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上的那一抹云
2010-4-2 11:36:33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一)乐道走路
已近深秋的季节,我去了凤凰山。
凤凰山,位于南涧彝族自治县公郎、拥翠、碧溪一镇两乡的交界处。山麓逶迤磅礴,峰峦叠翠,气候特殊,资源丰富,景致迷人。每年的夏末秋初,这里云山雾霭,阴雨连绵,是鸟类迁徙的季节,是我国滇西南地区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之一,是生态旅游,鸟类观光和进行鸟类科研活动的理想场所。
到凤凰山,如果是在南涧县城,可以乘坐到公郎、碧溪、小湾电站的中巴车或微型小客车,也可达乘到临沧方向的过往车辆,到碧溪半坡岩洞不远处的214国道凤凰山遂道口下车,走上约两个小时山路,就能到达设在凤凰山蓝潭贤山的南涧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凤凰山鸟类环志站。当然也可以在碧溪水库下车,可以看看高山水库的迷人风采,领略一下山清水秀的真实景象;还可以观赏观赏已有好几年历史的斑鸠村封山林,在那里可以体味到用一种乡规民约对山林进行管理长出的一片绿荫。
碧溪半坡岩洞,当地人都知道,是南涧县的一景点,但我没有去过。在南涧,它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风景名胜,但到目前为止,还善未被开发利用。听有些年纪的人说,里面很是宽敞的,进去不几米,就有一个洞厅,在里面还放过电影,可容纳下好几十人;还听说有人进洞里取了钟乳石去卖钱的。此间路过,无法记清是多少次了,但我始终没有停下过脚步,一睹溶洞的迷人丰姿。这一天的行程同样安排得很紧,也就无法览胜心愿已久的溶府洞天了。但我想,机会总是会有的。
深秋的早晨,天空湛蓝湛蓝的,显得很高深远阔。金灿灿的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远山,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青烟:如黛的山峰,好似大海的浪涛,高低起伏,向着天际边延伸,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在我的视线中消失。近一些的山峦,长着云南松、银木荷、麻栎、青冈栎、冬瓜树等,好多的,许多我不认识的树木。咋一看,浓绿墨绿的,其间渗了些红的黄的,灰色、黑色和白的颜色,看罢,有一说不出来的低沉感触,或许,这便是秋色吧。路边的小草开始萎蔫了,有的已经低下了脑袋,一副疲惫的样子。许多枯黄的树叶从枝节间落了下来,零散的铺在林荫下,一阵劲风吹起,发出沙沙的声响。有的被卷了起来,跟着风走了,有的在不高的地方打着旋涡,待风过去,又飘飘悠悠的落了下来。田地里,大一堆小一堆的桔杆堆栈在地头的坎子上,也在那里飘渺,那是曾经收获了的旁白:“我孕育好多好多的子孙,明年又将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结出硕果累累。”田里地里,已经长出了青青的禾苗,覆盖了翻了个身的泥土,换上了新绿的衣裳。蚕豆开花了,蓝盈盈的,微风吹起,飘来一娄娄淡淡的清香。就因为这些,我在乡下走动,总爱步行,看看高山青青,碧水常蓝;看那湛蓝湛蓝的天空,飘逸的白云;呼吸山风吹来的带着野山的味道和泥土的芳香,真是一种特别的受用。
到凤凰山麓,要走许多上坡路。喜欢经常爬山的人是不畏惧的。何况,一路上还有村子,森林,小河,茶园和庄稼地:村子里多的是白墙青瓦的房屋,房屋周围栽植树着三两株柿子树,上面挂着金黄金黄的大柿子。想解馋,张口要,山里人不小气,保管你吃个够。地埂上,或是空的地方,有一些花椒树,攥着红玛瑙般果实的花椒粒儿,很是耀眼。可不得乱摘,那上面的刺,可比一般的刺厉害得多了,扎了手,钻心的痛。靠山吃山,吃山养山,在政府和林业部门的大力扶持下,这里的山地,包括一些原来广种薄收的种粮食的地块都种上了泡核桃。放眼望去,成排成行的核桃林,真的很馋眼,一株泡核桃管理得好,三年左右的时间并可见效,一株收获50斤计算,每斤8元,就可获得400多元的经济收成,十年后所收获的产量不值这个数,一户农户栽种20多株,有的多到上百株,那是怎样的收益啊?山区农村农民的腰包还能不鼓起来?我真的很为山区的群众高兴!虽然时令善早,可喜欢赶早的几株桃花也在吐着花蕾了,就在最顶尖处冒了点鲜艳的嫩红,勤劳的蜜蜂好似盼了许久,在枝头稍尖“喑喑嗡嗡”了。
凤凰山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不在迁徙的季节,也有好多的留鸟。在走过的地方,在天空中,在树林间,草丛里,田间地头,到处都可看到鸟的身影,听到小鸟的歌声。进入树林,可以看到有许多的小鸟在枝头蹿来蹿去,在少有人音的地方嬉笑吵闹着,要是善意的打扰,它们都会放开嗓子向你打召呼。山坡上,是“哞哞咩咩”叫喊着的牛羊,在悠闲地啃着已经枯败了的草,还有在浪潭边用鼻子拱着草根的猪八戒。在村头,看到一只站在矮墙上的大公鸡,锦衣黑尾绿耳朵,伸长了脖子挣红了脸,一篇接着一篇地‘嗡嗡’的叫嚷着,一点都不觉得烦。看着这一切的一切,自由的迈步向前,心情舒畅极了,再大的坡,爬着一点也不觉得累。
在通往凤凰山的山路上,要经过好几个村子,村子的名字都很好听:凤仙村,梨树圆,凤花村,桂花箐……村名大都与大山相关,十足的山乡的味道,听起来就有一种清新的感染力。
我在凤凰山上呆过好长的一段时间,也到过村子里窜过门子办过事,村里普遍人家都很是热情好客的。这方村子里居住有汉族,彝族,苗族,布朗等众多的少数民族,彝族居多,但地方风俗习惯大致相同。无论你走进哪个村子,无论你是走亲戚还是访朋友,或者是去办公事,遇到的人都会热情主动地向你打招呼,客客气气邀请你到家里做客。进了家门,搬来草墩,还用自己的衣袖擦擦,笑笑,递上一支香烟,捧上一杯清香的晒青茶,并拉起了家常。如果还有充欲的时间,主人会即时准备菜饭:过去,农村的日子不宽裕,一甄子包谷饭,一锅青菜汤,还有一大碗火烧辣子。看上去很平淡,但吃起来很爽口,只一次,叫你久长的难以忘却。现在好多了,招待客人的是腊肉香肠煮大青菜,还少不了火烧辣子,揉一揉放在钵头里,醮上腊肉汤,香味并溢得更浓了,吻一吻,有得喉头上下蠕动,口水直往肚子里咽。把从腊肉汤里煮出来的看上去翠生生大青菜,在辣子汤里沾一沾,嚼在嘴里香甜得直哼哼,拌在嘴里不舍得往下咽,不多一会,辣味上来了,辣得满口的直哈哈。要是摇一小碗辣子汤喝下去,更有得你好的受用了,保你鼻子尖子直冒汗,少顷,额头上的汗珠也就滚落了下来,你得举手去抹拭——不用不好意思,这便是彝家山乡招待客人火辣辣的真情。
彝家汉子是在酒罐子里泡大的——在这个地方,兴法都一样,请客人吃饭,酒是少不了的。你不喝,就会被误认为是看不起阿们乡下人,主人将会请你拍拍屁股走人,此后你也就别想着再踏进这个家门了。“敬酒三仵棏,过后随便喝”,这是彝家山民喝酒的规矩,其它民族也如是。‘仵棏’就是大碗。喝不了?可以,但不能喝做假的酒,若是,也把你从佳宾席上撵了去。酒足饭饱后你要动身归返,是亲戚朋友,主人会给你带点礼——你家没有的山货土特产。要是到村里办公事,从腰包里掏出人民币作答谢或是要交上一点生活费,住的日子长了,主人会象征性的收一些,要只此一顿饭,免不了又一阵口舌,甚而激起主人的不快,最好的办法,就是收好钱,走人,在自己的脑袋里留着这方水土这方人纯朴的民风吧。
一路走,一路的都是我亲近过的回忆,走着也是畅快。那天,恰巧是个碧溪的街市,赶集的人很多,打招呼的熟人不少。在山路岔入车路的地段上,碰见了很多辆二轮的便骑,都捎着小媳妇或是女朋友,从我身边掠过,没有停下车来,按按啦叭打个招呼,并是一股青烟尘土,“突突突”的急驰而去,留下了一大串笑语欢声。一路上,看到走路赶集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没有一个人是绑着脸,说说笑笑,唠叨着他(她)们高兴的私房话,笑语欢声回荡在广阔的田野里。到了桂花箐小河边,看见一位老倌斜敞在路边的草地上,身下垫着一帘蓑衣,手里攥着汗烟杆,“吧叽吧叽”抽吸着,显得十分的悠然自茬。时不时看看身边几条很壮实正在吃草的黄牛。走近了,没有起身,迷着诡溟的双眼,冷不丁对我说:“老伙子,你大路不走走小路,小路不走爬撇坡,公路比以前好多了,你咋不骑你的铁毛驴,啊?好福不受大香炉!”
我笑笑,无言。不是路不好,是我想走走,爱看看而已,做一回大香炉也无凡。
(二)品茗茶香
环志工作已经结束了,鸟类环志站里只留守着毕强阿叔一个人。来之前,我已经给毕强阿叔去了电话,他应该是等我一些时间了。
流了几身臭汗,太阳当顶的时候,我来到了凤凰山环志站。从河底到山头,气温降低了许多,从澜沧江峡谷,顺着公郎河谷吹上凤凰山的风,已经去掉了不再燥动的湿热。站在凤凰山间,让风撩一阵,干了额头的汗,就该多加件衣裳了,我想。
太阳很暖和,晒在人身上应当是很舒服的。
到了环志站办公楼前的平台上,户外就没有看到该迎接来访的人的人!平日里毕强阿叔住的固定了的活动房子,门关着,推了进去,他就斜敞在铺床上,正聚精会神的看电视呢。进去了,这老家伙没有从床上爬起来,欠了欠身,就和我笑骂开来,相互间的话语都说得粗俗难听,是大叫大喊,紧接着的是,开怀大笑,笑得前仰后俯的,好不成体统。好长时间没有谋面了,俩人都很开心极致,就两个老头!假使有人听到看见,定叨我俩是疯子呢,好在没人。又说了,听见看见又咋的啦,这是我们见面礼。为自己所为,让别人去说罢!
就一小会儿,老头儿翻身从床上爬了下来,沏了一杯他自己栽培、亲手加工的、醇香浓郁的云南大叶茶,是烘青的。双手捧着递给我。我也双手恭敬的接过来,道:
“谢谢!谢谢您老人家啦。”我的话很是有些俏皮。
老人家在我的头上爱扶的轻轻地拍了一拍,下令说:
“莫啐,喝水!”。竟然叫我喝水,不说吃茶?!
一拍一哧,带着甜美的叮昵。我呷了一口,醉心的甘甜,满口清香,一口润了下去,好似一泤甘露流进心田,全身心都舒坦了多的是了。
毕强阿叔就是这么个老人,年近花甲,能吃能做,不怕苦不怕累,身体很棒。他为人活泼开朗,豁达奔放,对人热忱,不论大小,不分尊卑,以诚相待,有时还返老还童,开开玩笑,老不正经呢!因此,好多人喜欢他,尊敬他。但这老伙计也是怪犟的,扭起来,比反搓的绳子还赭,他认定的事理,再怎么解释也白达,但与他说话不累,也觉得他这样挺可爱的。
毕强阿叔姓李名毕强,我和许多的好伙伴们,都叫他毕强阿叔。原是南涧县新民(现为小湾东镇)人,老彝族,花甲年岁,现在是南涧县拥翠乡龙凤村民委员会信柏大村人。虽然他是外乡入赘女婿,在村场邻间人缘故关系很是要好,没有人另眼小觑。1992年,南涧县大力扶持山区农民发展茶叶生产,把凤凰山作为示范基地,鼓励附近村社的农户,利用荒山荒地大力发展茶叶生产。毕强阿叔并承包了凤凰山三棵桩蓝潭贤山1300亩的山林,200余亩的荒芜地。在县人民政府的督导下,茶叶生产办公室的贷款扶持,他垦植了150亩有余的茶园。自此,他也和这片林地和栽的茶树,还有零星的果木结下了不解之缘,带着老伴住进山里,与山林野兽做伴,和树木茶叶为伍了。
我用双手捧着偿得的这一杯茗香,就来自于毕强佬倌和他老伴的辛勤和汗水,还感悟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山区老百姓过好日子的关爱。
(三)逊逅的山林
毕强阿叔是一个很有原则诚信的人。承包集体的林地后,凭着对这片土地的执着,精心守望着自己承包的山林地块,苦心经营着自己的茶园。经过多年的艰辛劳作,机乎砍伐怠尽的小杂灌丛,如今的林木已是郁郁葱葱,当初母般指大小的小幼树,现已经是碗口粗的大小了。过去高不足米的树冠,现在已经长到了七、八米有余,一株一株的,标标直直,农村建盖民房,做椽子还觉得粗了些呢。
毕强阿叔管护这片林子,名叫三棵桩蓝潭贤山。过去是林木繁茂,野生动物频繁出入的原始森林。1958年期间,全国开展‘大炼钢铁铜’运动时期,大量的原始古木被砍伐,这也是大范围内的森林资源残遭破坏的一浩劫。之后,随着周边村子里的人口不断增加,还有山民们用柴禾煮饭,烧柴取暖,用大量木材建盖房屋的迁移陋俗得不到有效的更正,乱砍滥伐林木善得不到根本上的扼制。还有部分人基于生计的困境,偷砍盗伐林木,牟取少许钱财填补家用。对森林资源的破坏,对森林资源无忌禁的、杀鸡取卵的做法,进行毁灭性的索取,对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山区农村而言,所有者,管理者,使用者都很无奈。住在山区的农民,靠山吃山,平日生产生活实在是离不开山,包括山上所有的一切的资源。三棵桩也罢,蓝潭山也好,与大范围的山林一样,被破坏得一塌胡涂,有的是无止境的无耐。眼看着山上的树越砍越少,山头越来越光,大山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毕强阿叔有些想不通:山上树没了,住在山上怎么生活,要起房盖屋,到哪里拿木料,这辈人还不怎么的难,可我们的子孙后代怎么办?他去了凤凰山做活,看到有人乱砍树木,而且是拿回家的少,浪费的多,他叙叨过好些次,那些人,不但不听,还引来讥讽和谩骂,把他气得七窍生烟。为此,他乘着做活休息的空当,在附近的山上转悠了好几圈,脑壳里也发生了承包“山”的欲念。
回到家里,展转不眠了好几个夜晚。几天后,他跟家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承包凤凰山三棵桩附近的蓝潭贤山的山林和荒地,保护林木,栽培茶叶果树,发家致富。家里人是知道的,三棵桩附近的山上,一天不知有附近几个村子里多少人到这地方砍柴割叶,放牧守猎,管好山林谈何容易?那时毕强阿叔已经40多岁了,年纪不算很大,身子骨也还挺硬朗的,但毕竟要在山里住下来生计,要承受体力和精神上的煎熬,受得了吗?但李毕强就是李毕强,犟劲上来,十头黄牛也别想把他拉回来!家里人也就免强的同意了。这一关过去以后,他并奔走于村干部和邻里之间,为他的绿色之梦忙碌开去。通过十几天的游税,他的诚恳打动了村干部和村里的许多人,欣然签订了山林承包合同,乐得他手舞足弄,又有了几个不眠的夜晚。
就这样,他打点了行装,带上妻子,盖了间土墙木梁、一间两格的瓦房,中间隔了一堵矮矮的墙,靠左的一格,烧火煮饭睡大觉,靠右的那一格,并用来养家畜。还在门口打了个鸡窝,养了好几只鸡。老俩口以陋就简,小日子也就这般开始了。
把家搬到山上,住下来,老俩口并非是来找清静安享晚年的。既然看护山林,哪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计。初期,看有人看管护山林,也就没有更多的人明目张胆的上山来索取料理。乘着月黑天暗的时日,偷偷摸摸的潜入山林干坏事的人却不少:有的偷木料,有的打鸟,找松茸等等,只要是值几个钱的,白天拿不了,就在晚上做贼,偷东西,赚黑钱。毕强阿叔没有预料到有许多的人对自己承包的山林这么感兴趣,是处于不满还是嫉妒,还因为有的人靠着这支山吃食断了贪婪而打击报复?他有些懵了。过了一段时日,有贪得无厌的人,带着偏激挑衅,大白天的赶着牛羊上山,放牧顺便割上一辈绿叶子,还砍一捆生柴做堑把。一连好几天,有道‘鸡吃水望伴’——上山放牧,砍柴割叶的人越来越多,搞得他晕头转向,应接不暇。开始,他只是好意的劝说,不行,再找了村社干部,村委会的领导汇报帮助解决。还是不行,就报到了林业部门,森林公安严肃查处。这以后,事态总算平息了一些。可就有‘瞎子不怕老虎’的主儿,硬着光头钻剌芭,和毕强阿叔叫上了劲,还把他的老伴给打了,伤得还不轻,用了两千多元的医疗费。当然,打人的也受到了惩罚,但仅仅赔偿很少的一点钱。为此,这老头火了,拿出了拼命三郎的愣头来,与横蛮不讲理的人也抗过了狠,但没有动粗鲁。
为了这片荫绿了的山林,他就这么得罪了不少人,有几个小心眼的,已经过去好几年,还记着仇,不和自己说话。他自己倒想开了去,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点绿色,不计较这些,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按他的话说:“世间人多的是,有他不多,无我不少!要管好山,就要兜仇,得罪人,这一点都不奇怪”。他说得过于轻松,但很坦然。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掘指间,毕强阿叔和他的老伴在凤凰山上一呆将近20年的光阴。到现在,还没有“打算打回老家去”的念头。用他的话说,“还年青,还有好多事要自己去做呢。”这就是毕强阿叔,一个憨厚纯朴,苦心守望野山的彝家汉子,一位“夷”得难能可爱的犟老头。
(四)汗水浇得茶飘香
站在凤凰山环志站办公楼前的平台上,山的下半部是一片葱郁的茶园。几经辛勤耕耘的茶地,明显的可以看出茶叶已经到旺盛的收获期了。为了这片茶园,毕强阿叔和他的老伴,倾注了太多的辛劳和汗水。家有儿女——宁愿开钱请工——只有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才会开口叫儿子儿女儿媳妇到茶园里奋战几天——平日里,都是老俩口顶酷暑,冒寒冬,起早贪黑地忙碌着茶场的营当。传统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始终牵动着山区农村的每个家庭,一门心思地认为:老祖宗留下的本份不能丢,茶叶不可能当饭吃,儿子儿女应当留在村子里继续在不该荒芜的土地上耪好庄稼,家里有着粮食,也就不担心会饿肚皮了。
毕强阿叔除了忙活自己的营生,还栽了些树头菜,苹果,甜木爪;还耪了点菜地,为的是平日里有一碗青菜馋偿。他还是三棵桩茶场的茶叶加工技术员,忙活完自己的茶叶加工,还要到三棵桩茶场,亲自动手做完茶叶,有时到了第二天凌晨四、五点钟,才能返回自己的小屋,美美的困上一觉。老古董也养了猪,杀了,请朋友聚上一餐,大伙热闹热闹,剩余的,稍廋的,用来平日里招待客人;肥一些的,炼了油,供一年煮汤食用。过去的日子里,养过一条牛,为的是多一分劳作,凑一分收获,一来可以积肥,二来可以把牛养壮实了,卖了钱,可尽早还了贷款。
2006年,茶叶市场火暴,毕强阿叔的茶场经多年不放弃的精心的管理,带来了很好收益,着实的赚了一些钱。又把自己已没有更多精力经营茶园的前提下,把一片茶地承包了出去,也已收回了部分资金。至此,毕强阿叔还了建设茶场借贷的大部分款项。现在,卸去了压在自己肩上按年按季按月追缴的债务。
欠债的滋味真的是很难受。他觉得似乎自己就比别人矮了一截,走在道上都怕遇见熟人,特别是信贷机构的工作人员。现在好了,他已经迈过了这个坎,再没有来人向他追逐着逼债;再没有人翻着白眼绑着脸,用鄙视的目光小觑他;他再不用低着头走路,可以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上无忌窜行。现在,除去冬季,随时都可以采一袋茶拿到街市卖了,割几斤肉,买几包香烟,称几斤糖,不再是过去时赶集前一夜展转难眠的计较。如今,老伴俩又养了十多只羊,精心的照料着茶地和林园,还野心勃勃的筹划着茶园林园发展规划呢。
站在环志站办公楼前的山坡上,看着一株株的茶树成排成行,茶园周围郁闭的山林,树木葱葱,显在蓝天白云下。
天是那么的蓝,地是那么的阔,在山的脊梁上的这片茶园,不用采撷下来加工过,就嗅到了诱人茗香,那是来自毕强阿叔和他的老伴用辛勤和汗水浇灌的茗茶飘来的醇香。
(五)迁变的通途
仲夏过后,秋天的凉意就在人们不经意间俏俏的逼进了。一股带着湿热气流的风,从西南方向吹来,在澜沧江上空打了个旋,钻进了落底河的沟壑,顺着公郎河谷奔到了凤凰山。
风的样子好象走了很远的路,也不知道它是累了,还是冷了,带着一种燥急的情绪,在这海拔两千多米高的山头上,小溪旁,树林间,田地头,草丛里,房间内肆掠起来,真是无孔不入。山顶上,风把从石头缝使劲长出来的矮小灌木吹得倾斜了身子,发出了“咻呦咻呦”的怪叫声。在山的中间,是一片密实的树林,风从那里经过,把整片林子闹翻了天。树木们相互推散着,摇摆着,伴随阵阵“呼呼呼呼”林涛声,把身上已经枯黄了的叶片抖落了下来。叶片随风而动,扶摸着大地,‘吃吃嚓嚓’挪动着身子,选找着自己的落脚点。风对小溪水似乎也不那么友善,吹了好长的时间,水定是冰凉了的。可小溪水并介意,照样“哗啦啦,哗啦啦”地唱着自己的欢歌。傍晚时分,风静了一些,天际间的浓云不知从哪里一下子聚集了来,翻腾着,翻滚着,织成了一块铅黑色的幕帘,罩住了整个天体,阴森而恐怖。几道闪电,划破了褐色的夜空,闪电过后,是一长串沉闷的雷响,又是闪电,又是雷声,一连串的。少许,黄豆般大小的雨点并落了下来。刚开始,还是零零星星的,过了一会,就变成了雨帘,密密麻麻,夹杂着浓烟般的雾,令人看不清几米远处大山的光景。
凤凰山的雨季就这么开始了,这也就意味着北鸟南迁为时不早了。
凤凰山的雨季,阴雨绵绵,冷风嗽嗽,雾特别的大,有时,接连几个礼拜很难见道天日。鸟类却与人类不同,就这样的日子,这样天气,它们是不会耽误去南方的时间节令的。它们知道,这一路去,天苍苍,路漫漫,艰难险阻,生死难料——飞过高山险道的时候——比如凤凰山——有一点光亮,以为是月光,迎着飞去,一竹条杆子上来了,折了翅膀,一头坠了下去,就成为了人类“朋友”的盘中美餐了。可鸟儿们并不因为恶劣的天气,前面是充满万般危险的旅程,它们都不会改变时间,改变方向,执著的飞往那方乐土,完成一年一次生命的跨跃。
对生命的尊重,人们的观念是迥异不同的。任何人不会也不必要刻意强求任何人做任何事情。应当正视的是,已经是进步的时代了,讲求的是现代文明,社会文明,公众文明,群体文明,个人的行为文明。
在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散失或减退,自然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今天,我们更多的是应当讲究生态文明,把这种文明真正当成一回事,从我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让生态文明之花夺目耀放。
人,不应当从生态系统,生物圈,生物链中跳了出去;居于食物链的最最顶尖层。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与其它生物是一样的。其它生物的生命也同样的珍贵,都需要一个和谐的生存环境:需要蓝天白云,土地和森林,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需要阳光明媚,风和日丽。远离强取豪夺,远离残忍的杀戮,在天地间自由的繁衍生息。可就是有那么一群人,自己很珍爱自己的生命,很怕死,把自己的生命当作一个无缝的蛋,时刻捧在手里,小心了又小心,生怕有了一丝列缝——有不良生物侵害那一躯壳——或从指间滑落了,摔碎了用稻草牵着的生命。为的是“强身状体”把飞禽走兽当作吃食!这许多的,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了——往往没有双手托着下巴涉身处地的想想:无辜的杀戮,那滴血的补品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神奇功效?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还是因为其它的生命比人脆弱?人的生命比之更高贵?人与自然,人与野生动物为什么就不能和睦相处呢?包括一草一木,它们同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在以往的岁月里,在凤凰山这个有着迷人传说的地方,确是另一番景象:每到鸟类迁徙时节,附近的村民,甚至更远的大家食客来到这里,用汽灯,用柴禾燃起煹火,透捕鸟儿,用竹条杆子甩着残酷的捕杀生命,交通发达了,车灯也作为透捕鸟类的工具,实在是派上用长了。看到了,心惊肉跳,想起来,真的是心有余悸呵。
意识到人们对鸟类残暴掳杀,80年代初期,经南涧县人民政府申报,大理州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南涧县凤凰山州级鸟类保护区,归属于县林业部门管理。当然,由于没有专门机构,没有专职人员,加之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管理工作难免存在遗漏和失缺,但南涧县林业局从来就没有把鸟类保护工作放任过,对肆意捕杀鸟类的违法犯罪行为,作过多次严肃惩处。对保护鸟类,开展鸟类科学研究和观鸟、旅游文化活动奠定了基础。1999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南涧无量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环志站,南涧无量山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治站相继建立,鸟类环志工作步入了正轨。
鸟类环志是一份艰辛的工作。环志工作季节性很强,都处在阴雨绵绵,雾霭茫茫的天日。而且处在高山地带,风高暑寒。鸟类环志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山上没有可遮风避雨,防暑御寒的房屋,就几顶帐篷。且资金、技术滞后,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困乏,给环志工作带来了极为严峻的困难。同时,一方面要做好环志,一方面还需要制止捕杀鸟类的行径,工作多得恨不得把一个人分成几何许,去应对更多可能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关键时候,晚上要进行开灯网捕环志,白天还要到重点林区巡山护林,制止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等活动。有一阵子,好多人一连好几天睡不上一个囫囵觉,一个个似打蔫了禾苗,就着地方就睡着了。说苦,真的很苦,说累,真的十分累,可所有的参加环志的人员心里都十分明白:这就是保护区的工作,这就是负在保护区管理工作人员肩上的职能和责任。意识到了这一点,谁也没有因为苦和累,被难倒吓倒而退缩的。
风雨同舟,乘风破浪,政府的重视,上级的支持,社会的关注,职能部门的关心,热心人的参与,全体工作人员的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凤凰山鸟类环志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只是其中的一项工作,更重要的是建设和管理好自然保护区,保护好保护区内现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在多年的管理活动中,保护区管理工作者经受了周边社区群众和部分损失了个人利益的社会自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是敌对的。保护区管理局没有必要辩白,特别是领导者,他们忧心如焚,上下求索,在寻求保护和管理好南涧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兼顾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效捷径,促进人与自然,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共同和谐,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关爱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我们人人都付出一点爱,山乡将变成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