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玉树救援
2010-4-28 13:11:18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编者按:玉树有难,八方支援,向你们这些战斗在第一线的同志们道声:辛苦了!是你们最快时间冲到灾区,给灾区人们送去温暖和真情,是你们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第一线。看着文中的场面,感受着苦难,也感受着大爱。灾难打不倒我们中华儿女,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来吧,让我们一起面对,一起承担!
奔赴玉树救援
——海北州供电公司司机严守功参加玉树地震救援记实
一、接受任务:
2010年4月14日中午过后,我接到了海北州供电公司的紧急通知,去玉树州玉树县地震灾区救援,听说是“7.1”级的地震,我心里猛然一怵:老天又一次不仁不义了,张开血盆大口吞噬了三江源头的生命了……来不及多想,来不及忧虑和悲伤,也来不及给家里的人打个电话,就和同事们开车前往地震灾区执行保发电任务。从海晏是下午六点出发,马不停蹄地用急行军的速度向灾区进发,整整一夜一眼没合,经十六多个小时,近870多公里的行程,我们在第二天的11时终于到达了结古镇。
二、紧急执行任务
结古镇,玉树县城到处是满目创痍,到处是残垣断壁,电线杆东倒西歪的、被地震弄折了好多,电线七零八落……废墟、瓦砾间灰头土脸的灾民有无精打采行走的、站立的、神情呆滞无助的、悲伤过度的、惊恐未定的、表情麻木无奈的,看着一辆辆救援的车默默的有气无力地合掌致谢的,有哭着的、呼喊着在废墟里盲目寻找亲人的……一派苦不堪言的悲惨景象。
我们一行来不及休息,来不及喝一口水,立即投入了在格萨尔王体育广场急救点的通电任务,这里已经有省上的六家医院到达现场实施救护。这期间那讨厌的余震还在不停的骚扰着。到了夜幕降临时,广场上的大多数帐房已经通上了电,广场上一片掌声,一些伤员得到了及时的诊断、治疗、包扎和消炎。广场周围灾民们的情绪也稳定多了。到了十六日凌晨两点多我们几个才吃了一顿饭(方便面),三十几个小时期间一心只想着救灾的我们没觉得饥饿和劳累,可这顿饭(方便面)一吃起来只觉得是那么的难以下咽,吃了饭后才觉得疲劳得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这时的我挣扎着走出自己的帐房,看看通了电的广场,抬头望望布满星星天空,不由得想到昨天这里的人们是怎样在黑暗和恐惧中熬过来的?他们可能是一秒一秒地数着,数着地脉、数着心跳、数着救援的步伐;因为我们也是这样数着、牵挂着、奔驰着撑过了这一昼夜,我的心中弥漫着无边的哀伤。
十七日早上,我们几个刚端起烫好的方便面,有五六个藏族小孩把头伸进帐房,眼巴巴的望着我们的饭盒,我们捧起饭盒示意给他们吃时,聪明的孩子们一下子跑进来端起饭盒吃了起来,因语言不通,我们估计这些孩子这两天都没吃东西。临走时一个小女孩突然用汉语问:“我们能不能晚上也来这里吃饭?能不能睡在你们的车里?”我们蹲下来拉着小女孩问:“你的家人呢?”小女孩说:“阿爸、阿妈都被压死了,一个姐姐去救人去了。”除了连日来看到的劫难,听了小女孩简单地叙述,我们的心被扯得很疼很疼!
不一会儿,一位藏族阿佳(妇女)满面泪痕,走进帐房,用半生不熟的汉语和手势表达着,我们像有天性似的理解了她的意思,要求给她充点电,她的二十岁的儿子,十五岁的女儿和丈夫都被地震夺去了生命,她要给受伤的姐夫打个电话,问问他被送往西宁后伤势怎样?充好了点,她给西宁的姐夫通了电话后,得知姐夫已经脱离的危险,她含着眼泪感谢我们给这个地方通电,感谢我们给她的手机充电!这本来是我们应该做的,还用着感谢吗?我们都是兄弟姐妹,我们都是三江源头的人。
三、急救同伴
连日来的劳累,不能按时吃饭,加上高原昼夜的温差大,导致我的同事保电员小王,患上了严重的肺气肿,说不了话,喝不下一口水,连睁开眼睛的力气都没有了。情况汇报上去后,公司领导和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下达指示,在17日下午三点多,由我负责马上把小王送往西宁治疗。一路上按上级要求,车开的不能太开快,(怕病人过度颠簸);也不能太慢(怕耽误了治病的时间),还不能让病人睡着了(怕昏迷过去),于是我就故意亮开嗓门向小王喊话、聊天,可小王只是好长时间内才应我一声。我即紧张又担心,一边开车,一边向指挥部汇报病情,一边照看病人,还不停地和小王说话,反复地重复说着说过的那些话。尤其是在翻越巴颜卡拉山(海拔4824米)时,我把担心、不安默默地抗了起来,自言自语地鼓励自己,只要“爱车”掌点脸,挣口气,我一定要把小王送到西宁!“小王啊!你要挺住,等海拔逐渐降低,你就会舒服的。”当车子走到兴海县的温泉乡境内,已经是夜里三点多了,我停下车子,询问了病人的病情(他勉强能答应一声),检查了车况后,我松了一口气,又继续上路。
到清晨六点多我们到了海南州,海南州供电公司的领导来接应我们,立马去了州医院,对小王的病情进行了检查,医生说:“这类病海拔越低,病情就会有好转。”于是我尊医生的旨意继续送小王到西宁。就这样18日早上9点多,我们平安到达了省第二医院。经检查很快小王就得到了医院的救治。安顿好小王后,我才去享受十九个小时后的一顿消停饭和饭后的那种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辛劳和疲乏。
四、颤抖大地上的感动
地震是玉树残遭不幸,房塌楼陷,生死交织,这沉重的灾难造成了沉重的悲愤。粗暴野蛮的摇晃人神共泣。天灾无情,大爱无疆,为了那脆弱而神圣的生命,我们来了!我们来了!——在前去救援的路上,救援的期间,我亲眼目睹了“离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的事例数不胜数。在十四日晚我们前去救援的车到达河卡镇时,我被一处开水供应点所感动,这家开水点是专为去玉树救灾的司机们开设的无偿供水点,他们还挂了一个“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横幅,小店虽小,却捧出了一颗滚烫的爱心、援助之心,温暖和激励着奔赴灾区的每个人;在我们一步步踏过广袤的草原,越过一座座逶迤的山梁沟壑,到达海南州鄂拉山顶时,已经是十四日晚上12点多,我发现,前去玉树救援的车辆和车灯的灯光像组成的一条银光闪闪的巨龙,在山路上游动,我在心里暗暗地赞叹道:我们国家的力量强大啊!我们中国人的心多齐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行动如此的迅速,如此的统一,这是不分地界,不分民族的无私的大爱,仁慈和善良组成的一支支抗震救灾大军,正在源源不断、浩浩荡荡地向灾区前进。那种“沉舟侧畔,千帆竞发,废墟之旁,希望冉冉。”的感觉在我的心里萌发了,眼睛也湿润了,更加感到这次任务的重大。
4月16日下午,格萨尔王体育广场周围的人群,有的在跑动着、有的在呼喊着:“温主席来了!温主席来了!”(当时就这样呼喊着)我们也前去迎接,期间有一行十几个穿西装的人匆匆从我们身旁走过,满身尘土,嘴唇干皴,除了服装,模样和救援的战士一样,有人动情地说:“这是省委领导们。”我的心啊即感动又沉重。见到温总理的那一刻,淳朴的玉树灾民们包括我在内,激动的泪水在也控制不住了,救星啊!亲人啊!欢呼着,簇拥在领袖身边,感到了一种踏实和幸福。还有灾民们互相救助、互相关心的好多好多的感人的事,就不一一叙说了。老天虽然不仁,但有党和政府的关怀,玉树人一定会充满信心和的力量的。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这句话不就体现在每一次大灾小难上了吗?。地震、矿难、雪灾、洪灾……面前,我们中国人把“患难见真情。”完美地演义给了世人,也将中国人的凝聚力一次次地提升。
这是我在救援中的点滴见闻和感受。请大家和我一起承受,一起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