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一粥一饭当思得之不易,一丝一缕当谢上苍赐予。我们每天每时每事,都有足够的理由将感恩之心真诚捧于手心。心存感恩,知足惜福。人有时尽管处境艰难,与繁华无缘,但心怀感恩,就能得到幸福。让我们以一颗感恩之心走进美丽的世界,让自己的生命像盛开的花朵一样美丽!
在我出生的那个小山村,我爷爷是远近闻名的“牛把式”。乡里墟上的牛市,总要请他去。他摸摸牛的下唇,看看牙口,拍拍牛的前拱后架,然后报出价格,交易双方都觉着公道合理,大家成交。于是我爷爷笑眯眯地,满足地收下卖牛人的几块佣钱。那时我十分地佩服我爷爷,立志长大要学到他相牛的本事,做一个新一代的“牛把式”。——后来我到了城里,发现我爷爷做的行当有个高雅的名头,叫做评估和中介,可以合理合法地收取交易双方的中介费。当我想把这条发现与荣誉让爷爷分享的时候,他已经老得耳聋眼花,不能再相牛了。
不过我爷爷另有一个与牛有关的职业,是我不能接受和觉得残酷的。每过大年的时候,他要当一回屠牛的师傅,进刀剥皮,血淋淋之中,颇似我后来学到的庖丁解牛的过程。这一回的奖励是一张牛皮。我爷爷处理牛皮的方式让我既觉好玩又不敢问:他将扛回的牛皮拿到屋后山上的大石块上面,点上一炷香,开始叩头,神情既严肃又悲伤,有时还抹一把老泪。此刻我辈小儿不得近前,只能远远看着,他一跪一叩的样子,神秘又庄严。
等我再大一点的时候,我麻起胆子问他一次为什么要对着牛皮叩头。爷爷说:“伢子,你的太公也就是你爷爷的爷爷那辈,我们家就靠牛身上的东西来吃饭了,这饭碗养了我们几代人,要对牛的灵魂叩头,多谢它养活我们啊!”爷爷一辈子养牛、相牛、用牛,同时屠牛又拜牛,看得出他对牛的感情至深。我经常琢磨爷爷的举动和言语,似乎明白了什么,似乎又觉得矛盾。爷爷常常如此这般就事论事地教我“好人从苦处来”、“做人要讲良心”、“畜牲也通人性的”……
等我读书懂事了,渐渐明白那是一种感恩之心。我出生在一个朴素近乎没有书籍和知识的山村贫寒家庭,但正是祖辈积累留传下来的那种浓重的感恩之心,引领我走入课堂,走进大学,走进城市,走向现代人的纷繁社会。
因为感恩,总觉得要对得起父母的期望和老师的教诲,因而努力学习,考进大学。
因为感恩,总觉得要对得起事业的带路人和同事朋友,因而努力工作,一点一滴积累起自己的社会关系、名声、地位和生存必备的财富和环境,并且懂得节制,不能享乐过了头。
因为感恩,自己常觉得对家庭、对手头的工作、对工作中的各方关系都有一种责任,一种承担。
因为感恩,自己觉得不能空对人生,虚掷岁月,必须要有一点作为。面对某一个环境,走在某一条道上,必须要有一种使命的感觉,充满空虚的胸膛。
随着年纪和阅历增长,我越感觉到个人之于社会的无奈,之于苍生的渺小,之于年青气盛自我膨胀的错谬。
惟有感恩之心,常悬于苍茫人生的天空,照亮我孤独前行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