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博客频道 >> 热门话题列表 >> 正文
元宵节就是古人的狂欢节和情人节
2010-2-27 13:32:02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长期受儒家文化影响,讲求允执其中、平庸中和的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似乎是刻板而保守的,缺乏狂欢的酒神精神;在男女关系上,他们留下的似乎也只有“男女授受不亲”、“夫为妻纲”等迂腐的印象,绝少浪漫的情调。然而,如果走入历史的深处,用心感受古人的生活点滴,却会发现,他们实则并不乏我歌我哭的狂欢精神,和花前月下的浪漫情怀。

  元宵节,这个早在汉文帝时期就确立的节日,就是古人狂欢和浪漫的绝佳时光。

  狂欢——

  《隋书·音乐志》记载了隋朝时候君民欢度元宵佳节的盛况:“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以纵观之。至晦而罢。伎人皆衣锦绣缯彩。其歌舞者,多为妇人服,鸣环佩,饰以花毦者,殆三万人。初课京兆、河南制此衣服,而两京缯锦,为之中虚。”

  短命的隋朝留下来的似乎只有炀帝的昏聩,但实则不然,从上引记载可以看出,那时候国力鼎盛,四方的属国在春节的时候都要派遣使臣来到京都,恭贺皇帝新春之喜,而朝廷也会挽留这些使臣一起欢度元宵佳节。元宵节那一天,从皇宫附近的端门一直到建国门,八里长的街道都布置成娱乐嘉年华的场地。而这场从早到晚持续一天的嘉年华正是由官府操办,用以娱乐百姓的,内容自然包括演戏、群众游行、点花灯等,参加者居然有三万多人,可谓万人空巷。最值得观看的要算这群众游行,社会地位底下的歌伎们居然成了其中最靓丽的风景,她们穿红戴绿,花枝招展,“公然”地在官府举办的娱乐节目中招摇过市!(可以想见的是,没有官府的允许甚至邀请,她们不会有此机会)

  初唐的苏味道《正月十五夜》一诗记叙了当时元宵节的盛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元宵之夜,京城的宵禁取消了,任凭民众通宵达旦狂欢。烟火表演千姿百态,行人来往车水马龙。歌舞女郎们也是浓妆艳抹,一路哼唱着《梅花落》的曲调,吸引着众多的眼球。晚唐的张祜《正月十五夜灯》写到:“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彼时元宵之夜的京城,千家万户灯火通明,皇帝居然也派出了三百个宫内的歌舞女郎,为民众进行公开表演,她们跳着集体舞蹈,合唱宫内的流行歌曲,倾倒众生。

  北宋的元宵节也别有趣味,就是在即将亡国的宋徽宗时期,也依然是万民狂欢。据无名氏的《宣和遗事》和南宋万俟咏一首《凤凰枝令》词序的记载,某一年的元宵节,徽宗赵佶与民同乐,在宫门前赏赐美酒给百姓取饮。一对小夫妻外出观赏游玩,在拥挤的人群中不小心走散了。妻子挤过人群,争抢到一杯美酒。喝完之后,她又将酒杯藏起来想带回家,不料被兵士发现了,抓去交由皇帝发落。赵佶见到她后,问她为何要偷窃酒杯,她便写下了一首《鹧鸪天》词做为回答,说是为了防止回去后夫婿责问她为何满脸生春,她好以金杯为证。赵佶读罢,觉得她说的虽无十分道理,却也有趣,便放了她:“灯火楼台处处新,笑携郎手御街行。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    天表近,帝恩荣,琼浆饮罢脸生春。归来恐被儿夫怪,愿赐金杯作明证。”

[1] [2] 下一页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