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之故乡水事
2010-7-13 10:37:57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在城里生活的我,每当在家洗衣做饭时,拧开家里的自来水龙头,水哗哗地往外流的时候,我便会忆起故乡。
家乡人因水愁,因水苦,也因水穷。因此,围绕水发生了很多关于水的事:
也许是因为家乡长期缺水,给孩提时代的我留下印记特深的缘故,在上学的时候,每当学到有关水的诗文我都会特别的钟爱。那时的我,不奢望家乡有河,可以下河摸鱼捞虾来充实童年生活;更不敢祈求有江海之类的幻想,看江水涛涛的壮势、海市蜃楼的美景;只希望能有一池永不干涸的水,不让村民们为水愁、为水苦就满足了;这些都不能满足时,有时就会还在心里怨恨父辈,为什么会来这么一个穷得连水都没的地方生活,真是眼拙。也正因如此,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的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深深地络在我的记忆里。我真心希望村子里能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村子里祖祖辈辈的梦想。
在家乡流传着“大围墙,光梁梁,吃水如喝汤;洗了脸,又洗脚,洗了脚还要给鸡喝。”的民谣,这民谣真实地反映了我们村缺水的状况,我的家乡全然是一个靠天吃饭吃水的村子。
因为缺水,家乡的土地里所种就非常有限;洋芋苞谷成了主要农作物;生于斯的父老乡亲,春天播下希望,祈盼风调雨顺,秋天有望,来年日子才会殷实;否则大部分人家都会因欠收而备受缺水少粮的煎熬。大凡从村里出来的人,一般都把村里的“水事”作为一件大事记在心里,他们会为水奔走,为水呼吁。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从故乡出来工作的刘叔在水利部门工作,他想方设法,多方争取,在他的主持下,为故乡修了一条水沟称之为高沟。我的父辈和兄长们象大多村民一样贡献了作为一个家庭应当尽的力量。有了高沟,肖家冲水库的水可以通过它引进村子里。村里生产用水虽然有了来源,但也非常有限,只有在点种之季才能放水。记得那时放水生产队要安排人,大队分好时段,什么时候那个生产队放,那个生产队才能放。由于担心水会随时切断,所以随时都有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因抢水而发生“战事”。有“战事”自然就会有后果,常常会听说某某因放水被打伤住院了,一听到这些事儿,不在场的人都会咬牙切齿、把拳头握得紧紧的,大有找人拼命的架势。
也正因为缺水,每每可以从水库放时,村民们第一就是把村北的两个坝塘和村南的闸塘先放满水,然后才考虑农事方面。塘有水,井有源,村人就有井水喝。好景不长,土地下户后,人们种地的积极性高了,可生产队的凝聚力却没有了。那时的生产队形同虚设,高沟年久失修,有很多沟断被人为的填平种了庄稼,这条水沟成了一条名符其实的干沟。后来大队又在村子的东面修了一条新沟,此沟可引龙洞之水,但遗憾的是要从坡下通过提灌站抽到村中坝塘里,村民们才有饮水之源,但没几年,提灌站的变压器坏了,又被乡上某领导安排卖了。即使新沟里在点种之际,北闸开闸放水,村里人也只有望水兴叹。可能是因为被水煎熬得太苦的缘故吧,凡事同村里水事有关的人,村民们都会刻骨铭心。刘叔,人们会永远记住他为村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乡上的某领导,至今在村里提起,人们还会骂他的娘,说他做了伤天害理的事。
只望两条沟的村民们,在沟丧失其功能后,吃水又得靠天。如果上苍有眼,多下几日的雨,坝塘里多少有点水,也会浸渗一些到水井里。由于这样,村里的男女老少,为了生活之需,白天黑夜都会有人守候在坝塘下的水井边,从水井里一瓢一瓢地舀进水桶再小心翼翼地担回家。
缺水的日子,村民们少了欢乐也少了长眠。也因为缺水,在水井边发生了因守候而滋生爱情的故事;也正因为缺水,在水井边因插队抢水而发生的口角、斗殴的事就从未停止过。
因为没有水,只要下雨,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都会有大大小小的盛水之具,凡能盛水的东西都会在这时派上用场,齐刷刷地排在屋檐下接着从屋檐沟上淌下的天水。盆桶都会发出“咚咚”的声响,只是盆里发出声音清脆响亮,桶里发出的声响有一种沉闷,似有在向上苍诉说着什么。天不下雨,地表水干了,村民们就要到几里外的地方挑水,有电动车的家庭就拉水用。有需求就有市场,有人也就跑到城里来运水,一元一桶,生意还非常的好。一度时期,买水用成了我们村不争的事实。城里取缔三轮摩托时,我们村拉水的三轮摩托也不会因为这样的规定而不运行,于是屡屡被交警扣车,到不是因为村民没有法律法规意识,而是因为,运水三轮摩托运载的是生活之需,是生命之源。
因为没有水,村民们对水特珍惜。他们看不惯大手大脚用水的现象。我偶尔回家看看。兄弟们当我是稀客,好吃的好喝的都不会吝啬。记得有一次,我在吃饭前,打了一大盆水来洗脸,由于在城里养成了习惯,竟然忘记了家乡是一个对水特别看重的地方,洗完后就随手一泼,嫂子刚才还洋溢着的笑脸一下阴沉了,敏感的我才发现我做了一件不该做的事。
前些年调整产业结构,村里不在种洋芋、包谷,种起了烤烟,这时也正赶上滇字一号工程渔洞水库竣工,渔洞水从北干渠,引到村子里一些地势较低的地方,暂时缓解了生产用水,随着产业调整,村里种上了苹果,村子外如今已经是果园连片,村子成了典型的园这村,可饮水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仍是村民们的一块心病。
2006年1月,昭阳区龙泉办事处成立。我们村归属于龙泉办事处。村民们在心里发着猜想,现在我们已经同城里街道一样属于社区,领导们不会坐视不管。果然,办事处领导在深入社区了解情况后,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和水利部门的领导一道专程到省里争取项目立项。终于争取到国家立项资金。2007年5月13日工程开始实施,100米、200米、300米,一直打到398米,还是无水,因为地质原因,就无法继续往下,钻井机停了。村民们开始疑惑起来,难道咱们就喝不上方便水,永远也放不下挑水的担子,依然还要过挑水吃、抢水吃的日子。
7月23日,第二口井开始掘进。9月12日,是村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日子。钻井打到571米的时候,平台上终于冒出了清亮的泉水。村里沸腾了,村民们奔走相告,连我也接到兄弟们打来的电话说:“哥,咱们村打出了水,这下用不着为水愁,为水苦了。”后来经化验,村里的井水,是标准的矿泉水,可以饮用。
群众自筹资金、自发开挖沟渠、铺设管道。2007年春节前,饮水工程沟道开挖正式开始。一个村民边挖沟边即兴唱起了快板说:“大围墙荒凉凉,周围团转干梁梁,干部们来帮忙,白坡吃水有希望,五百多米深井里,甜蜜蜜的矿泉淌,大家伙心向往,自来水接近缸,家家户户来开沟,热热闹闹把水管装,你追我赶干工程,过年喝个心欢畅。”40天后就完成了水管安装。春节前,嫂子家杀年猪,特意打电话叫我回家一趟。
年关前,我回家了。到家的第一件事,我就拧开嫂子家的水龙头,大口地喝了一口村里的自来水。其水甘冽清甜,回味无穷。这时我想起了父亲在世说的一句话:“什么时候村子里才能象城里人一样,不出门就水喝”。父亲的话实现了,他虽然没有感受到不出家门就用上自来水,但我们的村民从此将告别挑水吃、抢水吃的场景。他们衷心感谢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给村民们带来了实惠,是政府,圆了村民们的百年之梦。
2007年的那一场雪,全国很多地方受灾,城里很多地方的供水设施被冻坏,可我们村的自来水却安然无恙,村民们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村民们不再因水愁、因水苦。他们的日子定会象村里的泉水一样甘冽清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