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当地时间8月6日,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将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评级展望为负面,这是94年来美国首次失去AAA主权信用评级。标普对于降级的理由说得很简单明了:调降评级主要由于美国政府与国会达成的债务上限协议,不足以稳定政府的中期债务状况。]
美国时间8月6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普终于出手,宣布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评级展望是负面。戴了94年王冠、始终处于全球财富配置最高等级的美债至此从云端坠落。
仅从历史的角度看,这就是一个大事件。1917年以来,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中东危机、石油危机,“历史的终结”,无数个历史纷乱涌动的节点,均未撼动美债王座。全球最强大的安保能力、独一无二的“铸币税”特权、国家信用担保,令美债成为公认的无风险债券。安然度过若干历史艰难时期的美债,却在后危机时期信用掉级,由此带来的现实冲击,难以估量。
偏重历史角度者,已将美国主权信用降级,与“9·11”、金融危机并列,看作美国走向漫长衰落的起始点。果真如此,将意味着全球权力架构的调整期再次到来,这是20世纪初美国崛起以来的首次。历史是否走到了这样重大的关卡?回答这个问题,先要回答一个问题:标普是否有资格做这样重大历史事件的表述者。至少从标普的经营记录看,这是有疑问的。在2008年10月全球主要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宣告金融危机正式爆发前,标普就曾无知无觉地维持雷曼兄弟的A级信用评级。2010年,标普也曾调低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公司的评级,然而此后的事实证明标普的分析有误。标普等三大评级机构在欧洲债务危机中的表现,同样遭受欧洲人的质疑。
由此,至少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美国主权信用降级,不是事后历史的追述,而只是一家公司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商、学界对美国信用下降存在严重分歧,并不令人奇怪。在美国政府看来,标普此举展示的是想充当政治审判者的野心。而商学两界对于标普此举是否有经营性目的也满腹疑虑。
标普作为企业,不可能只有追求客观中立的诉求而没有利润诉求,这是常识。若将标普给美国主权信用降级与此前两天的8月4日全球市场暴跌联系起来,这种认知就更加明显:8月4日,在美债危机初步解决后,全球资本市场、油价、金价、期货市场的暴跌,并不具有充分条件。一些分析人士将当天日本、瑞士干预汇市视作暴跌的触发条件,也颇为勉强——两国干预汇市,并不比中东地缘政治形势更令人担心。暴跌必是有人砸盘,这令人怀疑,是否是实力强大的对冲基金等大投资者有意为之,旨在逼迫美国政府出台QE3,继续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标普随后调低美国主权信用,至少在行为方式上与8月4日的砸盘者并无二致。因此,必须看到,标普调低自家政府信用,即使可以令其从帮助美国让欧洲深陷债务危机的“阴谋论”质疑中脱身,也不能免除标普追逐自身利益的质疑。
无论是否存在什么“阴谋”,美国主权信用历史性降级,对于中国的利益冲击都是确定无疑的。作为美债最大的外国持有人,目前中国持有的美国联邦债务超过1.1598万亿美元,如果加上同样由美国政府担保的“两房”债券,是1.6万亿美元。这个数字是中国所有外汇储备的一半。不管标普是否处在客观立场上降低美国信用,美债都不再高枕无忧。这本身就意味着中国外汇资产风险的提升。
直接的利益损失之外还有间接损失。美债信用降级,意味着今后发行美债的成本将增加,这种成本同样将加在其他金融活动中。比如,由于大约25%的美债被用作金融抵押品,美债信用降级意味着美国金融体系将再度面临考验,并令银行惜贷规避风险。一旦市面上钱少了,美国则势必启动QE3以保持刺激经济的能力,而这将导致美元贬值。美元贬值则中国的美元资产也会贬值,而由此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热钱离开美国进入中国,还会令中国治理通胀变得更加困难。
即使股市等市场消化了美国主权信用降级带来的震荡,其长期风险也将埋伏下来。中国所持美元资产长期面临缩水风险是可以确定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中,外汇继续集中管理的模式难以对冲风险。美债已在动荡,外管模式真的能继续安枕吗?