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头头网 >> 自由区首页 >> 博文 >> 正文
甄嬛传和唐顿庄园
2012-7-18 10:59:46    来源:黄昱宁博客    我要评论(
  这年头被无孔不入的宣传挟持住好奇心也是难免的事,更何况向我推荐《甄嬛传》的朋友不可谓不了解我:“你那么喜欢《红楼梦》,应该有兴趣。”好吧。《甄嬛传》实在太流行,避都避不开。最近还准备出续集。我看了几集,数数三宫六院哪个意外怀孕哪个不幸流产哪个勾搭太医哪个勾结太监,哪个往假山边站一站就分分钟被人推下水……再看下去,古今中外各类女性斗争史上的经典案例次第登场:忽而燕瘦环肥,忽而吕雉戚妃,又忽而,面对穿上怀旧版皇后装的甄嬛,四爷眼前一黑,龙颜大怒。震得屏幕前的我好一个激灵:这难道不是杜穆里埃的《蝴蝶梦》漂洋过海,在清宫还魂了?
  
  通俗剧大抵如此,自网络小说改编的长篇连续剧里剪贴痕迹多一点、生硬一点,“也是有的”。按理说,这情形有点像范冰冰走戛纳红毯的那条软瓷裙,博的就是“四大美女身上堆,我是花瓶我怕谁”的气魄——贴不贴文化标签范爷不在乎,好歹抓一把眼球在手才是正经。所以《甄嬛传》的前期宣传说这是“宫廷版杜拉拉”倒也算恰如其分;但播着播着,主创们的调门就高了起来。说“服化道”如何不惜工本、经过多少严密考证,这点我是外行;说对话精雕细琢有文化底蕴,堪称近年影视剧台词范本,我就有点坐立不安了;再有人拎高一步,直接类比《红楼梦》,我就只能在微博上拍案而起:“一样是讲封闭环境里的政治,大观园中丢块手帕开朵海棠,戏就跟涟漪似的一层层来了,只有编不出故事的人才动不动就往点心上撒夹竹桃粉,才能把复杂的人际关系变成一幅粗枝大叶的漫画……”
  
  刚拍完案,就发觉网络上早已铺天盖地般充满“甄嬛体”。原来,所谓“堪比红楼”的台词人人能写,秘诀是字字别扭句句臃肿,多拐两个“必是极好的”、“最好不过了”、“倒也不负恩泽”的弯,把观众转晕了以后再回到原地,就算大功告成。但观众的眼睛不揉沙子,他们在每段“甄嬛体”之后都加上一样的结尾:“说人话”。这三字一出,如当头棒喝,顿时就让前面的戏仿不再只是戏仿了。
  
  真真泄露天机啊。“说人话”,这难道不是影视剧台词写作的准入门槛?但放眼望去,行业“槛内人”难道不是屈指可数?“甄嬛体”可以如病毒般轻易复制,恰恰说明,仅仅从《红楼梦》那里生吞活剥几个语气助词,抑或套用几个琅琅上口的警句(“略有个平头正脸的就不放过……”),是多么没有技术含量的事——除了能让编导和粉丝产生某种“高于一般宫斗剧”的幻觉以外,提供不了任何具有实际意义的“范本”。仅就台词而言,一如数年前的《大明宫词》是走味的莎剧,《甄嬛传》至多也只是夹生的红楼,如此而已。
  
  真正的台词范本当然有。不必去翻电影学院的经典教材,就手点开英剧《唐顿庄园》的随便哪一集,看看楼上楼下、屋里屋外的大小角色是不是各有各的腔调,对话里是不是承载了足够的信息量,人物语言和镜头语言之间是不是各司其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信手拈一例:第一季里,土耳其帅哥死在大小姐的床上,女主人闻讯大惊,但强作镇静,指挥若定,率女儿和仆人安娜将丑闻就地摆平。
  
  这里的寥寥几句台词,每个字都点在穴位上,截下带双语字幕的屏就可以直接拿来当教材用。末了,女主人对安娜说:“我不会提醒你守口如瓶——那样说等于侮辱你……”(I won't insult you by asking you to conceal....)不妨试着从安娜的角度拿捏一下其中的轻重缓急,体会恳求和胁迫是怎样天衣无缝地弥合在一起——编剧虽然没有祭出奥斯丁的招牌,我却分明能感觉到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像巫师一般悄悄做法,渗透于人物对话之间,释放出那种据说叫做“底蕴”的东西。
  
  说到《唐顿庄园》,不得不顺便表扬一下伟大的字幕组,他们的整体表现一如既往地可圈可点。遗憾的是,某些特别微妙的地方还是会被不由自主地“去微妙化”。比如玛丽和马修反复谈论的thegreatthing被译者大笔一挥直接挑明是“继承的事”,就实在是帮了倒忙。其实,有上下文语境在那里摆着,你老老实实翻成“那件大事儿”,观众非但能看懂,而且对如此通透世情的“说人话”会产生高度认同。由此,我不免疑心这位译者闲时还是多看了几部国产宫斗剧,被“画公仔画出肠”式的台词略略带坏了脾胃,以至于偶尔也尝不出“舌尖上的含蓄”了。
 阅读
 评论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郑重声明 | 使用帮助 | 联系方式 | 诚聘英才 | 用户留言 | 在线客服
    万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0564号
    本版本为试用测试版本,头头网有最终解释权。
    Copyright@ 2000-2011,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