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家庭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滇中民俗之婚俗
2010-12-30 11:19:19    来源:网络    我要评论(
  
  在婚俗日趋西洋化的今天,滇中地区(以云南玉溪市通海县汉族为代表)传统的婚嫁习俗仍在延续,即便步骤有所省略,但形式不变,整个婚嫁过程仍要从头到尾进行一次。
  
  就男方而言,第一步要走的就是说媳妇。说媳妇即相亲,这里的“说”字,不单指说话的“说”,而应该是男方认识女方、了解女方、追求女方的过程的总称。旧时信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说”之前,男女是互不相识的,待到适婚年龄,男方的父母托媒人问寻合适的女子,打听到后,便与媒人一道上女方家提亲。男方第一次上女方家,需由长辈陪同,并带糖果酒水作为礼物,对姑娘作初步了解,中意的话,隔天再去,以后不间断上女方家,直到定亲。若女方不喜欢男方,则可通过媒人回绝。男女双方相互了解并决定是否继续相处的过程,就是“说媳妇”的过程。现在时代进步,提倡自由恋爱,男女双方多半早就相识,媒妁之言虽仅是个形式,但仍需尊行,无媒不成婚,双方定亲,仍需托媒人参与,做个见证,现成媒好做,不需要磨嘴皮子,而“说”的过程也简单多了。
  
  双方决定交往前,还需要合婚,合婚即请算命先生掐算双方的生辰八字,占卜吉凶,看两人日后是否适合生活在一起。合婚是唯心的做法,旧时盛行,是不可或缺的步骤,但现在基本不用了。
  
  接下来是察家,察家是指女方受男方邀请,到男方家做客吃饭。通过察家,女方可知晓男方家庭地址、家庭关系、家境身世、为人处事等情况。到男方家察家,女方大部分亲眷都会参与,以最大程度了解男方。察家饭是男方专为女方准备的一顿白食,也是男方充分显摆的机会,打扫几间干净的房屋,操办几桌上乘的宴席,以表示自己的富有和慷慨,在女方面前争脸面。到了吃察家饭这一步,实际上以表示双方均有结亲的意向。
  
  结亲意向明确,就要吃小酒,吃小酒即定亲。定亲的礼数统称为过礼。选个好日子,男方选送小饼子、夹沙酥、沙糕、蛋糕等若干点心用谷篮挑去给女方,由女方分发给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由此向外界表明女儿已经许亲。挑点心要用新谷篮,新扁担,挑点心去女方家的人,一般是八到十人,清一色的俊俏未婚小伙子。过礼这天,女方也会邀请自己的小伙伴参加,因此,过礼是少男少女相互结识的好机会;过礼也包括男方向女方送彩礼,彩礼的品种有衣物、首饰、现金、存折等,彩礼越多,礼金越高,说明男方越富足慷慨,而女方也显得身价越高,面子越足。过礼这天女方要操办宴席,招待男方去的人。过礼后,说明女子名花有主,身许他人,其他男子不会再上她家“说媳妇”。此后,女方可用男方送来的彩礼购置家具、缝制嫁衣。自过礼后到成婚前的日子里,但逢节日,男方需接女方到自己家里过节。
  
  男方装修好房子,买全家具,便可操办婚礼了。办婚礼前双方要瞧日子,即请算命先生推算黄道吉日,举行成婚典礼。
  
  婚礼是最重要的环节,称为讨媳妇,即在黄道吉日,新郎邀约自己的伙伴到女方家迎娶新娘。在讨媳妇的头天下午,男方把为女方准备的嫁衣首饰装箱,另备两只鸭子,由两个未成婚的小伙子挑去女方家,女方沐浴更衣,行梳头大礼,梳头即把女子的长发盘起,梳头后女子不方便再睡觉,就在闺房等候天亮新郎前来迎亲。男方在婚礼的头天就已热闹非凡,天黑后伙伴们会陆续来送红包祝贺,进门前每人先要燃放一挂鞭炮,鞭炮响过后便可直接闯入新房,把红包递给新郎,但已婚的伙伴及女人不得进入新房。门前的鞭炮响声越长,鞭炮纸堆得越多,说明新郎的朋友弟兄越多,人气越旺。头天晚上还是双方的亲眷好友、街坊邻居前来送礼的黄金时间,主家要在客厅准备好葵花籽、米花、甜白酒、糖果等吃食招待来宾。旧时送礼多半是米和红糖,现在都改送现金了。夜深,送礼的人走后,需要照衣服。月亮出来,找一眼古井,把新郎的婚衣叠好放在筛子里,摆在井栏上,让月光照射,老斋奶焚香念经,请求神明保佑新郎迎亲顺利。新郎入睡需要震床,即铺好新的床单被子枕头,由一个或两个童男陪新郎入睡,也可由新郎的未婚伙伴陪新郎震床,以保证新床的贞洁。天亮,吉时快到来,新郎出发前,需先上家堂向祖先磕头,然后吃下由长辈煮熟的糖鸡蛋,准备红包,然后秋车。这里的秋是一个动词,意为烟熏,老斋奶在车前点香,焚烧锡箔,打一壶清水,绕车浇水,念经三圈,以保清洁平安。旧时没有车,秋的是轿子、马,后来是马车、自行车直到现在的汽车。新郎由十个未婚男子陪同,称为十弟兄,都是平时最要好的伙伴,另外还需要一位年长知礼的男人陪同,一般是舅舅或叔辈等有一定名望的,称为陪郎,待人马到齐,车马同行,招摇过市,浩浩荡荡开往新娘家,路上但凡遇到桥梁路口弯道,需燃放一挂鞭炮,以求桥神路神保佑平安。到新娘家,新郎未下车或下马前,老斋奶又秋一次车,众人才得以踏门而入。此时新娘和她的伙伴们仍躲在闺房里,不得见面,由家人招呼来客,快速摆个宴席,也称三大碗,三大碗是专门招待姑爷的,少不得鱼、肉、鸡鸭,搭配其他小菜及酒水,摆一两桌,意为姑爷接风。十弟兄陪新郎进餐,吃饱喝足,有了气力,便要帮着新郎喊房门,即敲新媳妇的房门,这时新媳妇的伙伴会把门窗抵死,出各种各样的难题来为难新郎,红包便派上了用场,十弟兄把红包一个个从门缝里塞给新娘的伙伴,以收买人心。陪郎则要找到新娘的长辈,做些礼节上的寒暄。喊房门是一件很繁琐却又很有趣的事情,年轻的姑娘小伙们隔着闺房,嘻嘻哈哈,说说笑笑,就是谁也见不着谁,往往要折腾一上午,待房门敲开,便大功告成了。十弟兄为姑娘们派发胸花,新郎则把新娘背出闺房,由长辈陪同,到家堂上磕头敬香,祭拜祖先。此时新郎要改口称老丈人为爹(现在喊爸爸),其他人称他为亲爹,顺其自然,老丈母称妈,其他人称她为亲妈。老丈人会亲自在姑爷手臂上扎好红花,老丈母则亲手递给女儿一把伞,然后语重心长交代一番,诸如要孝敬公婆之类的话,意示女儿从此是别家的人了。新娘要哽着嗓子,抹着眼泪,显现出一副依依不舍的神情,离开家堂,出门,上车(上轿)。十弟兄则忙着搬运陪嫁的财物。女方的近亲会随同新郎一道上男方家做正客,称为做亲亲。新郎新娘上路,放一挂鞭炮,朝原路返回。到男方家门,一班人马不下动,需等秋车完毕才可下车,此时会有老斋奶来牵挽新媳妇,前面有金童玉女洒着青松毛开路,新人踩着松毛走到门口,门口摆有四方桌,桌上供有香烛、瓜果、猪头、三生、文符、五谷、钱币等,老斋奶念经,洒五谷钱币,小孩子们就满地哄抢钱币,共沾喜庆。新人进门前还要跨火盆,晦气留在门外,喜气带进家里。旧时婆婆为了要管住媳妇,往往在新人进门的时候,跑到门顶上,让媳妇从她的跨下钻过去,现在不兴了。新人进门仍踩着青松毛上楼,到家堂前,转身向外,先拜天地,转身回来,再拜祖先,接着拜高堂,最后夫妻对拜,下楼,送入洞房。婚礼成后,宾客们涌向客堂参加男方准备的喜宴,女方的兄弟或舅舅,只要是沾“舅”的,男方要为其准备独席,独席即一个人坐一桌,有几人就摆几桌,表示对女方亲眷的尊重,当然独席不是白吃的,舅子或舅舅吃过独席,要给新人发红包。新郎新娘入洞房后不能出门,洞房里不能熄灯,要等着十弟兄把陪嫁的财物搬完,再去客堂,用托盘端饭菜回来给新人享用。十弟兄把饭菜端到半路,往往要在里面洒盐巴,故意叫新人饿肚子。吃过饭,新人才可出门,用篮子装满糖果、米花去客堂,分发给参加喜宴的宾客。男方的喜宴结束,紧接着回家拜鞋,拜鞋即让二老做在高堂上,夫妻二人拿出新鞋子,跪下亲手为二老穿上,表示对长辈的尊仰,新媳妇还要把陪嫁的箱柜钥匙交给长辈,表示听从长辈的管教和安排,二老会分给新人红包,祝福他们的幸福生活久远绵长。拜鞋后要翻箱,翻箱即男方的亲眷用钥匙打开女方陪嫁的箱柜,清点里面的财物。女方的父母会在箱柜里放上压箱钱,习惯上压箱钱与男方过礼时送的彩礼差不多,“如数返还”表示女方家也慷慨富足,疼爱子女,希望新人婚后的生后富足美满,从而也在亲家的亲眷面前挣足面子。陪嫁来的箱柜里除了压箱钱,还有新衣服、新被子等,角落里往往揣着核桃、松子等坚果,意示子女早生贵子。翻箱结束,时间差不多了,该回门了,回门即双方在成婚当天回到娘家,探视父母,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女婿感谢岳父母,二老祝福小夫妻恩爱和美。回门也要参加女方准备的喜宴,仍是十弟兄及陪郎的随行。岳父母要为姑爷准备独席,摆在客堂最显眼的位置,由姑爷一个人,正襟危坐,享用一桌子美食,少不了用大鲤鱼做一道主菜,鱼嘴里插一朵鲜花,摆在桌子正中,鱼嘴对着新郎,表示待姑爷不薄。喜宴一般持续到天黑,酒足饭饱后,开始闹新媳妇,闹新媳妇即宾客为难小夫小妻,当新人给客人敬酒时,客人会拿住酒盅不还,并给新人出难题,请盅还盅,直到满意为止,新人不能恼,不能发脾气,始终要笑脸相迎。女方的宾客满意后,新郎便可领着新娘,辞别岳父母,回到自己家中,这一天折腾下来,够累的了,但男方的宾客还没闹新媳妇,于是新郎新娘要亲自烧水,为父母洗脚,以表孝顺。父母洗过后再烧给其他亲眷洗,然后是烧给十弟兄。小伙伴往往最为刁钻古怪,一人一盆水不够洗,要么嫌水烫,要么嫌水凉,要么故意把脸抹黑,把脚弄脏,逼着新人再烧一锅,新人不能喊累,不能推脱,直到伙伴们尽兴为止。客人走后,已是半夜,小夫妻要喊二老请靠后,自己才能真正的入洞房。请靠即请长辈躺下休息。
  
  第二天,是上祖坟,全家人带上糯米红糖做的蒸糕,去新郎的祖坟上坟,祭奠祖先,请祖先保佑一家人幸福、平安。上祖坟十弟兄也会陪同前往,伙伴们意犹未尽,要接着闹新媳妇,在新人磕头祭拜祖先前,就在他们膝下铺上大红毯子,等磕头的时候,用毯子把新人包裹起来,再用绳子捆扎,表示夫妻俩此生此世不分开。最后脱去新郎新娘的鞋子,叫新郎赤脚背着新娘从山里走回来,表示夫妻同甘共苦,不离不弃。回到家后,伙伴会把新人的鞋子藏起来,新人想要鞋子,需好酒好菜招待大家,还要给红包。
  
  婚事办完了,还要谢媒,新郎新娘必须带上礼物孝敬媒人,感谢媒人牵的红线。礼物通常是五斤肉或一个猪头,外加一包糖,两瓶酒。
  
  接下来的日子,是接新媳妇。双方的亲眷好友轮番接新郎新娘到自己家做客吃酒,新人过的是神仙般的日子,天天吃不尽的好酒好菜,家族大或者亲眷朋友多的家庭,往往吃上半年余,仍不结束。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北京万源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内部测试版本,还未正式上线,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2000-200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