重视,而且在36项的利港政策中,大多数是在经贸金融方面,一方面凸显了香港的商业金融城市的本质,二方面也响应了香港争取多时人民币业务上的放宽。在这个角度看,中央政府确实是送了不少厚礼给香港,而香港在人民币离岸业务上的地位也日渐巩固,对其它有意竞逐人民币离岸业务的城市来说,香港的先行者优势无可匹敌,假以时日,香港甚至会在人民币可与美元在国际市场上并驾齐驱时,变成和伦敦、纽约平起平坐的环球金融中心。
然而,在这场盛宴的背后,却给笔者带来了另外的一些关注、一丝忧虑。本来人民币业务的开拓是头等有利香港的事,作为一个金融学者,理应对此欢呼雀跃才是,但正由于笔者研习金融,深明金融业的专业性非常高,这个人民币业务上的厚礼,其实意味着香港需要更多的高质素金融业专才。
金融业是资金中介的服务,服务的是实体经济,而香港现时的金融业服务的实体经济,当然是以内地业务为主。本来这没有多大问题,在数据上,金融业的生产总值贡献比较高,其就业人口百分比上却比其它产业的低,可见金融业是一个高增值的行业。问题是这个高增值行业所需求的专业知识和人才质素,也是各个行业中数一数二的,当香港独尊金融发展时,一个瓶颈往往就是人才的配置。现时香港就业人口中有一半以上只有中学程度,他们如何能进入金融业这个专业?他们的学历和知识层面追不上工种上的要求,只会造成他们的社会劳动力价值日低,可是任职金融的人却因机遇来临而价值增加,这对社会上工资水平的两极化越来越剧烈。古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当一个社会工作劳动力的工资水平越拉越远时,容易造成社会上的怨气和不安。对一些接受过高等教育但非以金融为专业的人来说,金融独大也意味着其专业的价值下降,现时大学生在选科时已一窝蜂的以金融为首选,当社会需求和教育不配合时,完成其它专业的同学也会感到不是味儿,社会上的不满也是要面对。
金融业的专业性高,但也受到经济周期影响,容易在人力需求上大起大落。假如香港人口的一部分在金融业打拼,正常的景气周期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可是当金融业成了香港的命脉时,对香港整体的系统风险也越高,这是香港在全力发展金融时需要留意的。
在国家的角度看,中央政府的关爱和厚礼充分反映了对香港的支持,但在香港的本位看,除了要装备自己去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时,也要问一下自己的处境,不是只有盲目的乐观,因为对一个地方的发展来说,适度的平衡极为重要,如何令各个阶层在这场世纪金融盛宴中可分一杯羹,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